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人事”,这是营销组织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营销组织设计是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与营销竞争战略,全面考虑营销系统竞争力的各项因素,以提升营销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营销系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外部市场环境、营销战略、营销组织现状以及营销管理流程体系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组织总体定位、层次结构设计、基本功能分配、权力责任划分、部门结构设置和流程规范等关键性因素,设计出适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并能促进战略实现的组织结构。在很多企业中,营销组织是整个组织系统的“龙头”和“发动机”,责任重大,这就要求企业花大量时间研究营销组织,提高研究营销组织的管理能力。设计一个与企业特定规模、市场环境、战略与营销模式相符的营销组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营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如图5-1所示。  图5-1营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高效的营销组织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达到“1+1>2”的效果。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完善组织结构,修补、完善原有的组织;另一种是组织变革,对原有的组织进行彻底的改革。两种方法适用的情况不同,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全面分析企业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修缮”原有的组织体系的前提下,实现调整组织的目的,阻力很小,员工也容易接受;第二种情况是在“修补”原有制度的前提下,组织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必须采取较大的调整与变革的措施。 1.外部宏观环境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发展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对企业组织变革产生宏观层面的影响,是企业组织变革潜在的影响因素,企业必须考虑这些因素。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包括竞争环境和需求环境。竞争环境由目标市场中参与竞争的竞争对手数量和实力决定,需求环境由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数量及产品需求类别决定,二者共同决定了企业在目标市场中的份额及利润空间大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在目标市场中的地位确定营销战略及组织设计的走向。比如,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产品销售相对容易,组织体系只要能较好的管理市场即可,对营销组织的穿透力及营销深度要求不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只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营销组织才能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下去,这就要求企业营销组织具备极强的穿透力,将营销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任何一个细微市场,营销深度增加,这也是考验组织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有配套的内部组织与之相适应才能够确保组织的有效运作。3.战略导向战略决定组织,战略是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战略导向是组织变革或组织设计的一面旗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要求有什么样的组织与之对应。比如,当年TCL“以速度冲击长虹的规模”,将TCL打造成敏捷型选手对抗长虹这个力量型选手。基于竞争对手实际情况确定的竞争营销战略,就要求TCL具备强大的终端控制能力,充分利用渠道下沉与终端拦截等手段,其营销体系的管理重心也要下沉,形成多级营销管理体系,创新出彩电行业的“垂直分销体系”。4.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对组织的影响属于策略层面的影响,只有明确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才能明确企业在运作市场的时候配备哪些资源和什么样的管理水平。企业如果采用“深度营销”模式,就要求企业深耕细作市场,营销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都要聚集在关键区域,以保证深度掌控市场,做透每条渠道、做细每个网点,实现终端拦截产品的目的,提高对区域市场的掌控能力。5.特定时期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特定战略要求下,营销组织面临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营销组织、营销管理流程和员工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1)营销组织方面的问题不同企业的营销组织的现状不同,取决于于营销策略制定、组织职能划分、部门功能发育及内部协同四个方面。如各管理层级的职能划分是否清晰,决策重心是否满足市场反应速度的需要,客户管理、品牌推广、产品策划及产品管理等市场功能是否健全,内部协同作战能力是否有待加强等,营销组织的现状为营销组织设计提出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2)营销管理流程方面的问题营销组织的有效运作还与营销组织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可分割,因此营销组织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管理流程中的决策速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因素,是否存在流程跨部门较多而导致沟通与协同难度大,进而影响整体效率等现象。(3)员工素质方面的问题营销体系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营销组织权力的分配以及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为保障营销组织体系运转顺畅,因人设岗和因岗设人都是可以的,关键是如何配备最合适的人。企业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营销组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由于影响营销组织设计的因素很多,在处理企业营销组织设计变革的过程中,企业主要从多角度系统化地审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住核心问题,有效结合内外部情况,优化组织系统。
某品牌区域经销商2016年回款业绩总额为560万元,按照合同条款对应的奖励额度,可得到3%的奖励,奖励总额为560×3%=16.8万元。在2016年订单中,此经销商向厂家申请过多次订单优惠支持,正常结算价下降2%,共计100万元,且都经过厂家领导审批同意。但在奖励核算时,此100万元没有计入2016年总体业绩中核算,只是算了460万元,且460万元对应的奖励比例只有2%,经销商只能得到9.2万元的奖励。16.8万元与9.2万元的差距,经销商当然会据理力争,找到厂家销售经理争取利益,但厂家以“合同解释权归厂家”为由,彻底伤透了经销商的心。翻开很多的厂商年度合同,一般在末尾都有“本合同的解释权归××公司”这样一句话,可能经销商也没能想到有哪些事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一时也想不出来。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很多的事情都无法在合同中明确表达。但一旦遇到没有界定的事项并且涉及利益问题需要处理时,或者遇到某项条款执行异议时,最终决定怎么执行的是厂家一方。不管是厂家为了回避难以执行的条款,还是厂商之间还未能预料到可能发生的执行问题,事实上,这句话明显地保障了厂家的应得利益。即使经销商据理力争,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2%的价格下浮与3%的奖励,孰轻孰重?根本原因是厂商之间在合同中没有界定正常价之外的销售业绩是否有奖励,并且在价格优惠审批中没有界定此项情况的执行细节,对重要条款的履行条件设定模糊。
禅宗,中国佛教独有的宗派,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又因它以洞彻心性本源为宗旨,所以也称为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作为独立的佛教宗派,禅宗的正式产生当在唐朝中叶时,慧能(638-713)被推尊为禅宗六祖,其实是禅宗的创建人。慧能,唐高宗时僧人,出生于广东新兴县。3岁丧父,家境贫困,稍长,卖柴养母。24岁,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有感,于是投入湖北黄梅东山寺弘忍门下做行者(没有剃发出家,而在寺院服杂役的人)。据《坛经》载,弘忍令弟子们作偈,大弟子神秀(约606-706)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意思是要时刻注意身心修养,像菩提树、明镜台那样保持清净明亮,不被世俗杂念(尘埃)所污染。慧能听人念了这首偈语以后,认为其说“未见本性”。为什么呢?根据神秀所作偈的内容看,他对佛教思想的基本精神确实有理解不透之处,甚至容易导致曲解佛教教义。因为:第一,神秀提到身是树、心是台问题,体现了他主张的“真妄二心的一体同源、互不相生”315看法。他的这种看法,将真妄二心统一起来,对于大乘佛教“无我”说所否定的我(身、心为表征)、“无常”说所否定的常(树、台是表征)二者,都给予了肯定;真妄二心一体说,流于无善无恶或有善有恶或善恶混的看法上去,有唯识宗所谓阿赖耶识的品性。历史证明,这样的说法,不能圆满建立起真正的佛性本体。第二,神秀要求人们时常拂拭“我的身心”,毋使受染而与菩提树、明镜台对立,暗示出我的身心与菩提、明镜事实上对立,而我要努力排除污染,克服对立。但佛教大乘系基本教义是世间出世间不二;神秀偈没有反映出这一基本思想。第三,菩提树、明镜台乃天然智慧、纯净物的象征,是不可能受到任何迷惑或污染的。神秀诗以身心比喻之,又说其有“染尘埃”的可能性。这就潜在地否定了佛性智慧、纯净的绝对性,视明为无明、净为染污,进而坚决否定了中国佛教大乘系一心要构建的佛性本体。在这种情况下,慧能不得不另作一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慧能偈不提身心、树台,肯定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则破除了我执、法执的迷惑。“本来无一物”的说法,符合大乘空宗“一切皆空”的宗旨;体用不二,世出世不二。智慧、纯净本性如此,非尘埃所能染污,所以也不必时常拂拭;世俗的人受到污染的根本原因,不在外界,而在内心,在于对本来就智慧、纯净的佛性或本心的无明,所以成佛的关键在于向内用力,克服自身认识的“无明”。这些思想,深合佛祖创教以来的宗旨,也特别契合佛教中国化的思想史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增加人文理性成分,增添本体论因素。慧能的偈获得了弘忍的赏识,弘忍认为慧能已经“知悟本性”,便秘传衣钵给他。慧能后来在南方发展,北方则是神秀的地盘,禅宗遂分为南北两派。“安史之乱”时,慧能的弟子神会(689-760)为朝廷设坛度僧,收香水钱资助军费,唐肃宗以为有功,召入宫中供养。神会获得朝廷支持,南宗大盛,北宗从此衰落不振。禅宗南、北二派都传入朝鲜,但南宗禅在朝鲜也逐渐地占据主导地位。禅宗的代表性著作,是慧能的传教记录《坛经》。这部书为什么以“坛”为名呢?所谓“坛”,是佛教道场(忏悔、坐禅等行道的场所)的主要部分,指专门用来陈设佛像、经书,庄严供养的地方。唐代佛教人士的受戒、忏悔、礼拜、发愿、传授禅法等,也在坛内进行316。换言之,“坛”就是弥漫了佛教真理的地方,所以又称为法(指不变的真如)坛或“坛”场。就“经”而言,一般来说,只有释迦牟尼本人的传教记录才能称“经”,《坛经》公开以慧能署名,被后来中国佛教人士推崇为经典,在佛教史上绝无仅有。这表明,慧能及其思想在中国佛教中享有特殊地位。关于人的本心和佛性、真如的关系,在中国佛教中,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众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而修养成佛也就一直找不到可靠的理论根据。按照佛教“四谛”说,众生苦恼的终极原因是“心”的无明,没有认识到真理(真如、佛性),众生的“心”和真如、佛性没有统一起来。因此,寻找这种统一的方法,特别是寻找这种统一能够实现的理论根据,是佛教各派的思维重心所在。在中国佛教思想比较成熟的各宗派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三论宗的学说,对现实世界和其他学说的革命性、批判性多于建设性。天台宗的“一念”或“一心”,本有善有恶,明显不能是真如、佛性,如此,它便不能完全有效地充当止、观修养方法的根据,保障止、观修养向着成佛的方向顺利进行。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在“种姓”说制约下,也不能等于真如、佛性,于是有“真如依”与“染净依”的矛盾说法,阿赖耶识也不能为人们修行时由迷转悟、由染转净奠定普遍必然的坚实基础。华严宗讲“法界缘起”,并终究将“法界”(真如、佛性)归结为人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已经比较明确地暗示了心与佛性相即不离、圆融无碍的关系,但两者的统一性,并没有通过命题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禅宗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即心即佛”说和“顿悟”说。“即心即佛”说,断定“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317,人的本心就是本性,而本性就是佛性、真如,本心流露,无不解脱,这就为众生通过心性修养成佛提供了深沉的可能性。他们认为,人心本性清净,原本具备菩提、般若之知,只是因为一向没有自我觉悟,于是迷妄颠倒。如果能够得到自身佛性善知识启发,修习念念不着法相的般若行,一旦妄念俱灭,真智发露,自会内外明澈,认识自己的本心,这就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的顿悟。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受到现实世界的污染,达到自在解脱的境界。这时,虽然可以不废修行,但既然已经自觉到自己本性中具备万德,无欠无余,那么,即使再有修习,对于自性本体也不增加一分,只是随事体验,丰富和充实本心自性的德用而已。“禅”,原是佛教修行方法“止观”(修行和觉悟)的意思。禅宗思想的宗旨,就在高昂佛教修行者的主体性(本心、佛性)。禅宗人教人,强调“自度”,所谓“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说的都是凭借自己、依靠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意思。在他们看来,净土就在心中,一旦心净土净,当前无异西方,反对到外面去求什么净土。所以,禅宗的特征也被概括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318。“教外别传”指在言语、经书等有形传授之外,别有“心印”,禅宗人强调这种非言语、非经书的心传方式。到了后世,禅家接引学者,往往不明白指点,而纯任机锋领会。比如,有僧人问洞山(807-869):“如何是佛?”他回答说:“麻三斤。”这一所答非所问的回答,不是要问者在语言文字上用心,甚至连问者流于语言文字的问题都被挡了回去,以使问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重新反观自我本心。听者如真能对问题的源头等处有觉悟,便找到了成佛的本原。禅宗修行,不局限于静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直截了当把握到成佛的根源以后,在现实生活中,行住坐卧,道法流通,形成一种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平常心是道”,自然将“禅”的意味体现出来。319禅宗“即心即佛”说,用形而上学的思辨方式,对长久困扰佛教各派的根本问题——现实的人凭借什么和如何成佛——作了直截了当的揭示与解决,是中国佛教对佛教思想做出的特别贡献,也是中国佛教思想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后来中国佛教思想再难有新的开拓,不是没有道理的。“顿悟”说则只是对南北朝时期竺道生“顿悟”说的继承与发挥而已。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对中国思想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哲学思想上,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等理学大家们,无不从禅宗思想中汲取理论营养。禅宗思想也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等的学术思想渊源之一。
A.人口发展潜力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从人口发展基数和人口发展结构等层面研判城市人口发展潜力。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人口基数均值为413万人。人口指数TOP3城市为:西安、渭南、咸阳。从人口总量看,关中城市群常住户籍比为0.98,属于人口流出城市群。常住户籍人口比≥1以上的城市有4个;从人口分布看,户籍及常住人口均超过500万人的城市有3个,为西安、渭南、运城。从小学生2016年在校生人数看,关中城市群2016年小学生在校人数为253万人,占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9913万人的2.6%,远低于城市群占全国总人口比重11%的水平;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小学生在校生人数总涨幅为-4%;重点关注城市西安、天水、渭南。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从某个维度上代表这个城市刚需和刚改家庭的规模。关中城市群城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均值47万人,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有:西安,该城市的改善型购房需求较强。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城镇化率在53%以上的城市共2个,分别为西安、铜川;10个城市2016年城镇化率增幅在-5.63%—2.27%之间,平均城镇化率增幅为1.1%。商洛城镇化率呈现负增幅,西安因原有城镇化率水平较高,增幅缓慢,增幅达到1%。非公就业人口占比体现城市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关中城市非公就业人口占比中位值为13%,高于20%的城市非公就业人口活力较强,除天水、咸阳、渭南、运城外,均高于20%。B.经济发展潜力经济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从城市经济总量基数、人均收入基数、经济发展结构与活力、城市财力水平等层面综合研判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关中城市群城市经济总量基数均值为1428亿元,人均收入基数均值为27470元。经济指数TOP3的城市为西安、宝鸡、咸阳。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中GDP超过均值1643亿元的共有3个,其中、超过5000亿的1个,为西安;一般预算收入的均值为139亿元,高于均值的城市共有3个,分别为西安、宝鸡、商洛。关中城市群整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低于全国51.6%的平均水平;从产业发展潜力看,10个城市中,城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市群整体占比45%的有4个,为西安、运城、临汾、天水;城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的有1个,为西安。城市群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值为27470元,低于全国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3616元;城市群中有5个城市高于城市群均值,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城市群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均值为52012元,超过均值的城市共有4个,分别为西安、宝鸡、铜川、平凉。关中城市群整体人均住户存款余额为3.25万元,高于整体水平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西安、咸阳、临汾、宝鸡、铜川。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针。关中城市群A股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西安;30家以上有1个城市,西安城市经济活力较强。知名大学的创新活力影响和带动城市的创新活力水平。关中城市群“双一流”大学共有5所,都分布在西安,代表西安创新活力较强。关中城市群人口与经济沿均衡线发展,均衡线以下且偏离越大的城市更应该关注产业发展,其中天水、渭南等城市要重点关注新产业进驻,有可能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巨变;均衡线以上且偏离越大的城市更应该关注人口政策,其中西安等城市要重点关注人口政策变化带来的人口集聚,有可能会带来人口短时膨胀。C.市场容量市场容量指数重点考察城市市场销售规模水平、去化周期及房企进驻,是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安全边界。该指数我们从市场容量、供地面积、购买能力、房企进驻热度等层面综合研判房地产市场安全属性。关中城市群城市市场容量基数均值为215万㎡。市场容量及安全指数TOP3的城市为:西安、宝鸡、运城。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2015-2017年商品住宅市场平均年成交面积为2805万㎡;西安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1544万㎡,其销售面积占整个关中城市群成交总量的55%;除西安外,其他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均在300万㎡下。关中城市群10个城市2015-2017年三年平均土地出让住宅总建设面积为2887万平米,平均成交楼面均价为587元/㎡。市场容量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常住人口两个维度考虑。人口规模较大且距离轴线向下偏离越大代表市场潜在容量越大。重点关注城市有渭南、临汾、天水等。(其中,西安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44万平米,常住人口规模883万人)D.城市发展潜力城市发展是城市的未来趋势,也是房地产发展迈向美好生活的主要路径。我们从城市配套、交通、旅游、规划等层面综合研判城市发展潜力。关中城市群城市发展指数TOP3的城市为:西安、咸阳、宝鸡。①城市配套与环境:城市配套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城市整体房地产发展水平,尤其是重要的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第一新财经发布的《中国城市再分级》,把城市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定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本书仅从影响房地产市场选择最直接的几个指标进行论证。从最直接影响房地产的医疗教育配套来看,关中城市群中三甲医院共有44所,占全国三甲医院总数1599所的3%;大专院校81所,占全国大专院校总数2631所的3%。②城市交通:城市是整个区域交通的枢纽,其交通的便利度和通达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助推器,影响大城市的板块市场,但本书重要研究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对比,故暂未把城市轨道交通纳入研究范围。整体看来,关中城市群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贯通西部地区的南北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在此交汇,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加快完善,国际枢纽机场和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机场方面:咸阳机场是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是我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民航总局规划的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公路与铁路:关中城市群中公路线路呈“米”字形,横向主要为沪陕高速、连霍高速;纵向主要为京昆高速、包茂高速和福银高速;铁路线路呈“大”字形。横向主要为陇海铁路、宝中铁路和大西铁路。关中城市群中西安的交通便利度明显优于其他城市。3​ 旅游商务:关中城市群南依秦岭、东跨黄河,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地理标识,发源和兴盛于此的始祖文化、汉唐文化是中国元素的重要组成。西安、咸阳、宝鸡、天水、平凉、运城、临汾等城市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城市群内各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交流合作密切、区域认同感强。旅游反映了城市休闲配套资源情况和因旅游带来的短时流动人口流向。关中城市群2016年旅游人次达4.98亿人,关中城市群2016年旅游收入3638亿元;其中,西安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单个市旅游人次占整个关中城市群的21%;关中城市群2016年人均旅游消费731元,超过整体水平的城市有4个,分别为西安、运城、渭南、临汾。关中城市群共有4A级以上景区108个,占全国4A级以上景区1335个的8%。四星级以上酒店483个,其中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200家以上的城市有1个,为西安,其余均在100以下。④产业发展:产业是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产业反映了城市经济支撑资源情况,产业的规划发展状态可以带动人口的流向。关中城市群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产业结构4正在迈向中高端。西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关中城市群城市基本面综合排名TOP3的城市为:西安、渭南、咸阳。处在城市发展较好区、适中区、较差区的城市个数比为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