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海报,有海报体写法,但很多人不会写。笔者最早是在康师傅做企划入行,当时公司各办事处是培养专人写海报的,各种海报体,很漂亮,但其他同事和销售同时却写不出来。一有促销活动,很多人排着队等待这位同事写海报。中小企业能够培养一位这样的人才写海报吗?大概不能。但是海报、爆炸卡是传递促销信息最常用的手段,不经过训练的销售人员很难写出。下面销售人员亲手写的海报,我掩盖掉敏感字眼,不忍直视吧?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才确实是这样。如图3-1所示。图3-1未被培训的海报图3-2是培训后写的,美观达不到海报体,但是实用。图3-2培训后海报海报不仅仅在于多美观,很多企业的设计水平没有那么高,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再次强调一下,中小企业的很多工作,不需要完美,实用、操作起来简单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信息设计及突出性。注意按照信息重要性。注意:主题信息一定有品牌及主力产品名、信息搭配组合、字大小、粗细、间距、颜色、爆炸符号使用。产品名称不得用公司内部约定俗成的简写,必须使用外包装上的正式全称。这一点很重要,几乎很多中小企业的销售团队都会掉入这个陷阱,因为他认为顾客也与他一样用简称。接收者,对什么信息感兴趣很重要,凸显出来。(一)在教授的时候,手工绘一张草图演示一遍。这需要现场手把手训练,将活动信息发下去,一边念着以下步骤一边写。(二)先写活动的主题信息要求有品牌名、产品名、大促销字样,折合直降的比例%。要求写大字,笔锋横起来写,分布居中,写不开就分三行断开。(三)接下来写产品的具体促销信息具体促销活动方式、产品名,送的赠品名称、数量,最重要的是注明赠品的价格,这一点很多销售人员会忽略,最后注明折算比例。提醒注意:因为是正文,要求字体比主题小一半,段落间距比行间距要大。(四)依次写完每个产品的促销信息(五)必须注明:活动时间看似简单,可是亲自做的时候,就会知道基本习惯改变有多难。即便说着、盯着,销售人员写着就走形,废掉一张又一张海报。让所有人会写,亲手教完,前后对比上墙公示(如图3-3所示),每名员工都有成就感。我把这个工作做成了动作级、话术级,交给了市场部专人负责此项训练,以后看着照写。培养出的销售人员后来告诉我,到了新公司,写海报这一手绝活被其他同事羡慕,我会心一笑。中小企业的人才状况基本是这样。图3-3海报上墙爆炸卡的训练思路同海报一样,分解做法到步骤级、话术级。
权力可以作恶,可以行善。用权者哪怕有七十二变的本事,也跳不出“天理人情国法”的六字真言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就一件具体史事而言,用权极为成功,但这种成功转眼即逝,权力的成功无法持续,难以实现“基业长青”。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前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接着就是挫折和失败。例如,北宋王安石在鄞县知县任上推行青苗法,这种小额信贷深受农户欢迎,取得了极大成功,然而当王安石当上宰相在全国推行青苗法时,各地并不是从农户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完成朝廷任务出发,乃至以放贷数量和获息为目的,结果把惠民政策变成了坑农政策。以此为鉴,用权不但要考虑一时一事一地一人的得失,还要考虑权力运用的后续影响和链式反应。综观历史,尤其是以“长时段”来考察历史,我们可以从道义、人性、情理三个角度来分析用权的可持续性。1.道义。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有感而发,以“臣光曰”的方式写了119段评论,其中有些针对权术的评论十分精彩。他的核心观点是:可以弄权,也建议用术,但必须有一个限制,就是不能违背儒学所强调的道义原则。在《资治通鉴》的开篇论述晋国智伯之亡时,司马光就特别指出用权中的德才关系,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才能而无德行的小人会挟才为恶。从历史角度看,司马光强调,“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而不讲道义,为利益所蒙蔽,则反倒有可能在用权中失去自己的优势。司马光在评价战国后期秦楚争战中楚国吃亏上当的问题时指出,如果楚国君主坚守道义,大臣所用得人,以楚国丰厚的资源,安能被秦国欺侮!如果一开始就抱以侥幸心理谋利,那么迟早会遇到别人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如对韩信之死,司马光就认为,韩信从追随刘邦之初就是“以市井之志利其身”,楚汉相争时以骑墙态度要挟刘邦,所以后来被杀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如果韩信当初能以道义自律,那么他的地位可以和周公、召公、太公等周初辅弼相媲美。出于对道义的强调,司马光特别不齿西汉傅介子的功绩。认为傅介子出使西域,对表示臣服的楼兰王以计诱杀,是败坏道义的下三滥行为,“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而且事实上这种用权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隋唐两朝,在君主用权的道义上有所不同。隋文帝特别喜欢对大臣“钓鱼执法”,以利诱方式考察大臣是否可靠;唐太宗则反对“钓鱼”,认为这种方法会陷大臣于不义。隋唐国祚长短差异有多种原因,但这种权术的区别无疑是因素之一。道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诚信,而权术往往会涉及欺骗,尤其是使用计谋。对此,司马光主张权谋不能牺牲诚信。即便是刻薄如商鞅,在变法时也以徙木立信的手段保证了秦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故能取得变法的成效。但需要指出,儒家虽然强调诚信,却主张诚信之上还有更高的准则。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孟子说得更直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也就是说,道义优先于诚信,为了道义,可以牺牲诚信。按照儒家的解释,道义具有不同内涵,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层级服从关系。对这种层级关系的辨析,在儒家内部的不同学派中也有差别,例如关于用权的灵活程度,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就有不同解答。道家虽然不讲礼仪,却讲道法自然,而自然也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多样性,所以,对老子的道解释也有多种,按照道家思想,用权也有大道与小道之分。所以,如何在用权中把握道义的统辖地位,也就是用权要受什么价值准则支配的问题,值得管理者仔细琢磨。尽管对道义的理解有差异,但毕竟有些东西是具有普适性的。人常说的“盗亦有道”,就是对道义普适性的一种解说。领导人用权,要服从的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道义,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道义,更不能把损人利己硬说成是道义。2.人性。三国纷争时,曹魏大将于禁投降了关羽,后关羽被东吴所杀,于禁又落到东吴继续当战俘。孙权在遭到蜀汉攻击时向曹魏请降,同时向曹魏遣返了于禁。于禁十分憔悴,满面羞愧来见曹丕。曹丕以春秋晋国荀林父、秦国孟明视战败被俘的故事安慰于禁,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让他去谒拜高陵,却事先让人在曹操高陵画上关羽获胜、庞德发怒、于禁投降的壁画。于禁一看,惭愧发病,郁闷而死。对于曹丕这种玩小聪明羞辱于禁的用权方式,司马光一点都看不上,认为于禁兵败投降,曹丕可以杀,可以废,但以这种小心眼的羞辱方式糟蹋将领,属于“不君”。以此为例,用权应当注意符合人性,给对方留下必要的脸面和尊严。用权注重人性,但同样要注意不可被人性的弱点扭曲了权力的本质。东汉刘秀在战乱未定的情况下,重用书生卓茂,向外界宣示了自己追求文治的理想。前秦苻坚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也处处注意实施仁政,善待降将,重用祸害燕国的慕容评,反而给自己留下了祸患。这两件事表面相似却效果相反,在于二者人情与道义的关系不同。对刘秀,司马光予以高度赞扬;而对苻坚,司马光则予以尖锐批评。区别就在于,刘秀重用卓茂,既有人情又有道义;而苻坚重用慕容评,是“爱一人而不爱一国之人”,注意了人情却违背了道义。再进一步,用权重视人性,同时要防范人性的阴暗面作祟。中国古代的君主多喜欢对臣下分而治之,以臣下之间的互相掣肘来保证君主的地位。但这种用权弄不好就会给事业造成损失。南北朝时,刘裕北伐占领关中,留下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以王镇恶的功劳最大。而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则由于同王镇恶争功而冲突,他们多次在刘裕耳边进谗言攻讦王镇恶。对此,刘裕对沈田子等人说:“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结果,刘裕一离开关中,部下就开了杀戒,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又杀沈田子,刘义真再杀王修,北伐取得的战果付之东流。刘裕用权的失策,在于分而治之策略本来是用于疏离下属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刘裕则对已经分裂的下属施以加剧冲突的授权,使下属将领能够堂而皇之地借机除掉自己的私敌。用权需要顾及人性,弘扬并推进人性之善,同时又要警惕并制止人性之恶,这对于权力运用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清末的政坛争斗中,军机大臣瞿鸿禨抓住段芝贵购买天津名妓杨翠喜贿赂庆亲王长子载振这一丑闻,授意御史赵启霖上奏弹劾,捅给《京报》造成舆论压力,从直接效果看,段芝贵被撤职,载振被迫自请辞职,庆亲王遭慈禧斥责,瞿鸿禨似乎大获全胜。然而,瞿鸿禨的举措使宗室权贵大丢面子,慈禧极为恼火,从此对瞿鸿禨有了看法,使他失去了在权力核心的影响力。经过几番拼搏,庆亲王反击,最后竟导致瞿鸿禨被革职回籍。以此而论,人人都知道面子重要,但很多时候,弄权者也把握不好面子的力量有多大,回响有多长。要想使权力能够持久发力,拿捏人性的细微之处十分必要。3.情理。所谓情理,从学术角度有时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不追求学术的严谨,我们可以把情理看作生活逻辑。生活逻辑不同于学术逻辑,它的存在,来自人们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判断,是一种“理该如此”的直觉。用权合乎情理,则不但在当下能被人们接受或者认可,而且会产生长期效应。用权不合情理,就会遇到消极对抗,即便在强权压制下当事人不得不服从,也只能昙花一现。中国古代的官场,形成了依赖红包运转的“陋规”,雍正年间推行“耗羡归公”,革除陋规,表面上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然而,对雍正改革的细节进行考察,尤其是把那些在这场改革中勾心斗角的用权事例掰开来看,就不难发现,雍正改革基本上没有形成可持续性,不久便故态复萌。传统的官场,官员的权力不仅是组织授予的,更重要的是来自陋规建立的关系,一旦打破这种关系,组织就失去了运转的润滑剂,没有了办事的协作网。在传统中国,“公事公办”等于不办,“公事私办”才是真办。雍正打算实现公事公办,却没有公事公办的科层官僚制为依托,而仅仅是想堵住公事私办的口子,最后导致改革效果“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语)。判断用权是否合乎情理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权力的作用能否形成习俗惯例。如果能够落脚于习惯(包括形成新的习惯),则用权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不能落脚于习惯,则用权难以为继,那怕是持续高压,也会被惯例习俗消化。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道义与人性之间产生了优先选择的冲突,情理就至关重要。例如,儒家学说中的“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显然是冲突的,何者优先,就要用情理的天平来衡量。同道义、人性、情理类似,明清时期的亲民官员衙门大堂,往往挂有六个字的匾额——“天理、人情、国法”。这个匾额实际上是当时地方长官的办事准则和用权警诫,那怕在行为中施展一些诡计,耍弄一点手腕,只要上合天理,中通人情,下符国法,则心安理得,十分坦然。而一旦违背了这六字真言,即便是上奉圣旨,下扣法条,也会觉得不那么顺畅,甚至睡不好觉。这一点,可供当今弄权者参照。
1.典型场景之一:下了两周的订单却迟迟没有到货经销商王老板刚创业两年,是A厂家的区域经销商,现有团队只有5个人,王老板身兼多职,既是业务经理,又是大内勤,事无巨细,一个人既主内又对外。王老板在与厂家的日常对接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日常下订单都是王老板亲自操作,由于工作忙,王老板有了订货计划,就通过微信或者QQ等方式,有时发给厂家的业务经理,有时发给厂家对接的客服人员。在A厂家,具体操作接单和安排发货的是专门的客服专员。王老板这次将订货订单通过微信发给了厂家的业务经理,由于工作忙,后续再无跟进。两周时间过去了,王老板一直没有接到物流到货电话。按照以往的交货周期应该到货了,王老板这才给厂家的客服专员打电话问情况,可客服专员表示没有接到这个订单的计划。原来,厂家的业务经理也由于工作忙,将王老板发的微信订单忘记转给客服专员了。王老师答应给客户的交货时间延误了,不得不要求厂里紧急生产。2.典型场景之二:更新了开票信息又开错了发票经销商李老板在更新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后,及时将号码通过微信发给了厂家的业务经理,并要求以后开票按照此信息开具。当李老板接到厂里新开的发票后,无法认证抵扣,发现税号错误,还是旧的税号。李老板不得不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将完整的开票信息传真至厂家的财务部,并要求财务部开票人员修改开票信息后,回传传真以表示更改确认。李老板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才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工具的基本属性工具的基本属性如表3-6所示。表3-6工具的基本属性联动工具将企业歌曲融入班组、车间、部门日常文化活动适用范围企业歌曲的凝聚力作用可以激发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企业歌曲适用于专题片、纪录片、汇报片配乐企业歌曲通常用于公司集体、年会或大型庆祝活动员工演唱将企业歌曲拍成微电影,可广泛用于媒体展播和微信传播主体与客体企业员工、新老客户、媒体推广平台(二)工具作用企业歌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示企业风采、打造文化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已经被众多企业家所接受。随着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歌曲的创作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五粮液集团长年买断央视每晚十点前黄金时段插播企业歌曲《爱到春潮滚滚来》,还是康美药业制作的《康美之恋》登陆各大荧屏,无论是企业之歌在员工内部唱响,还是在社会公众面前传播,企业歌曲都有其他文化载体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与文字比任何艺术形式更容易抵达人的灵魂,企业歌曲作为音乐文字的结合体,如果表达准确、旋律优美,会引发员工内心的强烈共鸣。企业歌曲描绘的是企业形象,体现的是企业愿景、精神和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企业核心价值观植入员工的理想和追求。企业歌曲融会企业的筋骨皮(文化、理念、形象),贯通员工的精气神(精神、士气、风采),能够在一定程度代替思想工作。企业歌曲更像是一张彩印名片,听起来有声有色,看起来有模有样,说起来有板有眼,让人很快就能从音符中感受企业的能量。(三)主要特性企业歌曲相对于其他文艺形式有着鲜明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让企业歌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相当独立的地位。有人说,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振奋一个时代;也有人说,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唱红一个品牌;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一首好的企业歌曲可以唱响一个企业。随时性:再美的舞蹈,也很难边走边跳;再好的小品,也不能边走边演;但歌曲可以边走边唱,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群众性:如果表演小品、舞蹈、相声、杂技需要表演天赋,受人数、身材等条件限制,企业歌曲的演唱则可以做到人人参与,群众基础广泛。鼓动性:当企业歌曲旋律响起,众人齐唱,音乐的感化、教化、催化、融化作用将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在员工心中产生鼓动力量。长久性:有的文艺形式看多了会腻、演多了会烦、歇久了会忘,好听的企业歌曲则百听不厌、久唱不衰,一旦入脑入心就可能终身难忘。(四)基本分类虽然企业歌曲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但因为用途不一样而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向和音乐风格,综合分析目前社会上相对成熟的企业歌曲,其创作目的基本分为三类。形象类:该类企业歌曲语言唯美,表达中性,没有生硬口号,将企业文化元素分解植入歌词,主要用于形象展示。旋律上偏流行,可独唱、对唱、领唱、合唱。比如,《康美之恋》《爱到春潮滚滚来》。励志类:该类企业歌曲歌词紧紧围绕企业愿景,充满激情,豪迈铿锵,旋律以进行曲为主,气势宏大、坚定有力,主要用于企业集会、年会上领导和员工领唱加合唱。比如,《我为祖国献石油》。借鉴类:有的企业成立之初,还没有自己的文化积累,通常会引进能够代表当时企业发展目标的歌曲作为临时企业之歌。比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感恩的心》。
表6-11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2)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2)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2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设备采购基础知识4课堂培训2企业招投标运作实务4课堂培训3招标中心管理大纲--自学4招评标管理程序--自学5招投标法律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备注表6-12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3)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3)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3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招投标法4课堂培训2招评标制度体系与流程4课堂培训3招投标法律与实务(初级)2课堂培训4招投标管理理论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1招标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管理4师徒制工作实践1参与并协助完成2个一般国内招标项目--师徒制备注表6-13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4)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4)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4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采购管理实务4课堂培训2合同法4课堂培训3招投标法律与实务(中级)2课堂培训4招投标实务类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负责并完成2项一般国内招标项目--师徒制备注表6-14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5)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5)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5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规范化招标2课堂培训2招评标问题分析2课堂培训3评标办法的编制2课堂培训4招投标法律与实务(高级)2课堂培训5招投标实务类书籍学习--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负责并完成2个重大国内招标项目或国内招标质疑事项的处理--师徒制备注表6-15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6)专业类岗位培训项目汇总表版次A页码1/1部/处:专业类岗位: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B6)培训目的通过完成规定的培训课程/项目,掌握国内招标专业类岗位员工B6职级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胜任岗位工作类型序号培训课程/项目课程编码课时实施方式实施部门复训周期理论知识1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制--自学2质疑与投诉处理--自学专项技能工作实践1完成2个对外代理国内招标项目或国内招标异常事项的处理--师徒制2开展一次国内招标经验交流或培训(内部或外部)--师徒制备注
笔者作为前华为员工,在华为工作期间,观察到任正非先生对于企业的指挥若定、大气磅礴,感受很深。华为就像笔者在进入社会后又一所大学,任正非先生做人、做事的态度、精神,滋润和培育了我。离开华为后,又跟踪研究华为多年。2009年加入管理咨询行业,为各行各业想学习华为的企业提供辅导服务。在辅导过程中,我深感各位企业家想提升自我的迫切之情。在华为,我们都亲切地叫任正非为老板。(1997年前后,社会上“老板”一词并不流行,公司里,大家叫“总”,社会上,也只有个体户才被称之为“老板”。华为开创了在公司里称首要领导者为老板的先例,后来“老板”一词变得流行起来。)其实,他占公司股份也不多,平时的表现也不像社会上的老板。如今,华为创始时的股份比例不得而知了,笔者也无意去较真,只是隐约也知道,即使是公司创立时,任总也只是股东之一。在公司发展起来后,他的股权更是稀释了许多,为什么大家会自发地叫他老板呢?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老板并不意味着他对公司绝对占有。首先,我认为,大家称任正非先生为老板,是包含了一种爱戴的。某总谁都可叫,老板只一人。其次,大家叫老板,是包含了一种畏服。——老板来了,瞬间统一认识、马上行动。老板,老板,就是“老能拍板的人”。老板意味着对公司的绝对把控,绝对负责。除去奉承,每一家企业都有至少一位“老能拍板的人”,这便是老板。在华为工作期间,我也享受了员工配股,成了众多小股东之一,但是从没见任何小股东以老板自居。离开华为若干年后,我开始创业,创业,社会上称“当老板”。而我的创业的本质,又是以帮助支付咨询费的老板和培养接受我们投资的老板为目标的。至此,在我的职业和事业中,“老板”成了一个主题词。华宏锐思在辅导俱多想学习华为的客户中,有两个现象不断呈现在我眼前,一是我发现了各位老板与任老板之间价值观的差异,二是我发现大家所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其实惊人的相似。因此,本书想以一位资深创业者、企业老板的顾问、前华为人的视角,以任正非先生为学习的标杆,为各位成长中的企业家提供如何做老板的一些启发,而这些启发又是紧密围绕形成活系统去的。向任正非学习,老板需全情投入活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