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其实也是计划管理,其关键组成元素有目标、资源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我们常说的目标管理往往是聚焦目标上,这非常不合理。真正的目标管理,事实上管理的是资源,而不是目标。资源:人、财、物、策略,策略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看不见但有效的资源。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目标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在实际营销管理中,我们喜欢制定目标,却容易忽略资源与目标的匹配关系,结果导致目标实现的结果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完成目标,能力欠缺的目标难以达成,这是典型的策略失误。我们必须根据组织的平均能力导入匹配的资源,制定大家都匹配的策略,才能保证组织中每个人都相对容易完成的目标,这样的团队才是高效团队,而非由无数英雄人物组成的团队才是高效团队。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不会去看你的目标有多高或多低,我只关注你的资源与策略是否匹配,就能够清楚知晓你的目标管理是否合理。不要指望你的团队在资源不匹配、策略不精准、方法不对路的前提下创造高绩效,更不要说通过高压下的执行力,打造高绩效团队。对营销人来说,目标一般有两个:销售目标与市场目标。销售目标:就是用业绩说话。市场目标:多指改善市场基础、新市场开发、新网点开发、市场开发重心下移、终端推广、消费者促销、氛围打造的行动等。市场目标比销量目标更重要,区域负责人必须依靠市场目标推动销量目标,必须依靠正确的市场行动,来完成销量目标。好的绩效不仅是销售队伍拼搏的结果,更源于目标的正确引导、考核和激励,使销售团队的工作精力、工作方法、营销资源配置在产生营销成果的方向上。所以,区域负责人若想你的团队产出高绩效,就必须做到两点:(1)区域领导人根据企业整体营销目标或者企业下达的硬性指标,根据自己区域具体情况,制定本区域市场的具体、详尽的销售目标、市场目标、资源分配方案,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团队成员身上(目标设定、分解、资源分配)。(2)区域领导人指导或者参与团队成员目标制定,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与策略,并根据目标和成果的形态确定考核和检查指标,不断在过程管理中检查考核,确保目标执行效果(计划、策略、执行、检查、纠偏)。
企业组织架构图是人才报告的基础底层框架,它是以图形的形式展示了公司、部门结构。通过组织架构图可让组织内的各种关系一目了然。图4-2是一个常见的组织架构图。制作上面的图,很多人首先想到可以徒手画图,需要自行添加文本框、插入形状、添加直线,最后再进行调整美化、组合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需要更改或者进一步细化,就需要一一拆分,重新调整,费时费力。绘制组织架构图有不少的付费工具,比如visio、axure,如果仅仅只是制作简单的图,免费的工具已经够用了。如果通过软件来画图,Xmind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软件。它本身是老牌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也一直深耕思维导图这一垂直领域,界面很简单,适合新手。由于xmind自带多种已经配好颜色的思维导图模板,所以xmind画出的导图漂亮、专业。另外,XMind还有个ZEN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全屏编辑的功能,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画布空间。通过本身自带的图形稍作更新,就可以得到组织架构图了。图4-2Xmind组织架构图示例即使最终要通过PPT呈现导图,也可以在制作PPT之前先花几分钟用Xmind列一个提纲,快速厘清思路,可以减少后期不必要的修改。XMind文件还可以导出为PNG、SVG、DOCX/DOC等格式,直接应用于Office软件,非常方便。如果还是喜欢用常用办公软件,无论用微软自带的工具word或者PPT,还是国内办公软件WPS,都可以搞定基础的组织架构图。在Word里非常神奇的工具,叫SmartArt,可以利用它快速制作出完美的组织结构图:第一步,根据图的需要,可在【布局】-【页面设置】组中单击“纸张方向”按钮,然后选择所需要的纸张方向,如橫向。第二步,在Word文档中按层级输入各个部门的组织名称,然后【Ctrl+A】键全选文字,【Ctrl+C】键复制或【Ctrl+X】键剪切文本。第三步,将光标定位到要插入SmartArt的位置,点击【插入】-【插图】组的“SmartArt”按钮,打开“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左侧列表中选择“层次结构”,在中间列表中选择“组织结构图”。点击“确定”按钮,文档中将生成一个默认的组织架构图形。第四步,点击【设计】-【文本图形】-【文本窗格】按钮,调出文本窗格。然后按【Ctrl+A】组合键全选文本窗格内容后按【Delete】删除默认框架内容,再把之前复制或剪切的文本内容粘到弹出的文字框内,即生成一个组织架构图。第五步,如果需要在架构图中增加下级岗位,如在“总裁”下方添加“秘书”,可先选中“董事长”,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形状】-【在下方添加形状】。第六步,将新添加一个空白文本框,在其中输入“秘书”文本。第七步,如果觉得当前架构图布局不好看,我们可以调整其布局方式。这里调整各部门下岗位的布局方式,可先选择部门文本框,点击【设计】-【创建图形】-【布局】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布局方式,这里选择“标准”。第八步,使用相同方法依次调整各部门布局。第九步,选择组织结构图,点击【设计】-【SmartArt样式】组中的“更改颜色”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可以更改架构图颜色。如图4-3所示。第十步,我们还可以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多个岗位。这里选择部门下方的所有岗位,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形状格式”。第十一步,在打开的任务窗格中可设置“文字方向”,这里将文字方向设置为“竖排”,然后使用鼠标拖动架构图中的文本框调整宽度和高度,得到竖排文本框。图4-3更改架构图颜色同时,需要搭配部分思维导图工具软件XMIND,石墨文档或者印象笔记都可以搞定。当然,WPS最近也新上了思维导图工具,同样可以实现目的。同样的功能在WPS也有,也叫SmartArt,使用的方法跟微软word大同小异。WPS的SmartArt绘制组织架构图步骤如下:​ 打开WPS进入,点击菜单栏上面的插入,再选择SmardArt。​ 在SmardArt里就可以看见组织架构图,点击确定就可以使用。​ 如果想增加某个方格,就先点击上方的一个空格,再点击左上角的添加项目(如想在右边箭头所指红框添加)。​ 点击左上角的项目添加下拉里选择添加助理,在右边就添加一个方格。​ 在文本上面输入文字就可以了。如果你嫌SmartArt麻烦,WPS里稻壳里有很多组织架构图模板,而且很多是免费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一个相近的模板,然后稍作变化就可以直接用,简单好用。如图4-4所示。图4-4WPS内组织架构图模板示例画好了简单的组织架构图,需要在此基础上做以下六点必要信息的补充:​ 目标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的职责与定位。​ 目标公司中对业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员、核心人才和高潜人才。​ 目标公司具有特色的工作流程及规范、专业术语(行话)等。​ 目标公司及其事业部的发展战略。​ 目标公司关键人物之间的显性、隐性关系。显性关系包括业务配合方式、已知的矛盾冲突等。隐性关系包括裙带关系、内部派系等。​ 对业务部门的建议、意见,以及Mapping可能带来的价值。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仅仅涉及口服化药固体制剂的289个品种,后续仍有大量的品种需要做一致性评价。化药注射剂也已经启动了一致性评价,现在不做的,并不代表未来不做。目前有不少药企面临大量的品种做一致性评价,其中一类企业既没有技术储备,也没有资金实力,直接面临着品种不保的危险局面,也急于找到下家接手,做甩手掌柜。制药企业开展并购时,千万要擦亮眼睛,因为别人过不了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很可能会成为你手里的“烫手山芋”。什么样的品种值得并购?我认为符合以下四大特征的品种可以值得关注。(1)原研药市场销售份额高。在进口替代的各项政策推动下,具有高占比市场份额的原研药会受到冲击。因此,在分析并购品种所属治疗领域时,原研药市场销售份额高意味着该品类的市场可替代空间大。(2)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大,原研费用占比高。在降药价控费用的大趋势下,原研药仍旧保持较高价格愈来愈难,那些与仿制药价差大,药占比高的原研药,进口替代的强度会大。(3)产品内生增长快,叠加替代效应显著。在削弱原研药超国民待遇和淘汰大量低质量仿制药的背景下,具备高质量、良好成长性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将会快速提升。(4)医保(基药)级别高。医保(基药)级别高意味着政策制定者有更强的动机增加仿制药的使用量。我们曾给国内一家企业做战略咨询,在考量并购企业和收购批文时,设计了一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筛选模型,设置回顾性指标和前瞻性指标,从市场因素、竞争因素、政策因素及资源协同因素为该企业找到适合其未来发展的产品领域。图4-5时代方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筛选模型如图4-5所示,回顾性指标包括规模增速、口服制剂比例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录比例。规模增速项是以筛选“规模大、增速快”作为备选目标,口服制剂比例项是选择口服制剂的比例,比例越高,仿制药一致性受益品种机会越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录占比项是按治疗类别统计,分析待评价品种主要集中的领域类别。前瞻性指标包括替代空间大小、进入领域难度、主要竞争企业数及产品协同性。替代空间大小项是测算未来该领域用药市场所释放的空间,进入领域难度项是评估未来进入领域难度,主要竞争企业数项是以市场规模在5%以上的企业作为主要竞争企业,产品协同性是看目标品种与企业产品线的协同配合程度。结合回顾性指标和前瞻性指标,挖掘出未来有竞争潜力的品种。
任何战略,都要做到使命与策略的衔接。高调诱人的使命,无论多么吸引人,没有可实现的策略,最终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隆中对》的战略失误,除了资源限制外,还表现在使命与策略的关系上。战略是为了实现使命的,所以,任何战略,在具体策略设计上,都要表现出策略与使命的衔接。而《隆中对》在这一点上,恰恰犯了战略之大忌。同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要地盘没地盘,要实力没实力,他的优势主要在于“皇叔”身份。所以,为了保持道义上的优势,更实际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刘备是以“兴复汉室”为口号的。不管他是否出于内心的真诚,外表上冠冕堂皇的旗号不能丢。即“欲信大义于天下”。这一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但是,占据道义优势并不等于具有可行性。当刘备把自己的使命定位于“兴复汉室”时,这种充满道德责任感的愿景,不过是抢占了一块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虚幻高地,并无实现的可能。对于这样一个基本没有多大期望值的使命,诸葛亮给出了三分天下的对策。而这个对策,只要联吴抗曹成功,就可以变为现实。这正是《隆中对》被人们称道的地方。变虚幻为真实,进而把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割据称雄变为兴亡继绝的义举,这无疑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用一个非常高尚、非常正义的使命作为战略选择的理由,好处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思维支配下,相对于实体和目的上的正当性而言,人们一般不重视程序和手段上的正当性。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会认为,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给不太光彩的手段穿上道德的外衣。比如,以刘备而言,为了兴复汉室,从同样是汉朝宗室的刘表、刘璋手里夺取荆益二州,会显得理直气壮。问题是,这种高尚的使命和现实的策略,能否做到紧密衔接?从《隆中对》来看,这种衔接是有疑问的。因为仅仅据有荆益二州,只能算割据一方,不能算兴汉大业。所以,诸葛亮把这种衔接巧妙地寄托在一个虚无飘渺的“天下有变”的机会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固然十分美妙,然而,诸葛亮回避了一个战略设计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天下无变”,没有这样的机会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策略与使命就无法衔接。于是,这一战略就带来了一个很要命的后果,“天下无变”,也得按“天下有变”来操作,否则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正当性。正是这种战略失误,使得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蜀国,到后来不顾一切进行北伐,六出祁山的行动方案就是这样出台的。尽管以诸葛亮之聪明,不会看不到这样做的危害,但不这样做,就等于放弃了信誓旦旦的使命。所以,明知扛不起“兴汉”的大旗,也只能硬着头皮扛起来。蜀国的困境,恰恰是最初的战略目标造成的。既然“汉贼不两立”,那就得拼上命去对付“贼”。更重要的是,“兴复汉室”使蜀国在称帝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当曹丕称帝后,刘备该怎么办?按照战略使命,刘备应该坚持不称帝,讨伐曹魏,扶立汉室正宗。但是,蜀国君臣上下都知道,这个使命不过是个旗号,当不得真。刘备不称帝,就不能满足大臣将领的心愿,会失去众望,人心涣散。对此,连诸葛亮也不得不以十分勉强的“大王刘氏苗族”为理由而劝进。但是,正是称帝之举,使“兴复汉室”的使命蒙上了“窃命”的阴影。为了抵消这种阴影,保证旗帜不倒,尽管“益州疲弊”,也要“北定中原”,在不顾实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恢复汉室和三分天下之间的不衔接,是《隆中对》在战略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类似的战略失误,值得今人引以为戒。尤其是那种高调诱人的使命,能否有现实可行的策略与之衔接,是判断战略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