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购物车
注册
登录
学习中心
我的
我要投稿
下载APP
首页
图书
好课
自由读
工具
作者
会员文章
书币充值
热门:
快消品
零售
营销
老板
图书名称
数量
单价
操作
已选图书
0
本
合计:
书币
结算
结算
主编推荐
老板·创业
老板·经理人
用人
转型·创业
创业/商业史传
企业经营
华夏基石
管理类
战略思维
企业管理
管理思想
洞察杂志
战略管理
管理学
营销类
企业销售
企业营销
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
企业案例
经销商
中小企业
门店
互联网
互联网转型
抖音·微信微商·电商
行业新营销
互联网+
医药医疗
药店
药品销售
药企转型
新医疗
快消品
快消案例
快消品区域经理
快消品动销
快消品渠道
快消品企业战略
工业品
工业品销售
工业品营销
工业品企业
白酒
建材家居
建材家居门店
建材家居经销商
建材家居企业
零售·超市·百货
餐饮·服装·影院
茶·调味品·油·乳业
农牧业
农资
农牧企业
收购·资本
收购并购
股权资本
地产·汽车
地产·院线
汽车·珠宝
投资理财
财税
银行
阿米巴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招聘·面试·培训
HR高管·劳动法
HRBP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流程管理
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
精益·JIT·IE
生产管理
班组长
咨询·培训师
咨询师
内训师·培训师
企业管理与培训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IPD
产品
品牌
历史·哲学
历史·政治
哲学
传统文化
书法·太极·教育·英语
组织革新
供应链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职场技能
1、向趋势奔跑
最近大家总是在议论两个话题,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突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为明星企业。另一个就是曾经辉煌的企业却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成为没落的企业。我们深度思考了乐凯和富士两个曾经很辉煌的胶卷企业,现在看,其中的一个企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而另一个却通过转型重构获得了新生。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我们却以乔布斯先生的“顾客尖叫”来感叹诺基亚,摩托罗拉曾经的辉煌,三星,华为也是我们经常赞美的企业。总量过剩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总量过剩的主要原因是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同质化产品的过剩。我们经常说,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其实总量过剩的背后隐藏着差异化,个性化的巨大商机。我们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发现,普遍性问题的背后一定是局部性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趋势。趋势就是未来的优势,后期之秀就是善于发现趋势,然后以趋势构建优势。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就是指能够符合趋势的事物就能够获得持续性生存,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就会被逐步淘汰。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基于健康的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消费升级是同质化产品时代结束的根本原因。个性化,差异化取代同质化产品。例如,啤酒行业连续28个月出现了下滑,大家一致认为啤酒行业的产能过剩,总量过剩是普遍性问题。诸如雪花,青岛等一线啤酒品牌,通过攫取市场份额以扩大产能,而二三线啤酒品牌的市场份额萎缩带来的是开机不足,产嫩过剩。类似于金星啤酒这类企业开始苦苦挣扎,极力的向提高市场份额来稳住产能,甚至企图通过增量保住企业的产业地位。而类似于泰山原浆啤酒,天湖啤酒,这些二三线品牌,反而基于差异化的精酿啤酒,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当传统啤酒行业进入困顿期的时候,基于精酿啤酒的投资开始火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新建五万吨以上规模的精酿啤酒企业全国至少有5家,投资规模在20多个亿。投资精酿啤酒企业看到了消费趋势,看到了消费者不再是基于温饱型消费,而是基于享受型消费。看到消费者更高的购买力,更大的新需求。
2.集团公司组织设置
第一种 以点带面式
这个阵法适合刚起步的小型企业,或者原来很辉煌,现在处恢复元气、东山再起阶段的大企业、老企业。如果,公司新推出的是一个没有把握的第二品类,也可以试试,如加多宝推出的昆仑山雪山矿泉水。这个阵法的要义就是:先生存,后发展!既然生存是第一要义,那就要找到适合生存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适合生存?如果简单地照搬军事理论,那肯定是去敌人比较薄弱的地方,而前面的营销5个原点问题告诉我们,做生意恰恰相反,我们要去的是敌人活得很滋润的地方。因为,敌人活得滋润的地方,往往是品类的沃土:第一,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有“认知”,不需要你费口舌去教会非洲人不要光脚要穿鞋子;第二,既然敌人在这里生活得很滋润,说明这个地方有现实的“需求”,不需要你再花大力气去“勾引”需求、培养市场;第三,成熟的市场一定会有成熟的“品类”代表——大单品。潭水深了一定有大鱼,你要做的是,表现出你的品类差异化价值,培育出自己旗下的“大鱼”;第四,可以借势展开第一品牌的竞争,一个大的市场是可以容纳几个大品牌同时存在的。苹果手机很厉害,但是三星也有市场,就看你如何在细分品类中做品牌老大的文章;第五,一个成熟的市场,消费者开始自然地“阶级”分层,可以接受高、中、低各种不同的价位,你可以很快建立自己的价格定位。【案例】史玉柱从喜马拉雅山下来之后去哪了史玉柱兵败珠海之后,去哪了?除了去拜访保健品“前辈”沈阳飞龙伟哥、济南三株吴叔,还去了联想见了柳大哥。之后,他带了十几个兄弟,去了西藏。从喜马拉雅山下来之后,他去哪了?去了太湖。从山上下来,又去湖边,不是为了玩水,而是要掀开他的重出江湖之战。中国的保健品市场,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娃哈哈口服液从这里起步,万基、金日、康富来在这里鏖战,铁皮枫斗在这里成长,21金维他也在这里发家,众多外国的这个素、那个油都选择在这里进入中国市场。众多的品类、品牌在这里,共同培养了一群忠实的保健品消费者。史玉柱决定,首战选择江阴,然后“以点带面”,在长江三角洲扎根!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手头仅有的50万元,三分之一用去委托加工产品,三分之一来维持团队运作,三分之一咬咬牙还是砸在了广告上,这就是前面说过的真理:广告不是万能的,没有广告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产品的成功不可能靠一个定位、一个点子就能成功,必须发起几次大的“战役”。吴总拿下苏州、陆总拿下浙江、老蒋拿下上海,刘作伟后来加入团队,又一举拿下安徽,一个又一个漂亮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战役,奠定了脑白金成为长销产品的市场基础。史玉柱是个商人,后面的每个商业浪潮,他都抓住了:IT业是他老本行,互联网的高潮期,他做了“征途”网游;金融高潮期,他参股了几家民营银行;房地产高潮,他在松江圈了几百亩地;你知道他现在又在“以点带面”做什么吗?
13.4.7限制股东提案权的条款有效吗
《公司法》规定,股东会会议做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这些就属于公司法规定的特别事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特别表决事项的增加和表决权比例的提高来达到反收购的目的,具体包括:(1)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及监事由四分之三以上表决权通过。(2)公司被恶意收购时对收购方(包括其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与公司进行的任何交易事项,以及收购方为实施恶意收购而提交的交易议案由四分之三以上表决权通过等。(3)把公司法规定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事项提高到四分之三以上通过。如伊利股份的“须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四分之三以上通过的事项,包括章程修改、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及监事、公司被恶意收购时对收购方(包括其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与公司进行的任何交易事项,以及收购方为实施恶意收购而提交的交易议案等”。这样的修改,提高了收购门槛,收购方选举和更换董事所需要的表决权的比例要求过高(改前只需要过半数,修改后需要四分之三以上),让董事和监事的选举和更换变得更困难,降低收购方的改选董事会的可能性,增加了收购方控制董事会和公司的难度。
一、园区/孵化器被招商,小心套牢
当初北京丰台总部基地一举成名,让这一总部基地的开创者ABP公司名声大噪,各地的橄榄枝纷纷抛来,一时间花团锦簇,其中沈阳、青岛等市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ABP公司陆续在沈阳、青岛、海宁及英国伦敦等国内外城市开启了总部基地的扩张模式。沈阳沈北总部基地作为重头戏,ABP公司倾心投入建设,不承想,项目遇到了坎,困难重重。导致困难的原因应该涉及项目定位、区域基础、市场容量等诸多因素,但不得不说,当时区域政府给予ABP公司的支持并不合ABP公司的意。实际上,区域政府对于总部经济与总部企业的构划与聚集不可能超越客观条件。有消息说,公司抱怨相关官员当初答应的协助招商并没有落实。如此,这又是一个“市场与市长”的常识问题,难道现实中能够把宝押到“市长”身上去解决波诡云谲的市场难题吗?!笔者近来接触到一个众创空间招商事件,涉及北方某知名开发区。青年才俊×先生是北京某影视文化公司的联合创始者,写过文艺书,拍过影视作品,公司业绩也不错。2018年,北方某知名开发区的领导带队在北京招商,希望将×先生等创建的文化公司引进到该开发区,并承诺给予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多项优厚政策。×先生等人通过考察决定在该开发区注册新公司。开发区看好×先生的业界资源,再度希望×先生能够在开发区创办一家文创产业的众创空间,承诺对于众创空间的前期装修费、场地租赁费及部分运营费用都能够反补回来。×先生被打动,决定在开发区创建众创空间,并先后投资了几百万元的楼宇租赁费、装修费和经营费用。但由于该开发区地点较偏,且多年来主导产业多为加工制造业及科技生产,缺少文创产业的基础和氛围,这让×先生的众创空间在项目招商和孵化运营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加之×先生先天具有的文创人气质让其办理优惠政策程序时有些拖沓。过了一段时间,当×先生正儿八经地想履行优惠政策协议条款时,开发区相关人员却“踢起了皮球”,反复沟通的结果是×先生须为开发区招商引入足够的企业后,方可享受原优惠政策。×先生对额外增加的要求十分气愤,一气之下将此事捅到了新闻媒体,在媒体关注的情况下,开发区的态度有所缓和,但先招商再补贴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多少,×先生感叹“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就是打官司也在当地打……”
四、方式
退出机制被触发后,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回收股权:(1)公司回购:由公司将股权回购,然后再进行处理。这主要靠协议安排,工商登记程序会比较麻烦。(2)股权转让: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这在工商登记上比较简单。不过,也应该有配套的股东协议。因为回收的股权,经常并不直接归属于某个人,可能会存在代持,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第二节 有关卖场形象的问题
一、精益质量改进核心人员的选择
(一)精益质量改进负责人挑选的基本条件(1)在企业中,实施过精益质量改进方法及项目管理工具的思维方式,最好是选择在外资企业做过精益质量改进的核心人物或成员。完全参与过改善项目的建立、实施、改进与控制,最少有做过两三个项目,有清淅的项目改进思维。(2)能与不同性格人员进行顺利沟通,具备团队LEAD管理经验。(3)掌握培训方法与技巧,有自愿培养精益质量改进团队成员的决心。(4)擅长制定精益质量改进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的设计,精益质量改进风险与投入及收益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5)精益质量改进项目改进资源需求与高层的汇报与沟通。(二)改进成员挑选的基本条件(1)爱好精益质量改进活动,最好出自各个部门,确保每个部门都有一人参与精益质量改进活动。(2)有上进心及擅于学习总结并愿意分享自己学习实践的心得。(3)有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按精益质量项目按预期计划开展。(4)精益质量改进项目问题点的暴露并及时与精益改进负责人沟通。如果公司没有上述技能人员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我们也提供两个方法:一是通过招聘渠道,招到具备上述技能的管理人员。但此项有风险,如何招到合适人员。如果招到不适合的人才,将会适得其反。二是内部培养此方面人才,但需具备上进心,有兴趣就有被培养的潜在特质。相反,如果公司内部也找不到有上进心人才,就只能采取方案A来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公司管理状况相对薄弱。此公司采取方案A对推动精益质量变革负责人将带来较大的阻力。所以建议先让老板挂帅做总负责人,精益质量推进负责人协助老板执行,这样会事半功倍。如果中小企业老板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公司的现状,就不必推行精益质量项目变革。那么如何培养这批人呢?这也是关系到精益质量项目变革成功的重要一环。
一、时间就是金钱
如果向金融机构借钱,到期后除了还本还要支付利息;向亲戚朋友借钱有时候不用支付利息,但是会感觉欠了对方人情,其原因就是货币存在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依据是货币投入市场后数额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增加。你从金融机构借入一笔钱,可以用这笔钱进行投资赚取收益,而金融机构由于把钱借出,就失去了用这笔钱投资赚取更多收益的机会,因此需要借款人以利息的方式给予补偿。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块钱比未来的一块钱更值钱。今天的一块钱可以给我们带来利息,比一年后的一块钱价值更大,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比如,将现在的1元钱存入银行,如果存款利率是3%,一年后可得到1.03元。这一元钱经过1年时间的投资增加了0.03元,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循环的起点是投入货币资金,它可以用来购买所需的资源,然后生产出新的产品,产品出售时得到的货币量大于最初投入的货币量,货币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增值。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的金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就越大。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中按几何级数增长,形成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下,现在的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价值更大,它与将来的1元多钱甚至几元钱是等效的。因此,不同时间的货币价值不能直接加减运算,需要进行折算。常见的一种错误算账方式是:今年工资收入结余10万元,如果以后每年工资收入都结余10万的话,五年后累计获得结余50万元。实际上,由于存在货币时间价值,五年后获得的结余将大于50万元。不同时点的货币价值需要统一到同一个时点才能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有意义。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催生了银行、小贷公司、典当行等资金借贷行业,这些行业的雏形在人类的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货币时间价值这一规律很早就已为人们所发现和运用。除了专业的资金借贷活动外,货币时间价值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被以“早收晚付”的方式运用。对于一笔不带利息的货币收支,收款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早收,而付款时则倾向于晚付,都是希望资金在自己手上停留更长时间。资金掌握在手里,既可以用于将消费提前,也可以进行投资获利,还可以用于应对不时之需。有些违法行为也是利用了货币时间价值,比如,某人以职务便利将单位资金腾挪到自己账户用于炒股,一段时间内获取投资收益后又将单位资金如数归还。货币时间价值可以用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方式表示,即时间价值率和时间价值额。理论上,货币的时间价值率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率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额是货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货币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理论上的时间价值率是不考虑风险和通货膨胀率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如果一项资金占用承担了风险或者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则应该要求更高的报酬。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山东的何先生27年前在银行存了一千元,到期后何先生到银行取钱时被告知,只能支付五千元。如果不考虑这27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一千元变成五千元,足足增加了四倍,看起来也不算少,但如果考虑到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这笔银行存款就非常不划算了,20多年下来这笔钱的购买力反倒出现了损耗。这是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与物价水平并不直接相关,银行对资金占用的利息不会对通货膨胀因素给予补偿。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通货膨胀对普通百姓来讲已经成为“常识”,与何先生情况类似,前些年一些买了万能险的人纷纷退保,就是发现万能险带来的收益相对于过去几年的物价上涨“不太划算”,于是选择退保“止损”。不仅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作为货币载体的资产也有时间价值。货币很多时候并不是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这类货币形式存在,而是以资产形式存在,比如机器设备、房地产、专利技术等,所以资产也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比资产范畴更广的资源同样具有时间价值,壮汉的体力、美人的容颜都具有时间价值,占用这些资源常常都需要支付各种形式的对价。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合理地决策和评价财富的创造。在现实中,由于通货膨胀率没有直接可靠的数值,通常以利率、收益率、报酬率等来代替货币的时间价值率。但是,在选择和决策时,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出现媒体中报道的何先生那种情况。前些年某国有银行领导曾提出过一个“冰棍理论”,冰棍理论认为,“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抛开立场和体制争议不论,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来看,冰棍理论是说有些资产的时间价值太低,甚至于无法满足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因此其价值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缩水。让货币、资产、资源在时间长河中产生的价值大于其消耗是货币时间价值给我们的第一启示,这样的岁月才是美丽的,否则,时间就成了一把杀猪刀。
1.跳出专业“深井”
兴兴在TD集团工作四年了,累计做招聘工作有八年了,他在和朋友聊天时,经常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八”的样子,睁大眼睛说:“八年,我已经在招聘领域做成精了!”说这话的时候,他的额头由于皮肤拉伸显出一些皱纹,确实,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某一模块达到八年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了,举目看看身边从事HR的人,能够在一个模块做到八年的确实不多,大多数人做了两三年就转到其他HR模块或转做HR综合管理了。兴兴曾经无数次想着有一天能够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工作(比如做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做了招聘五六年的时候他曾经到其他企业应聘人力资源经理职位,希望能成功转型,但都由于缺乏其他模块的工作经历而折戟,只好作罢,然后不知不觉又做了几年,到了“八年抗战”阶段。在他什么念想都没有的时候,机会却悄然而至。春节刚放完假期回来没几天,同事们还没完全从春节假期的愉悦与放松中恢复过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徐亮就把兴兴喊到他的办公室中。徐亮办公室是个有着透明玻璃门的很大的隔间,他坐在里面,背面是城市中少有的一个美丽的湖景。和徐亮谈话时,员工可以偶尔欣赏他背后波光粼粼的碧绿湖面,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每次徐亮叫兴兴的时候,兴兴总是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仿佛在担心什么,又仿佛在期盼有什么好事情发生。徐亮还是一脸严肃,但说出的话语让兴兴觉得看到一丝希望之光:“最近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想听听你的意见……”兴兴听了,本来半开半合的心门敞开了大半,迫切希望徐亮说下去,让自己看到心门之外全部的光亮。徐亮告诉他,由于TD集团HR组织变革,前期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反复讨论的HR“三角形”(COE-领域专家、BP-业务伙伴、SSC-共享服务中心)就要开始实施了,HRBP方面,首先是在各事业部设HRBP,增强HR对各事业部的支撑与服务力度。至于HRBP来源,一方面会把总部的HR派到各大事业部去,人员会直接从总部现有HR中物色(兴兴就是其中一位),或者从外部招聘候选人,在总部入职后再派到事业部去;另一方面会让从业务部门转岗过来的人员做HRBP。徐亮问兴兴的意见如何,兴兴早就觉得在目前的岗位上已进入职业倦怠期,很希望有一些改变,多一些挑战机会,自然是满口答应。一个多月之后,兴兴就意气风发地到房地产事业部“走马上任”了,房地产事业部就在同城的离总部不远的另外一幢写字楼里,这些写字楼都是TD集团的物业,对于财大气粗的TD集团来说,这只是九牛一毛。每次兴兴在应聘者面前掰着手指头数TD集团的物业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有自己的大楼就是有门面啊,一下子就可以把人给震住。初来乍到,兴兴看到给自己安排的工作环境还不错——那是和员工集中办公区域分开的一个靠窗小隔间,窗外景色也不错。他尽快熟悉了一下新环境后,就去拜访了事业部总经理李成。李成是个年轻干练的领导,很有几分帅气,是公司内年轻女员工心目中的偶像。李成在几句寒暄后,就开门见山地对兴兴提出了的三点期望:一是帮助组织建立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是有利于提升经营和管理效率的,也就是说这种管理机制需要具有提升绩效管理的能力;二是要把关键人才识别出来并管理起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三是要帮助事业部提升团队士气和改善组织氛围。“高水平的领导一般只说三点,这说明了李成具有很强的系统思考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啊。”兴兴心里赞叹着,急忙把这三点记在本子上,心里开始琢磨着,要以这三点为纲来开展后续的工作。接着,兴兴逐个拜访了各部门的主管,去了解他们各自部门的人才情况,以及对HR的诉求。主管们见到HR,大多数都在“吐苦水”,比如说本部门的员工薪酬很低,很多员工两三年没有调薪了,已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部门的活动经费太少,组织氛围也受到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特别是内部有职位空缺时,公司直接从外部招聘,而没有给内部有潜力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这影响到员工的稳定性……主管们如同在茫茫苦海中漂流了许久看不到岸的落水者,看到兴兴如同看到了一艘可帮助他们驶向希望海岸的小船,兴兴在高兴自己的角色受到大家的认可之余,也逐渐感受到了来自业务的压力。他目前还不能对这些诉求一一给予回应,只能先照单全收,考虑在之后再逐步落实到工作的计划和行动中。从这一天开始,兴兴就开始了自己的HRBP的新征程,在第一个星期里,他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种感觉是他从来没有过的……
三、财富尽在人性当中
巴菲特的过人之处,还表现在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上。巴菲特时刻提醒自己,搞投资不能忘记人性。他在自己的桌子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引用了罗素和爱因斯坦联合发表的《反核宣言》中的一句话:“记住人性,忘记其他!”巴菲特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他对人性的理解。有一个石油勘探商,死后到了天堂。上帝说,“我核对过你的情况,你符合所有条件,不过有一个问题。”他说,“我们这里有严格的居住区法律规定,我们让所有石油勘探商待在那一片。你也看到了,已经完全满了,没地儿给你了。”这位石油勘探商说,“你不介意我说句话吧?”上帝说,“不介意。”于是石油勘探商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叫道:“地狱里有石油。”结果可想而知,笼子的锁开了,所有的石油勘探商们开始直往下冲。上帝说:“这真是一招妙计,那么,你进去吧,就跟在家一样。随意些。这片地儿都归你了。”这位石油勘探商停了一会儿,然后说:“不,我想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吧。毕竟,空穴不来风啊。”人性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贪婪,一个是跟风。巴菲特这个故事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人性的这些特点在资本市场表现得尤其突出。正如华尔街所说,资本市场是由贪婪和恐惧两种力量推动前行的。巴菲特有一段话描述资本市场的这一特点。他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巴菲特还说:“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我相信,只要有投资和股市,巴菲特的这些话就会永世传承下去,因为它简洁、深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位七年级的小朋友问巴菲特:您如何交朋友?让人喜欢你并和你一起工作?他的回答是:“让人和你合作,你应该变得更懂人情世故;让人喜欢你,你首先得喜欢人家,写下三四点你喜欢他们的地方。”这件小事很有趣、很好玩,似乎也可以刷新我们对大师的刻板认识。大师绝非不食人间烟火,大师深谙人情世故。巴菲特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财富尽在人性当中,投资大师无不是人性大师。附记:大师的启迪是无穷的我经常说,我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德鲁克,另一个是巴菲特。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有一句话: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照着这句话,我仿造了一个说辞:平生不识巴菲特,学过投资也白学;平生不识德鲁克,学过管理也白学。说素不相识的名人是自己的老师,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可能被人讥笑。但如何才能学到最好的东西呢?除了跟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学习,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觉得,我们要从内心深处亲近这些大师,竭力走进这些大师的内心世界,才能求得“真经”。事实上,学习德鲁克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巴菲特也让我受益匪浅。德鲁克对我的启迪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巴菲特不仅在投资方面对我有启迪,而且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启迪也非常多。甚至,巴菲特对我的启迪比德鲁克还要深远。这些启迪远非一篇小文章所能表达。草就此文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表达我的一点体会。今发布于此,冀与有心者分享!
第三节经营宽裕率与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贸易壁垒不断叠加的环境里,企业如何对冲外部影响因素、轻装突围?决策者如何聚焦企业经营的出发点、稳健经营企业?——经营决策者应提高企业经营的宽裕率。
首页
上一页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