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迈克尔·弗兰克尔所言,“房地产中最重要的三要素就是区位、区位、区位,而并购战略交易也是一样,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估价、估价,还是估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研究》同样在开篇便强调了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在并购重组中的重要性,这奠定了全书的研究基调。作者在书中结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实施情况的研究,分析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并梳理出各类评估方法在资本市场的运用情况,让读者们对各种评估方法的使用特征了然于心。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一条定律——根深才能叶茂,而在并购估值领域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价值评估理论如“根”,价值评估实践如“叶”,在本书的作者看来,只有理论的根扎得深,实践的树叶才能茂盛。
市面上,大多介绍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的著作常常要煞费苦心地编排那些并非完整的财务理论,并提出估值的有关公式和模型,然而却忽略了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直观解释。对此,纽约大学明星教授达蒙德里曾明确批评道:“要正确地运用价值评估模型,必须较为全面地理解价值评估的理论原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应用那些评估模型,几乎必错无疑。”基于这一点,两位作者有意于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的鸿沟之上架起一座桥梁。于是,本书将重点放在有关理论基础的讲解上,以便有效地帮助读者更为透彻地理解估值大树的“根”,并将其灵活地应用于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
本书博采众长,既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成果,又总结和考虑了中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的成功经验,力图达到既反映国际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潮流,又切实体现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状况。作者始终坚信估价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非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形,因此在书中引用了国外并购重组中企业估值定价的相关经验。而通过这样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结合理论研究,剖析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评估与定价关系,这本书旨在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机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然而,本书并不属于“如何进行”一类的指导手册,如果您是奔着学习掌握估值操作细节的目的阅读这本书,那可能就会大失所望了。比如走访一个想做价值评估的企业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写评估报告,并不在本书的内容之内。与财务无关的一些评估问题,比如怎样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等,也被忽略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是不重要的,而是作者出于更为紧密地围绕财务理论与价值评估实践的关系展开论述的考虑。
遗憾的是,本书在体例上却没有摆脱教科书式的老旧套路,语言的叙述也过于乏味单调,学术味过重,对于读者而言可能会缺乏些许吸引力。此外,书中为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而提供的一些建议也略显空洞,可操作性不强。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能够帮助读者在动态发展的并购中把握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激发更多人对这个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探索的欲望,给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