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购物车
注册
登录
学习中心
我的
我要投稿
下载APP
首页
图书
好课
自由读
工具
作者
会员文章
书币充值
热门:
快消品
零售
营销
老板
图书名称
数量
单价
操作
已选图书
0
本
合计:
书币
结算
结算
主编推荐
老板·创业
老板·经理人
用人
转型·创业
创业/商业史传
企业经营
华夏基石
管理类
战略思维
企业管理
管理思想
洞察杂志
战略管理
管理学
营销类
企业销售
企业营销
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
企业案例
经销商
中小企业
门店
互联网
互联网转型
抖音·微信微商·电商
行业新营销
互联网+
医药医疗
药店
药品销售
药企转型
新医疗
快消品
快消案例
快消品区域经理
快消品动销
快消品渠道
快消品企业战略
工业品
工业品销售
工业品营销
工业品企业
白酒
建材家居
建材家居门店
建材家居经销商
建材家居企业
零售·超市·百货
餐饮·服装·影院
茶·调味品·油·乳业
农牧业
农资
农牧企业
收购·资本
收购并购
股权资本
地产·汽车
地产·院线
汽车·珠宝
投资理财
财税
银行
阿米巴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招聘·面试·培训
HR高管·劳动法
HRBP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流程管理
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
精益·JIT·IE
生产管理
班组长
咨询·培训师
咨询师
内训师·培训师
企业管理与培训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IPD
产品
品牌
历史·哲学
历史·政治
哲学
传统文化
书法·太极·教育·英语
组织革新
供应链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职场技能
一、无所不包:印度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信徒占人口总数的83%。印度教是在继承古代印度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并吸收佛教和耆那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的基础上于公元4-8世纪形成的。印度教庞杂繁复,无所不包,一应俱全,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哲学理论、祭礼仪式、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的混合体。印度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五多”:即宗教神明多、神明化身多、宗教教派多、宗教教规多、宗教经典多。印度教神明体系庞大而复杂,大体可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超神”,即印度教所称的全能全智的中性神“梵”,或称“大我”,或称“宇宙灵魂”。它是隐藏在宇宙万事万物乃至诸神背后的“绝对实在”,是规定圣俗两个世界一切现象的原动力,既超越“此岸”又超越“彼岸”,没有人格化,没有任何属性,超越任何经验,无法用言辞描述。第二个层次是“梵”所显现的具体形态,即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创造之神,既创造了好的东西,也创造了坏的东西,四个头面向四个方向,四只手各拿吠陀经、莲花、匙子、念珠或钵,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鹅拉着的车。毗湿奴是保护之神,又称“遍入天”,肤色深蓝,四只手各拿法螺、仙杖、莲花和轮宝,骑在金翅大鹏鸟或巨蛇身上,肚脐上生出一朵莲花,并有美丽的配偶女神吉祥天女拉克师米及大地女神布弥天陪伴。湿婆是破坏之神,又称“青颈神”,居住深山之中,四只手,四个头,三只眼,狰狞可怕,身骑白色母牛,手持神枪、神弓、战斧和金刚杵,脖子发青,据说是为挽救地球吞下恶魔的毒药所致。第三个层次是人格化的自然物,即神明世界的“芸芸众生”,如太阳神、月神、地母神、母牛、神猿、龙蛇、菩提树、莲花以及男女性生殖器等。总之,印度教既是多神论又是一神论:它崇拜的神多到无以计数(有人说印度教徒崇拜4亿个神),可谓“多神”;同时它将宇宙万物都视为神,“宇宙皆神”“宇宙即神”,又可谓“一神”或“泛神”。图4-1毗湿奴印度教神明变化多端,有无数“化身”。创造之神梵天的妻子“辩才天女”,即印度教的文艺女神,是梵天本人所创造的,其实也是他的化身。保护之神毗湿奴化身的数目一说是6种,一说是10种,一说是12种,还有一说是22种,从未有过确切的定论。印度教的教科书一般把毗湿奴的化身定为10种:鱼、龟、野猪、侏儒、人狮、持斧罗摩、英雄罗摩、勇者克里希那、佛陀释迦牟尼、白马。破坏之神湿婆也有许多化身,最常见的有:兽主、林加(男性生殖器)、舞王、苦行者、半女相、三面相、六手拜拉布等。湿婆之妻乌马女神即力量女神,也有20余种化身,如难近母、迦梨女神、德维、杜尔迦、米娜克希等女神,其中既有慈眉善目、满面春风的少女形象,也有狰狞可怖、口滴鲜血、手持利刃的恶刹面目。印度教神明变化多端的另一个表现是,同一个神具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湿婆和他的儿子究竟有多少个名字谁也说不清。总之,印度教的神灵形象可谓千变万化,变幻不定,神秘莫测:既有人有兽,也有半人半兽,还有神;既可人变神变兽,也可兽变人变神;即可一变多,也可多变一。这种神、人、生物、非生物之间神秘怪诞的互变,是泛神教世界的一大特征。印度教由于对主神及其化身、配偶、子神和守护神以及教义的不同崇拜和信仰,导致了教派林立,繁复驳杂。毗湿奴教派有许多分支教派,其中主要的有4个支派:黑天派、罗摩派、札格纳特派、薄伽梵歌派。黑天派主要崇拜毗湿奴的化身黑天,即克里希那,盛行于恒河流域和孟加拉。罗摩派崇拜《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罗摩及神猴哈奴曼。札格纳特派是毗湿奴教派的重要支派,该派的突出特点是极端的宗教狂热及宗教仪式的豪华。薄伽梵歌派具有“众生平等”的思想,只要追求代表宇宙精神的“梵”,人人都可达到解脱的最高境界。湿婆教派也有很多分支教派,其中主要的有3个支派:乌马派、林加派、性力派。乌马派主要崇拜湿婆之妻即雪山女神乌马,她被视为降魔女神。林加派主要崇拜湿婆的化身林加即男性生殖器,象征他的创造力,该派否认《吠陀》权威,反对斋戒、祭祀和朝圣,主张男女平等。性力派主要崇拜湿婆之妻乌马的化身杜尔迦女神,该派公然提倡性欲。印度教没有首尾一致、明确连贯的教义,教规礼仪复杂多样。印度教是崇尚神明的宗教,但也有无神论的理论;是禁欲的宗教,但也有纵欲的理论。印度教实行多种宗教仪式,有家庭祭祀和公共祭祀,有祖先祭、天神祭、精灵祭、水火日月雷电祭。札格纳特派的宗教礼仪豪华而狂热,在举行大祭时,很多教徒往往投身于载着札格纳特神像的车轮下,活活轧死,以为这样可以升天。性力派则把性交作为宗教仪式,主张借性力达到解脱,常常推选一位女子扮作女神,人们相信与其发生性关系可以达到与神合一的目的,男女信徒深夜实行“轮座”,即按宗教规定男女杂交。一个正统印度教徒一生要进行多种礼仪,一般有16圣礼:受胎礼、成男礼、分发礼、出生礼、命名礼、出游礼、哺养礼、结发礼、剃发礼、入法礼、归家礼、结婚礼等。印度教没有像基督教《圣经》和伊斯兰教《古兰经》那样唯一的经典,而是信奉可以车载斗量的史书文献、神话传说。印度教信奉的经典,除了4部《吠陀本集》外,还信奉作为吠檀多哲学来源的数百种《奥义书》和《森林书》、可视为历史文献的《往事书》《摩奴法典》等几十种法典、《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及其片断《薄伽梵歌》、若干宗教圣人传记,以及印度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大量经典著作。印度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男尊女卑”。印度教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生儿子是父母的功德,女大不嫁是父母的罪过;没有儿子是最大的不幸,一个人死后必须由儿子举火焚尸,主持火葬仪式,死者才能升天托生。印度教男尊女卑体现在方方面面,要者有:童婚制、嫁妆制、神奴制、寡妇殉夫制。印度教主张童婚。童婚基于宗教、经济和贞操观念。印度教最早的《摩奴法典》教诲父母:“女儿要在8至12岁完婚”,女孩早嫁遂成为神圣的宗教义务和父母的基本职责。如果女儿不能早早嫁出去,父母的宗教地位便受到影响,被认为犯了宗教忌讳。印度教徒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婚,这样既履行了宗教义务,也减轻了嫁妆带来的经济负担,并避免了“红杏出墙”招致的麻烦。以前许多女孩子还在吃奶,便做了未婚妻,今天有的七八岁正在发育的女孩已经为了人妻。目前,印度有三分之一的县,女子结婚的平均年龄为15岁。印度教盛行嫁妆制。《摩奴法典》规定:“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品、衣物及食品”。嫁妆制遂成为提高和显示妇女地位的一种定制,也成为导致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女子出嫁必须陪嫁,嫁妆数额与日俱增,有的新娘因嫁妆少,过门后受到夫家种种嘲弄和折磨,甚至被丈夫或公婆活活烧死,也有的甚至结婚多年,是几个孩子的母亲,终因娘家无力补偿嫁妆而被迫致死。印度教盛行神奴制,又称神女或神妓。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习俗,又是一种隐蔽的卖淫形式。父母把所生的头胎女儿献给寺庙的神,让她同神结婚。这些女孩在寺庙里为祭神专事唱歌跳舞,同时打扫神坛,焚香点灯,侍奉神灵。于是,寺庙里的僧侣以及达官贵族就把她们作为情妇,神的侍女成了寺庙的妓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成为公共妓女,谁付钱就侍奉谁。印度教将贞节视为妇女最崇高的美德,一个女人今生只能结婚一次,而男人则可结婚无数次,寡妇必须坚守贞节,守寡至死,不能再嫁。寡妇被视为不祥之物,失去做人的权利:在家中忍受各种冷遇、责备和虐待,如牛马一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社会上受到排斥,被人厌恶,失去一般已婚女子的各种待遇和权利,不能穿花色衣服、佩戴首饰,有的还剃光头发以别于常人。更甚者,印度教崇尚“萨蒂”制,即寡妇跳入焚烧其夫尸体的火中,活活把自己烧死,自焚殉夫。印度教认为,“萨蒂”制是妇女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高尚行为,这样可获得升天的机会。印度教的再一个显著特点是“种姓制”。印度教的种姓制无异于人间藩篱,与生俱来,世代相袭,等级森严,世所罕见。它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个种姓,此外还有一个等外种姓,即“贱民”或“不可接触者”,实际上是第5个等级。种姓制自产生后不断分裂衍化,每一个等级都分化成许多更小的集团,即亚种姓,今日印度教中已有上万个亚种姓。种姓制表现出职业世袭、内部通婚、等级区分和社会隔离等特征。各种姓有自己的传统职业,构成一个世袭的职业集团,世世代代从事某种固定不变的职业,不能轻易更改。婆罗门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从事商业贸易和买卖,首陀罗从事各种手工劳动和农业,贱民从事最低下的工作。各种姓有自己的通婚范围,构成一个严格的内婚制集团。只许在同种姓内部通婚,各种姓之间不许通婚。在特殊情况下,高级种姓男子可以与低级种姓女子结婚,这叫“顺婚”,但低级种姓的男子不能与高级种姓的女子结婚,这叫“逆婚”,否则高级种姓者被开除出种姓之外。各种姓有自己的等级地位,构成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其地位高低贵贱以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顺序排列。从事神圣高贵的宗教职业的种姓,其地位最高最优越;从事卑污下贱的肮脏职业的种姓,其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各种姓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构成一个相互隔离的交往集团。种姓集团之间一般不交往,不在一起吃饭、饮水。只能吃同种姓或高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生食”,也可以吃低于自己种姓的人做的“熟食”。婆罗门做的任何食物其他种姓都可以吃,而首陀罗和贱民做的任何事物其他种姓都不能吃。印度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虔诚繁杂的主张。印度教主张“业报轮回”,认为善恶有因果,灵魂有轮回,生命并非以生为始,以死为终,而是在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地轮回。在现世行为良善者,其灵魂可入天国,从而得到解脱;反之则要堕入地狱,来世转生为贱民或畜类,遭受更深重的苦难。印度教主张“非暴力”,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罪恶,精神、真理与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它终将战胜一切邪恶和暴力。印度教主张人生有“五大债务”:即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以还“祖债”;每天敬神,举行祭祀,以还“神债”;学习授业,著书立说,以还“仙债”;招待客人,款待邻居,以还“人债”;饲养鸟兽,爱护动植物,以还“鬼债”。印度教主张人生有“四大目的”:即“法”,指宗教与宗教所规定的各个种姓的天职;“利”,指物质生活条件和财富;“欲”,指物质生活享受,特别是感官享受的情欲;“解脱”,指从物质现实中超脱出来,达到精神升华,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印度教主张人生有“四个阶段”:即“独居期”,25岁之前独居学知识做人;“家居期”,25到35岁成家立业;“林居期”,50到75岁离家入山,修身养性;“出家期”,75岁以后舍俗出家,四处漫游,乞讨为生,度过残年。总之,印度教汇合了许多宗教体系和精神文化,内容庞杂,一应俱全。有人说,它既是有神论的宗教,又是无神论的宗教;既是禁欲主义的宗教,又是纵欲主义的宗教;既是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印度是一个淫乐世界与一个悲惨世界的结合,“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斯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印度教对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笔者2005年、2013年、2018年在印度进修、讲座和开会期间,切身感受到了宗教影响的无处不在。每家房子里都摆有神龛,家人们按时拜神;公交车上摆着或挂着象鼻神,保佑出行安全;报纸上的征婚广告里,首要征婚条件就是种姓要求,等等。印度有许多有名的各具特色的印度教神庙,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参观过的几处印度教神庙。拉克希米·纳拉扬神庙建于1622年,1933-1939年由比拉家族重建,因此又称比拉庙。1939年由圣雄甘地为其揭幕,并提出任何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都可入内参观。拉克希米·纳拉扬神庙不仅历史悠久,且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建筑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夺目,气势宏伟壮观。外观以红黄色为主,底部是巨大的红色基座、中间是黄色的神殿、顶部则是三座紫红色高塔,这样的布局遵循了印度教庙宇典型的“前殿后塔”风格。尖顶的三座高塔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浮雕和栏杆,整座建筑颇为气派。寺庙内供奉的主神为象征着财富、美丽和繁荣的吉祥女神Lakshmi和她的丈夫Narayan(即三相神中的护持者毗湿奴)。卡朱拉霍神庙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约600公里的中央邦北部,印度教性文化最集中最完美的代表,也是千年前印度雅利安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卡朱拉霍神庙目前仅存25座,分东、西、南三大群落。在公元9~13世纪,卡朱拉霍曾是印度很有势力的昌德拉王国的都城,印度教在北方的重镇。公元950-1050年是王国的鼎盛时期,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建有85座壮观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石雕神庙,14世纪外族异教势力入侵并控制整个印度次大陆,摧毁了大部分神庙。卡朱拉霍性爱神庙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阿克萨达姆神庙是印度新德里东郊的一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这组占地100公顷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是由1万1千人用5年时间于2005年建造成的世界最大的印度教寺庙,载入了吉尼斯纪录,耗资20亿卢比(相当2亿人民币)。庙宇群内有2万多尊神像,包括:奎师那,西塔,拉姆,帕尔瓦蒂-马哈德夫,拉克西米-纳拉亚纳,Revati-巴尔拉姆,萨维特里,梵天,纳尔纳拉扬和Aksar-Purushottam等神灵。另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各种动物的精美雕像,草坪、花园和喷泉等点缀其间,配套有现代科技手段的展厅,全景画廊、电影厅等,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用现代科技手法展示了古老的印度教文化和精神。
13.2 技术评审阶段介绍
第二节:给成功一点时间
领英公司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把创办一家公司形象地比喻成“跳下悬崖,并在下落的过程中组装一架飞机。”(注5-13)这意味着我们根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的扩张战略。时间是创业公司所有资源当中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任何扩张战略的实施都有一个时间限制-我称之为“大概率成功窗口期”。你不能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竞争的真空里。一旦在扩张战略实施过程中,有竞争对手加入进来,就会扰动你所面对的商业环境,降低战略实施获取成功的概率。一边是扩张期公司规模从“小”到“大”的变化引起的商业逻辑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公司将逐渐失去灵活性;一边是竞争对手的扰局。激烈的竞争可能来自四面八方,让商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处于扩张期的公司要不得不以逐渐丧失的灵活性,挑战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因此,要想大概率取胜,你必须在商业环境发生彻底颠覆性的变化之前,扩张到足以让公司存活的规模,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常常强调,扩张战略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原因之一。战略要在它实施时的那个世界里有效,而不是在设计它时的那个世界里有效。这意味着,你在对扩张战略进行选择和设计时,与真正实施它的时相比,世界可能会因变化而完全不同了。1:大概率窗口期T大概率成功时间窗口期的定义十分清晰。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非常明确的定义它,大概率成功时间窗口期=战略设计的前瞻性预留时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入局后的追赶时间。我们用T(Time)代表时间窗口期、用S代表战略(Strategy)前瞻性的预留时间、以C(Competitor)代表竞争对手的入局追赶时间,上述公式就可以简化成:T=S+C假如,你的战略选择前瞻性预留时间是12个月,即S=12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竞争对手会密切关注你公司的发展情况,但仍然心存疑惑,尚未入局。从第13个月开始,公司的竞争对手可能反应过来了,决定立即加入竞争。但由于你积累了一些优势,竞争对手追赶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C值,假设对手很强大,他用了6个月就能追上你的进度。那么,你的大概率成功窗口期就是18个月(T=12+6)。这意味着,你有18个月的领先优势。反过来说,如果18个月之内,你不能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就有可能会被对手超越,并最终面对失败。大概率时间窗口期限制了我们实施扩张战略的时间。这是时间维度上的商业规律。马云曾公开发表过一段关于人们对互联网技术认知过程的演讲,他说:“人们对新技术和新机会的认识经历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四个阶段”。对于新机会,人们一开始根本看不见它是怎么来到身边的;等到看见了,却看不起它;直到它不断发展,重要性不断增加,你却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懂它;等到终于明白一点了,却发现自己已然完全跟不上了。大概离时间窗口期所描述的就是竞争对手“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新机会的这个“发懵阶段”。趁着对手在发懵,里德•霍夫曼建议创业者应该勇敢地跳下悬崖,然后快速组装自己的飞机。但不要忘记,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能进行闪电式扩张的公司,肯定具有一定的特征。当互联网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后,我们回过头来对互联网给商业环境带来的变化,就会发现只有那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扩张战略,才能成功。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对此进行分析。互联网科技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关于规律的启发就是:它迅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提高了信息覆盖的速度和广度,因此降低了边际成本。杰里米•里夫金(注5-14)称“零边际成本社会”是未来的发展与思路。同时,我们观察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可能帮助公司建立起极大的竞争优势。为了获得这种网络效应,商业环境中任何可以数字化的模式,都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建立坚固网络效应所要求的用户数拐点。可一旦涉及到无法被彻底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比如餐饮、健身运动、服装生产、运输业、制药业等不能像软件业一样完全彻底地数字化的行业,就必须要承担边际成本。这会让公司规模扩大的速度受到规律的限制,闪电式扩张也无法克服这个困难。就像那些以互联网思维所著称的餐饮公司,比如雕爷牛腩、伏牛堂米粉等等,在着重强调了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并没有来得及围绕传统餐饮公司成功所需要的最基本要素“好吃”来打造竞争力。因为,“好吃”需要时间来打造,需要承担较高的时间边际成本。总而言之,无论是数字时代还是传统时代,无论科技以何种方式来颠覆商业环境,一家公司的成长过程都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科技工具、数字化信息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但并不能完全消灭它。这就是说,你要为自己公司的成功扩张,争取充足的时间资源。如里德•霍夫曼所说,我们必须在跳下悬崖后下落的短暂时间里组装出一架飞机,因此时间紧迫;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否则你就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确保长时间的成功,所有的努力只会昙花一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为扩张战略的实施,“抢”出时间来。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只要回到“大概率成功窗口期”这个概念上来,很容易就能发现,我们想要的就是延长这一窗口期的时间,为受规律限制的竞争力积累争取更多的时间。T=S+C。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想增加T的取值,也就是窗口期的时长,有两种方法:1,增加S。2,增加C。如前文所述,S是指战略设计的前瞻性给战略实施带来的预留时间;C指代表竞争对手入局后的追赶时间。
3.特殊陈列道具
一般产品陈列可结合该品类的特点,多构思错落有致的产品陈列形式。如瓷砖可以斜排列、推拉板等。壁纸多数平放着,被顾客翻阅得破烂不堪而影响形象,可以通过卷筒实物、展板、推拉板、形象墙等进行展示。对于一般的产品陈列,基本上在遵循行业总体规则下,有所创新为佳。对于公司的形象产品,即那些能代表公司最高技术、设计、工艺水平的产品,虽然它们不追求销量,但能有效“提高”其他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提升品牌形象。就像宝马、奔驰推出的一些概念车,不批量销售甚至永远不上市销售,他们还推这些概念车干吗呢?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产品的推出,对于旗下上市产品的销售带来技术、科技的背书,大大提升其品牌形象。所以,对于公司的形象产品,需要有更加独特的陈列方式,这些陈列道具可由公司总部统一安排,也可以由经销商自己构思。
一、权重的细分之道
1.店铺权重因子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店铺权重因子包括很多细小的内容,但是这几个因子很重要:信誉、店铺层级高的、BSR、动销率等。如果这几个因子好的店铺,店铺爆款打造起来很容易,因为这几个因子会带动搜索流量。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店铺层级到底是什么,或者也有人说店铺层级一个字就可以解决,那就是“刷”。并非如此,很多人做电商寄希望于此,可他们并不知道,“刷”就像入股市一样有风险,所以我从不提倡做这件事。我们要做的是提升店铺的每个权重因子,做好每个细节,这样对店铺非常有利。店铺层级其实有一个计算方式:层级计算的是成交的订单,订单数量越大,笔数越多,层级越高,哪怕交易订单中有有退款,只要成交过了就算到层级里。所以,层级和成交的订单有很大关系,要注意提升层级的方法(具体的提升前面已表达,你再细分一下,就能明了其中之道了)2.单品权重因子一般单品权重数据因子越好,搜索流量爆发也会很快。但这些单品因子和以下几点有关系。(1)点击率。点击率是增加单品权重和店铺权重的重要因子,特别是当单品上架一周有权重之后(一周以内系统会考核该产品是否是市场受欢迎的产品,所以最好产品在上线24小时后有动销,那么这个产品的权重可能会提升)。如果产品主图点击率低,那么后面的流量提升也相对难一些,故产品上架之前就要考虑好产品主图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阐述)。(2)收藏加购率。收藏加购也是权重因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收藏加购最好在新品期就做好,提示老客户做收藏加购,或者新客户也可以加以引导。同等条件下,收藏加购做得好,权重也会比竞争对手强一些。(3)转化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分为浏览转化率、支付转化率、点击转化率等。具体涉及哪些因素及具体场景等,我们将在图2-1中告诉你。图2-1转化率(4)销量和产值。前面提示过新品在24小时以内最好破零,那么老品就可以没销量吗?答案是:NO,老品也需要销量,不但需要销量,还需要有产值。(5)其他因子。包括UV价值及客户确认收货时间等。
第6节 小区增值营销的注意事项
小区增值营销的注意事项(一)竞争对手的跟随在开发小区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反应,在营销过程中,唯独竞争对手的反应没法准确预料到。倘若在小区营销过程中因为一时大意或没有跟小区物业谈成“独占性”广告发布代理权,竞争对手就能无孔不入。如果竞争对手采取跟随战略,你走到哪里他就跟随到哪里,小区营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小区营销过程中,所有的老板都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要尽可能采取一切手段将竞争对手屏蔽在小区外,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事实上的小区垄断方为上策。(二)小区人员的培养小区销售专员和普通业务销售人员不同,他们不仅需要有完善的产品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甚至要求这些人成为小区业主装修的专家顾问。当然,这个新的销售职业也是极其辛苦的,这些销售员因为操作方法不当或个人能力因素失去信心,竞争对手可能趁机挖走销售员。这对着手小区开发的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因此笔者在这里建议,企业一定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考核方法,留住人才也就意味着保证了稳定的现金流。(三)坚持的重要性新小区营销历时周期较长,有时甚至长达一年有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或业务员都会丧失信心。小区营销是一个点,倘若多个小区连成一片,那么就是好几个点。假设一单生意都没有,而这当中因为贴近消费者的广告效应,该企业的产品品牌知名度将在该区域内得到提升,这和单纯打广告的费用比起来很划算。因为小区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卖场,只要存在就有影响力,销量提高是迟早的事情。(四)小区推广要与家装公司建立有效的链接推广人员在“扫街”过程中要和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建立初步的联系,通过店面积分、赠送企业专门为设计师准备的资料、光盘、礼品等手段,增强设计师对品牌的推荐力。(五)小区推广要把握业主的时间一般而言,小区装修业主能出现在小区内的时间,以下班空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居多。所以,小区推广人员不能与门店人员一样:正点吃饭、到点下班,应该有时间差的概念,把握好与业主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六)小区内产品展示要规范要选择集客区域,不能选择偏僻区域;产品展示也要展示拆开包装的精品,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因为,没有树立形象就等于破坏形象。(七)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对一些重要的小区,要抢先占领售楼部的样板房,将产品的应用、展示效果及产品特点充分在样板房里表现出来,并引导其他业主参观和点评,最大限度地发挥以点带面的样板效应。小区宣传要突出实惠性,想业主保留好我们的宣传单页,必须让其认为有利可图,可以在派发单页的同时派发代金券、优惠卡,到宣传单页指定的门店购买本公司产品,代金券可抵扣部分购物款;或者直接在宣传单页上注明其他的优惠条件。小区推广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小区推广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如表6-7所示。表6-7小区推广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项目常见情况问题种类解决建议场地选择周边环境恶劣影响品牌形象杜绝选此类场地场地狭窄导致现场展示元素不足小区展示面积应该在50平方米左右,使用1~2个帐篷场地空阔布展缺乏气势,与品牌形象不符有遮挡物现场有护栏等遮挡物或阻挡物,导致人流无法顺利聚集在展示区争取最佳位置,如争取不到,则应更换场地背景喷绘没有悬挂物料监控管理不严格,背景喷绘无法悬挂甚至丢失加强物料管理,建立物料的进销存台账;加强对现场执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背景喷绘的正确悬挂保管不当,导致背景喷绘被划破或损坏执行人员嫌麻烦,没有悬挂背景喷绘悬挂不符合标准6米的帐篷悬挂3米的背景喷绘加强对现场执行人员的流程培训与现场管理,每一次活动至少有一名正式参加过实地操练与培训的人员背景喷绘悬挂方向不正确背景喷绘主画面与活动场地方向相反活动主题条幅悬挂没有主题条幅缺少明确的活动主题条幅事前必须确定活动主题条幅内容不符条幅内容与活动无关根据主题制作条幅,其他信息用海报体现条幅悬挂不标准或不规范条幅过短或过长测量精确尺寸,格式与形象按公司标志执行,监控制作品质与效果,禁止出现绝对性和误导性文字,现场条幅用别针等道具使其尽量平整条幅上使用的文字有歧义或有误导性文字现场悬挂条幅主题过多,信息混乱条幅悬挂不平整,或条幅设计不规范执行人员对悬挂活动条幅的认识不足加强宣传与标准化操作培训展示细节地堆展示层高过低或过高正常情况,层高应为1.5米左右地堆展示遮挡人流一般不建议地堆摆放在帐篷正前方,建议在帐篷前方两侧现场展示品用未拆包装的产品展示要求实物展示展示地堆随意摆放,不齐整正常采用圆形、金字塔型、梯形展示,但要整齐、规范海报书写书写不规范书写三原则:价格、优惠、活动主题海报书写字体不规范、版面信息过多美工字体,版面信息不要过多,注意留白咨询台咨询台凌乱加强现场执行人员的培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现场展示标准,并加强稽核力度咨询台上缺少证书及台牌展示单体欠缺或未按标准搭配展示缺少物料1个小帐篷配4把太阳伞,1个大帐篷配6把太阳伞,要求在站台两边按线性排列太阳伞未按标准展示正处于行业成长期的建材业,是否能让消费者见到,是否能在繁多的建材产品中脱颖而出是市场营销的关键。
第一部分 读懂财务报表
图1财务报表(有单独的高清图)
(二)监控项目
监控项目主要是监控项目的成熟程度。成熟度水平是保证主机厂在供应商工厂处开发产品和生产的一个过程。它的主要功能如下:它构成了项目合作的基础,通过提供风险管理中相关数据的共同观点,支持主机厂和其供应商之间的成功沟通。调查结果记录在系统中,可在主机厂的合作伙伴门户网站上获得。支持全面有效的项目管理,因此是成功地实现精益生产过程的关键。④它有助于提高效率,并对质量改进做出重大贡献。⑤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零件可用于批量生产。⑥适用于从概念到批量生产的车辆、底盘和发动机项目,并为零件管理的核心流程提供持续支持。⑦它不仅为零件的当前状态提供完整的信息,还为到达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里程碑提供指导。⑧在SOP之前,它的度量标准不仅包括过程批准,还包括对供应商的过程能力的最终确认。⑨SOP之后,它可用于记录产品和过程监控。其不同的过程模块包含于特定组件和单独可配置的问题目录。该系统还支持各个成熟水平的一系列的报告形式和评估(包括措施和有效性检查)。因此,可以随时获得项目状态的最新评估。对该系统的总结内容如下:用于呈现评估和项目状态报告。是用于开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基于系统中的测量标准的目录,该目录提供了一个逐步揭示当前项目状态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将由主机厂的员工使用此工具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开发。④对于选定的供应商,还可将使用软件监测和报告项目状态的责任交给供应商。
175.《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研究》
如迈克尔·弗兰克尔所言,“房地产中最重要的三要素就是区位、区位、区位,而并购战略交易也是一样,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估价、估价,还是估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研究》同样在开篇便强调了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在并购重组中的重要性,这奠定了全书的研究基调。作者在书中结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实施情况的研究,分析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并梳理出各类评估方法在资本市场的运用情况,让读者们对各种评估方法的使用特征了然于心。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一条定律——根深才能叶茂,而在并购估值领域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价值评估理论如“根”,价值评估实践如“叶”,在本书的作者看来,只有理论的根扎得深,实践的树叶才能茂盛。市面上,大多介绍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的著作常常要煞费苦心地编排那些并非完整的财务理论,并提出估值的有关公式和模型,然而却忽略了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直观解释。对此,纽约大学明星教授达蒙德里曾明确批评道:“要正确地运用价值评估模型,必须较为全面地理解价值评估的理论原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应用那些评估模型,几乎必错无疑。”基于这一点,两位作者有意于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的鸿沟之上架起一座桥梁。于是,本书将重点放在有关理论基础的讲解上,以便有效地帮助读者更为透彻地理解估值大树的“根”,并将其灵活地应用于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本书博采众长,既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成果,又总结和考虑了中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的成功经验,力图达到既反映国际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潮流,又切实体现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状况。作者始终坚信估价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非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形,因此在书中引用了国外并购重组中企业估值定价的相关经验。而通过这样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结合理论研究,剖析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评估与定价关系,这本书旨在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机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然而,本书并不属于“如何进行”一类的指导手册,如果您是奔着学习掌握估值操作细节的目的阅读这本书,那可能就会大失所望了。比如走访一个想做价值评估的企业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写评估报告,并不在本书的内容之内。与财务无关的一些评估问题,比如怎样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等,也被忽略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是不重要的,而是作者出于更为紧密地围绕财务理论与价值评估实践的关系展开论述的考虑。遗憾的是,本书在体例上却没有摆脱教科书式的老旧套路,语言的叙述也过于乏味单调,学术味过重,对于读者而言可能会缺乏些许吸引力。此外,书中为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而提供的一些建议也略显空洞,可操作性不强。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能够帮助读者在动态发展的并购中把握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激发更多人对这个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探索的欲望,给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灵感。
第六章价值行为管理——如何走完专业化推广的最后一步
三、支出不等于费用
费用的第一个特征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而日常活动的直接目的往往是产生收入。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这类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属于有投入没有回报,正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尽管“肉包子打狗”常用来描述损失发生的状况,不过,仅就“肉包子打狗”这个场景来看,却不一定必然对应着损失。“肉包子打狗”在财务上如何看待,要取决于更为具体的业务背景。一个狗养殖场的饲养员用肉包子打狗,实际上是为狗提供了食物,有利于狗的生长,财务观点看来属于生产成本,将增加狗这个存货的价值,当把狗卖出去后,这部分价值随着狗的出售而形成费用;如果这只狗不是准备售卖,而是养殖场用于看家护院,那么这只狗不会通过售卖形成收入,肉包子这项支出无法对象化,只能看作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具体费用项目可能是诸如“管理费用—保卫费”之类;如果这只狗是幼小的种狗,那么打出去的肉包子将增加小种狗的价值,成为种狗这种长期资产的一部分,会让养殖场在较长时间内受益,并在未来若干年度内通过摊销进入费用;如果肉包子打的狗不是养殖场的,而是流浪过来的野狗,那么肉包子打出去不会给养殖场带来任何好处,就形成了损失。打狗的肉包子这项经济利益流出可能形成长期资产、存货、费用、损失等多种情况。一个经济单位在发生经济利益流出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这项支出到底对应着什么,是在构建一项长期资产,还是在形成一件短期存货,抑或是为了正常运转而发生的费用,或者是无法产生任何收入的损失。传统说法中的“养儿防老”,是把养育儿子的支出看作了在构建一项长期资产,期待着儿子在未来给予的长期回报,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则强调了养育女儿的损失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养儿防老”的观点已经大为弱化,子女生养被很多人看作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养育孩子是为了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养育支出费用特征更为明显。一项支出归于何种会计项目,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这项支出的意愿和持久程度。“超生游击队”为了生儿子可以到处颠沛流离,其必然是把儿子看作了长期资产,而丁克一族能顶住父母和亲朋的各种压力,坚持不生孩子,必然是把孩子看作了损失。与此类似,生活中的任何一项支出,在财务视角下都有其特定的去向和归类。一个把房子支出看作构建资产的人会努力创造条件购买房产,以期获取长久和高额的回报,而把房子支出看作费用的人则对买房不会有太大兴趣,在他们眼中买房支出和租房支出是类似的,都是解决住的问题,都是居住费用而已。资产视角下的支出让人们意愿强烈而痴迷,费用视角下的支出让人们愿意为之承受一定压力,而损失视角下的支出则让人避之不及。一项支出到底是构建了长期资产、形成了短期资产,还是一种必要费用,抑或是无谓损失?每一笔支出发生时人们都在潜意识里问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一旦做出,将决定这笔支出将以什么样的特征发生。 误判费用、损失为资产或者将资产看作费用、损失都会出现不利后果。“鹊巢鸠占”中的喜鹊误把杜鹃的蛋来孵化,并喂养破壳而出的小杜鹃,就属于把损失看作了资产,而过去十年只看到房子居住功能的人则是把资产看作了费用。
第一节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框架模型
在当前国内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普遍存在层次不清、概念混淆、体系残缺等问题,尚未形成真正有权威的、相对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标准模型。造成这一现实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成长阶段及外部环境不同,在具体的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二,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在中国发展时间尚短,企业、咨询机构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对企业文化的价值意义认识不深,对企业文化的理念层次概念解析不透,理论与实践差距很大。企业对文化理念规划也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忽视理念,认为只要有漂亮的门面装潢、大量的内外宣传,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二是理念规划只关注其语言的华丽表达,不能和企业行为需求有机结合,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企业文化项目实践和咨询经验认为,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成熟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概念准确、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清晰。为此,笔者基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案例、结合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对常见的几套体系模型进行了整理总结梳理。
首页
上一页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