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总是在议论两个话题,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突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为明星企业。另一个就是曾经辉煌的企业却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成为没落的企业。我们深度思考了乐凯和富士两个曾经很辉煌的胶卷企业,现在看,其中的一个企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而另一个却通过转型重构获得了新生。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我们却以乔布斯先生的“顾客尖叫”来感叹诺基亚,摩托罗拉曾经的辉煌,三星,华为也是我们经常赞美的企业。
总量过剩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总量过剩的主要原因是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同质化产品的过剩。我们经常说,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其实总量过剩的背后隐藏着差异化,个性化的巨大商机。
我们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发现,普遍性问题的背后一定是局部性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趋势。趋势就是未来的优势,后期之秀就是善于发现趋势,然后以趋势构建优势。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就是指能够符合趋势的事物就能够获得持续性生存,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就会被逐步淘汰。
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基于健康的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消费升级是同质化产品时代结束的根本原因。个性化,差异化取代同质化产品。
例如,啤酒行业连续28个月出现了下滑,大家一致认为啤酒行业的产能过剩,总量过剩是普遍性问题。诸如雪花,青岛等一线啤酒品牌,通过攫取市场份额以扩大产能,而二三线啤酒品牌的市场份额萎缩带来的是开机不足,产嫩过剩。类似于金星啤酒这类企业开始苦苦挣扎,极力的向提高市场份额来稳住产能,甚至企图通过增量保住企业的产业地位。而类似于泰山原浆啤酒,天湖啤酒,这些二三线品牌,反而基于差异化的精酿啤酒,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传统啤酒行业进入困顿期的时候,基于精酿啤酒的投资开始火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新建五万吨以上规模的精酿啤酒企业全国至少有5家,投资规模在20多个亿。投资精酿啤酒企业看到了消费趋势,看到了消费者不再是基于温饱型消费,而是基于享受型消费。看到消费者更高的购买力,更大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