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9)79号)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根据上述两个规定,若转让股权的股东为居民企业,被转让企业先分红再转让,可以使得归属于其持股期间与该项股权相关的未分配利润享有免交所得税的优惠;而未先分红,则相应的未分配利润将被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转让方为个人股东的,则其是否先分配再转让,不影响其应缴个人所得税额。
要问当下实体药店的经营状况,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而突飞猛进的“健康支出”,并未带动实体药店的飞速增长。行业内部反而出现停滞状态,2014年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降为个位数,几乎与通货膨胀率相同。究其根源,固然有新医改后医药利益格局调整的因素,却也不可忽视电商日渐兴盛的现实。之前,电子商务虽然问世多年,但受制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PC客户端数量有限、物流配送网络不足和政策环境因循守旧等多种因素,一直停留于“谈得多、做得少,亏得多、赚的少,花瓶摆设的多、真枪实干的少”的状态,整体发展不温不火。医药零售领域的电子商务当然不会例外。近年来,电子商务真的火了,火得“一塌糊涂”。一方面,医药电商蓬勃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更是斩获甚多;另一方面,传统医药零售业全面进入低增长阶段,在2014年更是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新低阶段。发展势头的强烈反差,加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允许网上药店销售处方药的征求意见稿,极大地推进实体药店进军电商的热潮。电子商务,或者网上药店,真的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吗?很多人都说,要做好电子商务,必须用全新的思维进行思考,独立运行,否则很难成功。很多在传统行业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将停滞或者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互联网思维的缺失,不舍得投入,自然不会有收获!但我认为,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要想发展,都需要有足够大的客流量、与客流相符的商品和服务定位、良好的服务和客情。离开这几点,任何模式都是空中楼阁。除了大投入、新布局之外,传统药店真的没有其他出路了吗?绝对不是!实体药店真正的出路在于扎实的会员基础、优质可靠的专业药学服务和健康指导,真正成为更大商圈内居民的健康好邻居。具体来说,包括成功的会员管理、温暖的情感服务、专业的药学指导、恰当的低价促销、移动互联新技术的应用、合理的品类布局与陈列、以提高单人素质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等,这些方面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大,是实体药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我们才更有机会以现行商圈为基础,发展网上会员,挖掘潜在客户。实实在在的门店,真真切切的服务,便捷顺畅的沟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发布和体验平台,不是更有利于获得顾客的信任吗?不是更有利于做好健康知识和商品资讯的传播、普及与体验吗?密集开发、口碑传播,不是更有利于实现顾客的集中度吗?从而更有利于降低单位顾客、单位商品的配送成本吗?另外,针对限制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问题,则可以通过配送人员向客户交付商品时完成处方登记工作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算算经济账吧,因工作导向性改变之后,现有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相应调整,从而导致工资支出方向会有一定变化、支出金额略有上升,而这些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并无大笔额外开支。总之,电商时代,不管国家政策最终如何确定,消费者习惯如何转变,实体药店要想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在尽可能方便的基础上,更为扎实地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和提高健康服务能力!
MSA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测量系统变差的来源,以便对用于生产环境中的测量系统进行有效地评价与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用于生产汽车产品的测量系统或客户的特别指明的产品。3.参考文件SPC控制程序。4.责任4.1品质部负责制定MSA分析方法,使用部门按各自的年度计划实施和接收分析报告并保存。4.2品质部负责制定“MSA计划”,制作试产和量产的MSA分析报告,并对结果判定和异常处理。4.3品质部负责检查量测系统是否有经过MSA分析和确定是否可投入使用。4.4若客户有提供相关程序或准则,则依客户提供的方法实施量测系统分析而非依本程序。5.程序重点5.1定义5.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5.5.2测量系统: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程序、操作人员、环境的集合。5.5.3量具重复性: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数据)的变差。5.5.4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5.5.5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5.5.6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5.5.7偏倚: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5.5.8线性: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5.5.9分辨力:指测量能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小变化的能力。5.5.10计量型:是指具有通过数据分布中心及分散度来评价衡量其特性的类型。5.5.11计数型:是指具有通过两个值(合格/不合格、成功/失败、通过/不通过、出席/缺席)来评价衡量其特性的类型。5.2MSA作业流程5.2.1品质部在每年12月底前制定次年的量测系统分析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的规定日期内实施。5.2.2品质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量测系统的分析并提交报告。5.2.3后续有任何涉及汽车配件试产前,工程部会在PPAP文件内提供具体的试产日期,各使用部门按此日期执行MSA分析和提交报告给工程部。5.2.4仪器使用部门在量测系统分析过程中发现异常时,主导人员应立刻分析原因并进行改善,品质部人员应监控量测系统分析的过程和禁止异常的量测系统投入使用。5.2.5如量测系统分析的异常时是由仪器的变异引起,则送品质部重新校验,经校验发现不合格,由品质部送修或报废处理。如是人员操作问题则应对人员进行仪器的操作培训。5.2.6品质部做测系统分析报告时,将查看报告是否符合判定标准,发现异常时通知使用部门负责人和品管人员,使其重新进行分析直至提交合格的分析报告为止。5.2.7测量系统合格后,品质部需将该测量系统记录存档,并给测量系统进行编号。测量系统记录必须包含如下要素:测量设备编号、人员姓名、测量特性、MSA记录、有效期、测量环境。5.2.8任何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如设备变更、人员变更、公差调整),必须重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达标后才可使用。5.2.9品管人员和使用部门在使用前应核对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才能开始测量。5.3执行量测系统的分析时机5.3.1量测系统在试产阶段或客户要求对量测系统进行分析时。5.2.2距上次分析满一年时。5.2.3新量测系统投入使用前和维修(或调整)后需进行量测系统分析。5.4GaugeR&R分析方法5.4.1样品的选取:选择同一型号规格的10个试样,这10个试样必须能代表实际的过程变差范围,即这批试样应包含这个规格的从最大到最小的不同值。5.4.2人员选择:选择一名作业员负责数据的记录、采集,三名专门从事此试样测量的人员(操作工)进行实际测量。5.4.3测量器具:测量器具选用平时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分辨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5.4.4数据采集步骤5.4.4.1数据记录人员把10个试样分别编为1~10号,确保测量人员不能看到试样编号。5.4.4.2数据记录人员按随机方式分别抽取10样品让测量者A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附表三中的测试者A对应的表格中。5.4.4.3数据记录人员按随机方式分别抽取10样品让测量者B、C测量同样的10个样品,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附表三中的测试者B、C对应的表格中,且他们不能彼此看到结果。5.4.4.4用不同的随机顺序重复该循环,把测量数据分别填入测量者A、B、C剩下的表格中。样品号相同的测量数据输入同一列,例如测量的是7号样品,则把结果记录在7号样品所对应的列中。再次重复该循环。5.4.5数据计算:把样品的公差填入附表四中的表格中,附表四会按以下的计算。5.4.5.1公式自动计算出%E.V.、%A.V.、%P.V.、%R&R的数值。5.4.5.2将数据收集求出作业者全距平均值R、作业者平均值全距Xdiff及零件间总合全距Rp,再由d2表(如附表五)分别应用作业员数(n)、零件数或量测次数(r).查得K1、K2、K3,计算E.V.、A.V.及零件变异P.V.,这才得以求知%E.V.、%A.V.、%R&R。5.4.5.3E.V.=R*K15.4.5.4A.V.=XDIFF*K2≒[(K2*RO)2-E.V.2/nr]1/25.4.5.5P.V.=Rp*K35.4.5.6R&R=SQRT[(E.V.)2+(A.V.)2]5.4.5.7T.V.=SQRT[(P&R)2+(P.V.)2](T.V.即量测系统变异)5.4.5.8%E.V.=100(E.V/允差)%5.4.5.9%A.V.=100(A.V./允差)%5.4.5.10%R&R=100(R&R/允差)%.5.4.6GR&R的结果分析:5.4.6.1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原因可能是:A.仪器需要维护B.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精度C.夹紧和检验点需要改进D.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5.4.6.2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那么可能的原因有:A.评价人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仪器和读数B.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C.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5.4.7判定标准:5.5稳定性的分析方法5.5.1样品的选择:选择一个正常的生产零件作为样品。5.5.2数据采集:每天测量标准样本3次,持续25天,数据记入稳定性分析报告。5.5.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附录5中的控制图上。5.5.4计算均值和极差(R)。5.5.5将均值、极差画在控制图上。5.5.6计算控制限。5.5.7稳定性的结果分析:A.确定每个曲线的管制极限并按标准曲线图判定失控或不稳定状态。B.均值失控表明测量系统不再正确的测量(偏倚已改变),努力确定改变原因,然后纠正。如果原因是磨损,则可能要重新校正。C.极差失控表明不稳定的重复(量具可能松动,需调整及重新校正)。5.5.8判定标准:均值及极差都在控制极限内。5.6偏倚的分析方法5.6.1样品选取:选择一正常生产中的样品,用高一级别量具测量此样10次,求其平均值作为基准。5.6.2人员选择:选择生产在线专门从事此样品检测的人员对试样进行评价。5.6.3测量器具:测量器具选用平时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分辨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5.6.4数据采集A.选用高一级别量具测量此试样10次,求其平均值作为“基准值”。B.让所选择的测量者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5次,读数依次记入附录3中的表格。5.6.5数据计算5.6.5.1计算15个读数的平均值。5.6.5.2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其中可以从MSA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附录C中查到,g=1,m=n。5.6.5.3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σb————偏倚的不确定度说明:如果总的样本容量超过20,建议将样本分成多个子组并使用控制图法,或使用传统的一个样本t实验得到标准偏差的均方差RMS计算。5.6.5.4置信区间的计算。说明:如果α水平不是用默认值0.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同意。5.6.6偏倚的结果分析:如偏倚较大,要查找以下可能的原因:A.标准或基准值误差,检验校准指导书B.仪器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C.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D.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E.评价人操作设备不当,复查检验说明书F.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5.6.7判定标准: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α−1置信区间以内,即0在置信区间低值和高值之间,偏倚在α水平是可接受的。5.7线性的分析方法5.7.1样品的选择:选择g≥5个样品,这些样品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如称量范围为0~10kg的秤,可以选择重量分别为2kg、4kg、6kg、8kg、9kg的样品进行评定。5.7.2人员选择:选择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试样12次,另选一人负责记录数据。5.7.3测量器具:测量器具选用平时所用的器具或相同型号、精度、分辨率的器具并确保此测量器具准确可靠。测量设备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5.7.4数据采集A.记录人员把所选择的5个试样分别编为1~5号,并确保测量者在测量过程中看不到此编号B.以一种顺序让测量者分别测出这5个试样的值并记录在所对应的试样编号下C.记录人员把5个试样以另一种顺序排列,再让测量者以这新的顺序测出5个试样的值并记录在所对应的试样编号下D.重复3中的过程直到12行数据全部得到5.7.5数据计算5.7.5.1计算每次测量的试样偏倚及试样偏倚均值。5.7.5.2用下面等式计算和画出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对于最佳拟合线,用公式:其中:Xi————基准值————偏倚平均值5.7.5.3对于给定的x0,α水平置信带是:5.7.5.4在线性图上画出单值偏倚和相关基准值的偏倚均值及“偏倚=0线”。5.7.6线性的结果分析:如为非线性,需查找如下原因:A.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B.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C.仪器的磨损D.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5.7.7判定标准:“偏倚=0”线必须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5.8计数型量具分析5.8.1样品选择:从生产中选取50个零件。5.8.2人员选择:选择3相关人员,并讲解具体测试注意事项。5.8.3数据采集:用被评价的测量设备进行量测,并记录;设定“1”表示可接收,“0”表示不可接收,表中还显示了代码列,分别用“+”,“-”,“×”代表组件是否位于I区、II区及III区。5.8.4判定标准:5.8.5计数型测量系统只能指出产品是好是坏,不能指出产品的好坏程度。6.相关附件6.1量测系统分析计划表6.2GaugeR&RDateSheet6.3GaugeR&RRpeort6.4稳定性6.5偏倚6.6线性6.7计数型GR&R报告附件:SPC与MSA策划表
为了更好地贯彻公司制度、管理招商人员,保证公司销售任务的完成,特此制定招商人员管理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招商人员,对招商人员的管理要严格性与灵活性紧密结合。对招商人员的管理要注重物质激励,更要注重精神鼓励。(1)人员聘用:凡招聘招商人员均需双方自愿,按照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所规定的录用程序进行。被录用人员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办理入职手续。(2)招商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试用期原则上为3个月,业务绩效特别突出者,可予以提前转正。(3)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者,公司随时可予以解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正式聘用。转正后员工实行绩效工资加提成计酬办法,绩效工资参照招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执行。(4)参加上岗培训。(5)试用员工应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招商工作细则及产品专业知识。岗前培训时间为6~15天。(6)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员工守则。(7)组织参加公司不定期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综合素质,认真完成相关培训考核。(8)业务规范:招商人员在与客户洽谈中,应详细了解该客户的基本情况,如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信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品种、成本、价格等情况。(9)销售业绩以销售“某某公司新品”销售金额为考核标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考核。(10)招商人员出差中必须遵纪守法,不得做与公司业务无关的事,否则相关费用及差旅费不予报销,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罚款直至开除。(11)出差中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商务助理和主管建档备查。(12)招商人员出差到达指定地点后,要用当地固定电话向招商总监或销售助理报告安全到达城市及住宿地点。严格按公司要求开展业务,不得拖延、滞留,否则扣减此期间的差费补贴。因滞留、拖延而影响工作流失客户的,差费不予报销,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扣罚本人工资和销售提成。(13)招商人员出差期间必须每天给招商总监打电话汇报工作,每周提交一份书面汇报材料,每缺一次电话或每缺一份报告罚款50元。一个月违规5次以上的给予辞退。(14)出差返回上班后,必须在3天内如实办完所有财务报销手续,因个人原因每逾期一天扣除一天的出差补贴。出差票据必须真实合法,填写报销单据必须实事求是,凡弄虚作假、违章违纪的,一经发现,按违章金额处以三倍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并承担法律责任。(15)招商人员要求发货时要经销售内勤确认无违规现象,在货款到位的前提下,必须填报发货申请单,详细写明客户姓名、单位全称、地址、电话、传真、手机、要货时间、数量、价格等,报请招商总监及公司生产部批准并办理备货和发货手续,不办理发货手续或手续不全者,不予发货。(16)招商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带领客户直接到工厂参观或提货,特殊情况需要提货时,必须报请招商总监及公司行政部批准,否则不予发货。(17)招商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货款,一经发现,按截留货款的双倍罚款,并予以警告;发现两次者除罚款外予以开除;情节严重者,报请公安机关追究本人及经济担保人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18)凡谈定的业务,必须签订正规的合同,按公司《合同管理办法》中的有关内容办理签字、审批、盖合同章备案,合同条款应规范明确,责任划分清楚。凡私自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均属无效合同,为此给公司造成的所有损失由责任人全部承担。(19)付款方式:原则上现款现货或款到发货,特殊情况需分期付款的,其付款方式必须由招商总监及公司总经理同时批准,凡未经公司领导同意,自作主张造成余款不能按期收缴的,由业务经办人负全部责任。(20)销售结算一律采用转账支票、汇票或电汇,特殊情况需报财务主管及招商总监批准。小额销售可以现金结算,现金必须当场验明真伪,收到假币由业务员自行承担责任。如现金额度较大时(1000元以上),必须在当地银行(或邮局)办理汇款手续,将货款及时汇回公司。严禁随身携带货款在外出行。备注:该文件需要招商人员在领会此制度栏签字确认,并由主管领导进行考评,销售部备案。招商制度小贴士:上述制度可以作为参考,各个公司根据实际的作业情况来设置自己的招商管理制度。同时,可以通过多方面生动化的展示——文字打印版、电子版、PPT版、视频版等激发团队学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少犯错误,多规范自己的行为。好的制度就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正确航行的方向。
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详解类引】经常被误解的环节到了。“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都误解其意。“奇兵”的注解经常走两个极端,有的人注解为“出奇制胜”,有的人认为是“余奇”。从唐朝名将李靖的注解中会发现,“奇兵”不仅仅是“余奇”,也要出其不意,给敌人来点“惊喜”,没有“惊喜”就难以打破战场平衡,实现胜利。怎么能打破僵持的局面呢?当然,奇兵与正兵的使用,与实力也有关系。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李靖说,没有正兵,奇兵无所用之,两者不可偏废;。兵贵出奇,但不能不看对手,我强敌弱,则主要靠正兵,我弱敌强,则主要用奇兵。奇正的概念前文已讲,这段主要讲奇兵与正兵的关系与运用。孙子孙武同学如是说,制胜靠出奇,出奇则要靠奇正相生。奇正相生,就像天地永在,江河长流,日月盈亏,四时轮回,无穷无尽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反复排列组合的。就像五声,只有角、徵、宫、商、羽就可以组合出许多美妙的音乐;五色,只有青、黄、红、白、黑五种,就可以调出所有颜色;五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就可以组合出尝不完的不同味道。所以,战争大态势转化无外乎“奇兵”与“正兵”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尽。奇、正变化的产生和运用,就像圆环那样没有头尾和始终,无穷无尽。“奇正”实际上是兵力配方,就是奇用多少?正用多少?哪个方向多一点,哪个方向少一点,这样的兵力配置。这个配置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说它变化无穷。营销也是这样,在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要素上怎么配置,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哪个为奇,哪个为正。产品上多一些,像农夫山泉始终在产品开发的投入要多一些,或者将资源聚焦在渠道上,如娃哈哈在渠道上的聚焦,也有企业聚焦在传播上。但是聚焦在什么地方,要看行业特性怎么样,需要聚焦在什么地方,不过关键还是要看企业自身资源情况。那么,奇正的本质是什么?势篇出现两段关于奇正的观点:一是“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曹操注解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李筌说:“当敌为正,傍出为味奇,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这是讲分兵战法,打仗要分兵,要做好兵力分配,项羽在乌江战败,仅剩28人,他们还要分兵,相互支援、互为掩护,有奇有正;而淝水之战中,前秦八十万军队败给东晋八万军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分兵,没有预备不对,所有人都挤在一起,无法展开,也无法给对手创造一个“惊喜”。二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曹操注解说:“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李筌说:“战无其诈,难以胜敌。”这是讲用正兵接敌,用奇兵制胜,不分兵,不通过不断的变化,部队的调动而示形于敌人,让他摸不到你的虚实,让他摸不清你的兵力部署,才能出其不意的攻击其弱点,给他一个“惊喜”。从讲奇正这两部分内容来看,分兵战法是基础,给敌人创造“惊喜”是关键。银雀山汉简的《奇正》,也有这方面的阐述,可以方便我们理解孙子兵法中奇正的本质。孙子兵法倡导的全胜,势篇到了制胜环节,要想在战场上获得真正的胜利,必须创造敌人想象不到的东西,制造与众不同,才能制胜。《奇正》说:“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意思是说,用自己现成的东西对峙敌人现成的东西,为正;如果原来没有,却能创造出一个格局出来,让敌人想不到,创造一个“惊喜”给他,这叫做奇。《奇正》又说:“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这是说,奇主要是和敌人不一样,只有创造与敌人不一样的东西才能获得胜利,什么都和敌人一样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胜利。从这个角度说,奇兵一定是要创新,创造与众不同,给敌人创造一个“惊喜”,让他想不到,这样才能制胜。那么,这个“惊喜”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它是靠奇兵与正兵的分兵法转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变化当中,在示形中,创造出来的有利于自己的态势势能。分兵法讲兵力分配,奇多少,正多少,这个地方放多少兵力,那个地方放多少兵力,无论带多少兵,始终会有不够用的感觉,因此,只能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分配兵力,周亚夫在分配兵力的时候,南边有敌军猛攻的时候,他将主力部署在西北方向,结果随后西北方就这里迎来了敌军的主力,这就将领对战场的判断,将领兵力分配的功力。兵力分配是随战场情况变化,而不断转化的,奇兵不是永远是奇兵,正兵也不是永远为正兵,按照曹操的观点,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兵当敌,奇兵从旁袭击,是说奇兵与正兵也是在不断变化当中,就像日月、四时一样周而复始,就像声音、味道、颜色一样,始终处在变化当中。三国末期,魏国灭蜀国,钟会带兵在剑阁与姜维对峙,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邓艾带精锐部队绕道阴平,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路,开山辟路,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国腹地江油,从背后袭击蜀军,拿下江油后,带兵直达成都城下,让姜维的大军成为摆设,蜀后主刘禅投降。这个战例就是奇正配合,没有钟会在剑阁与姜维对峙,牵制姜维的主力部队,邓艾的奇兵不会发挥任何作用,而同样没有邓艾这支奇兵,钟会的大军也难以取胜,只能退兵。何氏注解孙子兵法中,讲到了韩信井陉口之“背水一战”时战的奇正运用,这里我们也从这个战例把奇正运用到了极致。中学习一下分兵与“惊喜”制造,韩信在这个战例中讲奇正运用到极致。韩信张耳带几万人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韩信要来,在井陉口集结二十万大军,韩信在确认陈余没有听广武君李左车带三万人从小道截韩信粮草的建议后,决定带兵代表出井陉口。怎么做的呢?他半夜传令出发,先分兵两千人,每人拿一杆汉军旗帜,从隐秘小道上山,在赵军大营附近观察,伺机而动。韩信先派一万人出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好队形,赵军见了这种战法,很不以为然,远远望去,大笑不止。天蒙蒙亮的时候,韩信带兵人举着举这大将旗帜,大摇大摆的出井陉口,与赵军激战,激战很长时间后,韩信假装抛旗弃鼓,往河边阵地逃跑,赵军见这种情形,倾巢出动,想抓韩信立功,汉军背水只能拼死抵抗,与赵军激战。就在这时,韩信半夜派出去的两千人发挥作用了,他们从后边攻入赵军大营,将赵军大营都插上汉军大旗,然后大喊“赵军败啦,赵军败啦!了”,赵军败,赵军正在河边激战,回头一看自己的大本营大营被占领了,士气全无,从心里上先瓦解了赵军的战斗力,然后前后夹击,大败赵军。从这个战例上看,韩信使用了分兵法,他将自己的军队一分为三,一支两千人,一支一万人背水列队,一支自己带率领先于赵军激战;而赵军则没有分兵。按照曹操的观点,韩信的奇正转换是:,先是一正二奇,韩信亲自带领的人与赵军战斗,这部分为正,那两千人和背水列队的部队为奇,而后韩信假装败走,逃向水边,这时候是一正一奇,背水的部队为正,那两千人为奇。但这场战斗制胜的关键是那两千奇兵,他们从心里上瓦解了赵军的斗志,致使赵军大败,这就是韩信给赵军制造的“惊喜”,没有这个“惊喜”,即便韩信军队再有殊死战斗的决心,也会被二十万赵军赶进水里。可见,分兵很重要,制造“惊喜”也很重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仅仅依靠分兵没有意义,特别强调“惊喜”也是片面的理解。分兵战法与创造“惊喜”二者密不可分,单独强调哪一个,都是对奇兵和正兵片面的理解,都是误导。
正值此时,出了一件众人始料不及的事,似乎冥冥之中神灵唯恐人们有所不查,特为印度人的胜利备好所有条件,向世人更清晰地揭示南非欧洲人的不公。来南非的大多数印度男子都是有家室的,也有一些是来了后才成的家。当时印度并无婚姻登记法,单是宗教仪式就足以令婚姻生效。印侨尽管已在南非生活了四十年,但仍延续国内习俗,各按各的宗教仪式举办婚礼,无人会质疑婚姻的合法性。但1913年3月14日,开普最高法院大法官塞尔先生(Mr.JusticeSearle)做出裁决,判定凡未依基督教仪式举行婚礼的婚姻,或未在婚姻登记处注册的婚姻皆为无效。法官先生大笔一挥,这个令人发指的裁决就令大批南非印侨的婚姻失效,(P.419)不管当初的婚礼是按印度教、伊斯兰教,还是琐罗亚德斯教仪式举行的,统统无效。依此判决,南非大批已婚印度妇女只能算是妾,而不再是她们丈夫的合法妻子,其子嗣也被剥夺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力。南非印侨任谁都无法接受这个判决,个个被激得怒火中烧。我照例还是先致函政府,询问他们是否赞同塞尔法官的裁决;并问如果法官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无误,政府是否会修订法律,承认印度人按男女双方宗教举办过婚礼的婚姻有效,因为在印度国内这样的婚姻是合法的。但是,政府当时既没心情理会我,也不知该如何答复我。于是,非暴力抵抗协会开会,讨论是否该对塞尔法官的判决提出上诉。会议的结论是,上诉解决不了这种性质的问题,因为此类上诉最好是由政府提出,虽也可由印度人提出,但前提条件是政府同意,且政府检察官公开表示支持。并非政府主导或没有政府支持就提出上诉,(P.420)意味着政府纵容这种使印度传统婚姻无效的做法。如果印侨就此上诉而被驳回,就只能采取非暴力抵抗。既是这样一个局面,对如此不堪的侮辱提出上诉于事无补。危机突发,刻不容缓。我们的妇女受此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便势单力薄,我们也决意发动非暴力抵,我们不但不再劝阻妇女参加运动,反而决定邀请她们与男人们并肩作战。我们首先邀请曾在托尔斯泰农场生活过的姐妹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我发现她们正求之不得。我大致和她们说了一下加入运动都有哪些风险,向她们说明在衣食和个人行动上可能受到的限制,还警告她们在狱中可能得干很重的活儿,要洗衣服,甚至会受狱警羞辱。但姐妹们英勇无比,毫无畏惧。虽然其中一人有孕在身,另外六人的孩子还嗷嗷待哺,但她们全都急于投身运动,我拦都拦不住。(P.421)除了一人,这些姐妹全都是泰米尔人。她们的名单如下:1、谭比·奈杜夫人(Mrs.ThambiNaidoo);2、N.皮雷夫人(Mrs.N.Pillay);3、K.姆拉噶撒·皮雷夫人(Mrs.KMurugasaPillay);4、佩露玛·奈杜夫人(Mrs.PerumalNaidoo);5、P.K.奈杜夫人(Mrs.P.K.Naidoo);6、K.琴娜斯瓦米·皮雷夫人(Mrs.K.ChinnaswamiPillay);7、N.S.皮雷夫人(Mrs.N.S.Pillay);8、R.A.穆达林根夫人(Mrs.R.A.Mudalingam);9、巴娃妮·达亚夫人(Mrs.BhavaniDayal);10、米娜琴·皮雷小姐(MissMinachiPillay);11、白坤·姆拉噶撒·皮雷小姐(MissBaikumMurugasaPillay)。犯罪之人入狱很简单,但无辜之人想要坐牢却很困难。罪犯自是试着躲过抓捕,警察自当将其追捕归案。但若非万不得已,警察不会逮捕自愿谋求入狱的无辜之人。这些姐妹们试了几次都无果而终。她们试过从维尔瑞宁(Vereening)无证进入德兰士瓦境内,结果警察没抓她们;她们又试着无照兜售,警察还是视而不见。怎么才能让自己被捕成了个问题。虽然自愿入狱的人并不多,但就这些人也未必能轻松地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