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特别行政区:明代的特别行政区包括京畿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明代的京畿地区为南北直隶,北直隶有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十九州一百二十六县,南直隶有应天、凤阳、庐州、淮安、扬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和州、滁州、徐州十四府十七州九十六县。其中顺天、应天二府为京府,其他府州县则无异于十三省。顺天、应天二府属于京官建制,各设府尹一人,正三品,府丞一人,正四品,治中一人,正五品,通判六人(应天府三人),正六品,推官一人,从六品。其首领官有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照磨所照磨一人,从九品,检校一人。其中顺天府尹尤为重要,为“小九卿”之一。但其实质,则属于地方亲民官,而且顺天府只能管五城以外而不能管五城之内(五城之内归五城兵马指挥司和巡城御史管辖)。府尹总掌一府政务,府丞佐之,兼领学校,治中参理府事,通判分理粮储、马政、军匠、薪炭、河渠、堤涂,推官分理刑名,纠察属吏。顺天府下领五州二十二县,其中宛平、大兴二县为京县,其他为直隶县。应天府下领八县,其中上元、江宁二县为京县,其他为直隶县。明代在东北地区,主要设置卫所进行管理。其地在混同江(松花江)以东,东滨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明朝先后共设置了三百八十一个卫,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所属卫所之官,由各部族酋长担任,朝廷则授其诰印、冠带和敕书。其中在今之吉林市、珲春及朝鲜庆源、会宁一带,后迁至今辽宁新宾一带的建州三卫,逐渐兴起,成为后金的前身。明代称藏民区域为西番,包括今西藏、昌都、青海以及云、甘、川部分地区,设有朵甘、乌斯藏两个都指挥使司,一个卫指挥使司,三个宣慰使司,六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七个千户所。这些卫所土司,均受陕西行都司的制约。另外,明朝还在西番实行僧官制度,僧官分法王、王、佛子、都纲、喇嘛等称号,俱给印信诰命,并有不少是赴京册封。万历时,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被追认为达赖一世,封锁南坚错(坚错为藏语,意为大海,蒙语为达赖)为达赖三世。明末达赖五世统一全藏,并由后藏扎什伦布寺迁至前藏拉萨,由其师傅罗桑却吉坚赞主持扎什布伦寺,即班禅四世。自此,藏区政教合一之制基本形成。在嘉峪关以西,明代设置有哈密卫,以蒙古族忠顺王安克帖木儿部为卫所,后哈密被土鲁番占据,哈密卫移至瓜州。土鲁番首领对明朝称臣纳贡,接受封号。在北部蒙古区域,主要有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明朝分兀良哈为福余、朵颜、泰宁三卫,臣属明朝,保持贡赐关系和马市贸易。鞑靼和瓦剌,则同明朝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贡赋关系,时战时和。到隆庆时,鞑靼的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与明朝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臣属关系。明代在西南地区,主要实施土官制度。“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114宣慰司至长官司的名号差别,实际仅为品秩差别,而其性质无异。宣慰司为从三品,宣抚司为从四品,安抚司、招讨司为从五品,长官司为正六品。为了与正规府州县区别,一般将实行土官制度的府州县称为土府(或军民府)、土州、土县。土官均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多实行世袭制,但其任命权归于朝廷,且均要赴京授受。“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①土司对中央以朝贡表示其臣属关系,分别有一年一贡、二年一贡、三年一贡之制。土司对地方的管理,悉听其俗。但是,在设置土司的地方,朝廷均有驻军权,设置有数量不等的卫所。这些地区的卫所与内地卫所不同,不仅负责边防军事,而且管理当地汉人的民政。随着西南地区的开发,明代还在这里实行了数量不多的“土流合治”和“改土归流”。(2)明代专务机构:明代专务机构包括盐务、马政、市舶、茶马等机构。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明代设有六处都转运盐使司,简称运司,分别为两淮(治扬州)、两浙(治杭州)、长芦(治沧州)、山东(治济南)、福建(治福州)、河东(治解州),下辖十四分司。运司长官为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其首领官有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属官有各库大使、副使各一人。下辖各盐场盐课司设大使、副使,各盐仓设大使、副使,各批验所设大使、副使。明代还设有八处盐课提举司,分别为广东(治广州)、海北(治廉州)、四川(治遂宁)、黑盐井(治定远,今云南盐兴)、白盐井(治大姚)、安宁盐井(治安宁)、五井(治浪穹,今云南洱源)、灵州(称盐课司,治灵州,今银川)。盐课提举司长官为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其首领官有吏目一人,从九品。下辖有各库大使、副使。再下有各盐仓大使、副使,各场、井盐课司大使、副使。明代盐政,岁办盐引有定数,行盐有定区,是重要财政来源,岁解太仓银上百万两,各镇银三十馀万两,号为国家财赋之半。崇祯时户部尚书李汝华曾称:“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策(筴)。”115但明代文士视运司为利薮,多不愿为之。起初,运司尚以朝官任之,隆庆后,运司归地方,为布按二司属官,率以知府考课劣等者任之,其僚属则多为纳赀,以杂流潦倒不堪者任之。因此,明代盐政,率多弊端。行太仆寺和苑马寺:明代设有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甘肃五个行太仆寺,永乐后北平行太仆寺改为京衙。设有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五个苑马寺,永乐后北直隶苑马寺并入太仆寺。行太仆寺和苑马寺不隶于太仆寺而隶于兵部,长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一至二人,正四品,寺丞无定员,正六品。其首领官有主簿一人,从七品。行太仆寺掌管边镇卫所马政,苑马寺则管理养马诸监诸苑。明初马政盐政均为军国大事,故行太仆寺和苑马寺相当于京卿。中叶以后则为冗散之职,往往以藩臬中有争议者处之,万历中改为分巡道或兵备道兼摄,地位日低。市舶提举司:洪武四年(1371年),设置浙江(治宁波)、福建(治泉州,后移福州)、广东(治广州)三市舶司,“通夷情,抑奸商”,掌管海外朝贡互市。“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116洪武七年罢。永乐元年(1403年)复设。三年增置馆驿,浙江称安远,福建称来远,广东称怀远,并增设交趾云屯市舶司(在今越南广宁省锦普港)。宣德中弃交趾,嘉靖中废浙江、福建市舶司,唯留广东一处。万历时又复三市舶司之制。市舶司长官为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其首领官有吏目一人,从九品。市舶司“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谷之”117。茶马司:洪武年间,设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后罢洮州茶马司(永乐九年复设),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还有甘州茶马司,正统八年裁革,嘉靖四十二年复置。短期设置的还有四川永宁茶马司、雅州碉门茶马司、广西庆远裕民司。茶马司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掌边境以茶易马的官方贸易。(3)清代特别行政区:清代特别行政区有京畿地区、东北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清代以北京为首都,首都京畿地区设九门提督、五城察院和顺天府;以盛京为留都,设盛京将军、盛京五部和奉天府。京城设步军统领衙门,统领驻防京师的八旗步军营。康熙时定步军统领衙门提督京城九门,故习称九门提督,并令兼管京城绿营,即巡捕营。雍正时定其全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并派部院堂官一人协助办理刑名事务。乾隆时规定,凡由尚书、侍郎等文官简放步军统领,则不另派部臣协理,凡由都统等武官简放者,则仍派文臣协理。步军统领为满缺,从一品,下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正二品。其首领官有司务厅司务,属衙有理刑科、司案科、兵缺科、厅科房、满摺房、汉摺房、清档房、底档房、挂号房、门军房、皂班房、俸饷处、查案处、激筒处、技勇厂以及两翼捕务公所和银库。巡捕营初为两营,顺治时由兵部职方司主事掌管并增一营,康熙时归隶步军统领,至乾隆增为五营。步军统领衙门掌管京城分汛守卫,缉捕罪犯,审定刑狱,笞杖以下自结,徒流以上送刑部,稽察、启合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巡查街面,颁布禁令,编查保甲,消防救火,鸣放信炮,修治街道。五城察院负责稽察京城治安。京城分东南西北中五城,各分二坊,每城由一名御史巡城,由都察院分派,巡城御史各有衙署,通称五城御史衙门或五城察院。五城御史督责五城兵马司,下有兵马司指挥、副指挥、吏目等。五城御史“掌绥靖地方,厘剔奸弊”;五城兵马司“掌巡缉盗贼,平治道路,稽检囚徒,火禁区为十坊领之”118。五城察院除稽察五城十坊外,还要宣讲条教,赈恤流民。顺天府长官为府尹,汉缺,正三品。雍正元年(1723年)定制,以六部尚书、侍郎中的汉大臣特简兼管府尹事。其属官有府丞一人,正四品,治中一人,正五品,通判一人,正六品。下设有府堂房经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各房经承,经历司经历、经承,承发房经承,照磨所照磨、经承、攒典,司狱司司狱、经承、攒典。其下属有顺天府学、崇文门分司、僧纲司和道纪司、阴阳学、医学。府学设教授满汉各一人,正七品,训导满汉各一人,正(满)从(汉)七品。崇文门分司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康熙四十年省大使。僧纲司设正副都纲各一人,道纪司设正副都纪各一人。阴阳学设政术一人。医学设正科一人。顺天府下领四路同知,初仅辖二县,到乾隆时逐渐增至五州十九县。顺天府主管京师地方刑狱,流徒以上由四路同知申报直隶按察司转总督报刑部,笞杖以下自决。京师地方治安由顺天府与九门提督、五城察院并管。同其他地方官一样,顺天府负责祭祀坛庙,监临乡试,管理钱粮赋税,赈恤鳏寡孤独,施行教化,督责农桑。府丞佐理府事,兼提督学政(乾隆五十八年增设直隶学政后罢顺天府丞兼衔),管理书院义学,乡试充提调官。治中掌管地方民事,负责钱粮、户籍、田土,乡试负责饔饩制卷。通判掌管词讼、礼仪及一切杂务,管理京城各市牙侩之籍,榷其常税,乡试负责名册。六房分办事务,经历司及其所属承发房掌管文书收发,照磨所掌管文书稽核、乡试缮册弥封、贡院号舍什物,司狱司掌管流徒囚犯收押发遣。府学掌教授生员,崇文门分司掌该门关税库藏,僧纲司与道纪司掌释道事务,阴阳学掌阴阳星相,医学掌医务。下领五州十五县中,大兴、宛平二县为京县。顺天府所领较为特殊者为四路同知。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从直隶总督于成龙之请,设置顺天府东南西北四路厅,各设同知一人,正五品,受顺天府尹和直隶总督双重节制,分别授永平、保定、河间等府衔,称“某路捕盗某某府同知”,乾隆十九年(1754年)后四路厅兼管所领州县钱粮,二十四年后又兼管所领州县刑名审转,称“顺天府某路刑钱捕盗同知”。西路厅还兼管稽察水利,称“顺天府西路刑钱捕盗水利同知”。四路厅各有衙署,西路在卢沟桥,南路在大兴县黄村,东路在通州新城,北路在昌平巩华城。奉天府长官为府尹,满缺,正三品。乾隆三十年(1765年)定制,从盛京五部侍郎内特简兼管府事大臣一人。其属官有府丞一人,正四品,治中一人,正五品,理事通判一人,正六品。其首领官有经历司经历,司狱司司狱。其下属有奉天府宗学、觉罗学、官学、义学、儒学,兴京理事厅通判等。宗学设满教习和骑射教习,觉罗学设满汉教习,官学设满洲助教和汉教习,儒学设汉教授。奉天府下领府厅州县变化较多,至晚清有三府四厅五州十四县,其中承德县为京县。东北为满洲发祥地,入关后,清朝政府在东北以八旗制度为基本组织形式。经过顺康雍乾时期多次调整,形成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统领东北的定制,辽河左右归奉天将军统之,其东归吉林将军统之,其北归黑龙江将军统之。三大将军下各设都统、副都统分领各城。其中盛京将军辖十五城,吉林将军辖十七城,黑龙江将军辖七城。东北的镇守将军与内地不同,不仅管理军政,而且兼理民政。盛京将军为从一品,其衙门设有堂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一人,下设印务处和户、礼、兵、刑、工五司,印务处也称堂司,设管档主事一人,为将军监印,并统领各司,五司以协领兼领,各设掌案笔帖式二人,下有笔帖式人数不等,户司掌粮饷收支和银库,并有管库主事一人,礼司掌祭祀典礼,兵司掌兵士训练、官员调补和防务,刑司掌刑名诉讼,其笔帖式称理刑笔帖式,工司掌衙署修葺和土木工程。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的衙门官署与盛京将军基本相同,只是其属司只有四司(无礼司),部分官员的称呼略有不同。都统、副都统也都有相应衙门,只不过比将军衙门官员较少、衙署略简而已。总体上看,东北的镇守将军实际上延续了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特点,实为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清代少数民族区域有五,即内蒙古地区、外蒙古地区、青海蒙古地区、回部和厄鲁特部地区、西藏地区。除这些地区外,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省,还设有为数不等的土官司。内蒙古:内蒙古地区包括科尔沁部等二十四部四十九旗。清廷设有察哈尔驻防都统、副都统,热河都统,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副都统,管理驻防八旗军政,并统辖不设札萨克的蒙古民众。清在入关前的天命十一年(1626年),就在蒙古各部封爵授职,分封科尔沁等内蒙古各部亲王五位,郡王十八位,贝勒十六位,贝子十四位,镇国公八位,辅国公十四位。各旗设札萨克一人,或世袭或简任,协理台吉(有四旗称塔布襄)二至四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一至二人,还有参领、佐领等。旗之上设有盟,内札萨克设六盟,为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各盟设盟长、副盟长,有的设帮办。凡内札萨克事务,在中央均归理藩院旗籍司管理。外蒙古:外蒙古地区包括喀尔喀四部附二部八十六旗。清廷设有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下设参赞大臣二人,其中一人由蒙古王公兼任,掌唐努乌梁海部军政,辖喀尔喀四部和所附厄鲁特部、辉特部共八十六旗。还设有科布多参赞大臣和办事大臣,辖八部三十一旗,设理藩院司官一员。另设库伦办事大臣和帮办大臣,经理监督恰克图与俄国商务。清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后在外蒙古封爵授职,所封喀尔喀等外蒙古各部汗五人,亲王七人,郡王九人,贝勒十一人,贝子十二人,镇国公十人,辅国公二十八人。各旗设札萨克一人,协理台吉二至四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二人,还有参领、佐领等。旗之上设盟,喀尔喀部四盟,杜尔伯特部二盟,新土尔扈特部一盟,各盟设盟长、副盟长,有派驻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之驻班人员。青海蒙古:青海蒙古五部二十八旗。清廷设有西宁办事大臣,辖蒙古各部旗,其蒙古各旗设官一如内外蒙古,五部二十八旗与内蒙古察汉诺门汗共建一盟。回部和厄鲁特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置伊犁将军,统辖卡伦兵、屯田兵、驻防马兵和绿营兵,掌管天山南北两路军政。伊犁将军之下,设参赞大臣,赞理军务。将军衙门有章京、笔帖式办理事务。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原乌鲁木齐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的基础上置乌鲁木齐都统、副都统,统辖该地满洲、绿营兵,掌管乌鲁木齐军政。另外,在塔尔巴哈台设副都统,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在哈密、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设办事大臣,分理各地事务。绿营驻军设有喀什噶尔提督、阿克苏镇、巴里坤镇、伊犁镇总兵。八旗和绿营驻防,不仅有军政,而且直接管理锡伯部(驻伊犁霍济格尔绰和罗等处)、索伦达呼尔部(在科河等处,索伦为游牧,达呼尔为驻屯)、察哈尔部(乾隆时移驻博罗塔拉地方)、厄鲁特部(左翼在花脑海等处,右翼在特古斯崆吉斯地方处)四部。新疆其他部旗,除伊犁将军、塔城副都统直接管辖者外,其余分为三部分,一为吐哈二部,二为回部,三为天山厄鲁特。吐鲁番和哈密二部最早内附,编为二旗,清廷按蒙古官制,每旗设札萨克、协理台吉、管旗章京、副章京、参领、佐领管理。回部设总理回务札萨克郡王一人(驻哈密),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驻辟展,即鄯善),下设伯克管理回部各种政务。伯克有两类:一是分理专务性质,如阿齐木伯克掌综理回务,噶杂拉齐伯克掌地亩粮赋,哈资伯克掌平决争讼,密喇布伯克掌水利,讷克布伯克掌匠役营建,等等。二是分管各地性质,如叶尔羌伯克、喀什噶尔伯克、库车伯克、和阗伯克、阿克苏伯克、乌什伯克,有六大城伯克之称。天山厄鲁特共五部十三旗,每旗设札萨克一人,协理台吉二至四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二人,以及参领、佐领等。西藏:雍正五年(1727年),置西藏办事大臣,特旨简派,三年更代,掌考察唐古特官和喇嘛官,操练藏兵,管理边隘防守事宜。下属有理藩院司官一人,随印笔帖式一人,四川派委粮员三人,成都驻防派书清字马甲八人,通事译字四人,并在札什伦布(日喀则)、拉里、察木多分设粮务一人。凡前后藏之考核财赋、平议刑罪、拟定法制,均应禀驻藏大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定制,前藏官缺出,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选补;后藏官缺出,由驻藏大臣会同班禅喇嘛选补;各寺庙坐床堪布,由达赖喇嘛会同驻藏大臣及遣往西藏办事之在京喇嘛共同选任;各寺庙喇嘛名数、寨落人户营户,均造册分存达赖与驻藏大臣处。驻藏大臣还要检阅藏兵操练,审核赋税收支,核定藏官所决刑狱。西藏所有僧俗官员,均受驻藏大臣节制。西藏政教合一,达赖喇嘛驻拉萨,掌全藏政令,班禅喇嘛驻札什伦布,掌后藏寺院及教民。达赖、班禅以下,有呼图克图(活佛)十八人,沙布隆(活佛)十二人,再下为寺庙住持喇嘛,称堪布。西藏活佛有转世之说,称之为“呼毕勒罕”。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整顿藏务,建立确定活佛转世的金奔巴制。在京制作金奔巴(金瓶)发往西藏,设于布达拉宫,遇活佛去世,则寻认转生年月相仿之人,将其姓名生辰制签,置于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当众掣出一人,指定为呼毕勒罕。从此,西藏的活佛继承,开始由中央政府监管。藏族在清代被称为唐古特,前藏唐古特官最高者为噶布伦,负责总办藏务。其办公地点称噶厦。前藏设噶布伦三人,其中一人由喇嘛担任,不给顶戴,其下设大中译二人,卓尼尔三人,小中译三人,第巴十三人。第巴分管柴草、糌粑、账房、门卫等。地方上有掌藏军的各城典兵管和掌藏民的各城边营官。后藏设大营官四人,中营官十七人,小营官十六人,分掌各营藏民。另外,西藏还有达木蒙古五百馀户,也归驻藏大臣管辖。土官为世职,但其任命和承袭均须中央确定,文职土官归吏部验封司,武职土官归兵部武选司。其文职从土知府、土同知直至土巡检、土驿丞等,其武职从指挥使、宣慰使直至土把总、土百户,品秩由三品到未入流。土官归当地督抚和所属府州县管辖,唯其内部管理从俗。设置土官的直省,包括四川、甘肃、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经过雍乾时期改土归流,湖北湖南全部改置流官,西南地区也部分改置。但至清末,仍有相当数量的土官存在,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清代专务机构:清代专务机构,包括漕运、河道、盐务、学政、关税等机构。漕运:清代涉及漕运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顺治二年(1645年),置漕运总督一人,驻淮安,管理八省漕政,习称总漕。漕运总督衙门同其他总督一样,不设属官,只有书吏二十人。但八省督粮道均由总漕统管。漕运总督掌督理漕运,检选运弁,修造漕船,派拨全单,兑运开帮,过淮盘掣,催趱重运,查验回空,核勘漂流,督促漕欠等事。粮船过淮,总漕即随船北上,调度全漕,稽察所属。粮船过津,总漕即入京觐见述职。然后回淮办理下年征收起运事项。雍正以后,常设四名巡漕御史稽察漕政。各省督粮道则督押本省粮船,过淮后盘验粮米无亏,再回本任。各地管粮同知、通判负责监兑漕粮品质数量,押运同知、通判负责押船和管束运军,总督所属漕标负责催护粮船。河道:顺治元年(1644年)置河道总督一人,驻济宁,习称总河。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河移驻清江浦。雍正二年(1724年)设副总河一人驻济宁。七年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副总河为总督河南山东河道,分管南北两河。八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一人,驻天津,分管北河,原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所管称东河。至此,形成北河、南河、东河三总督。乾隆十四年(1749年),裁撤直隶河道总督,其事改由直隶总督兼管。咸丰八年(1858年),裁撤江南河道总督,其事改由漕运总督兼管。光绪年间,山东运河改由山东巡抚兼管,河东河道总督只负责河南防汛修守。河道总督衙门与其他督抚衙门同制,设书吏二十人。但各省管河道以及有河务的分守分巡道,所设管河官署均由河道总督统管。河道总督掌管南北各河的疏浚、堤防事务,负责挑淤浚浅,导泉引流,岁修抢修沿河堤坝。北、南、东河的分工是:北河负责漳、卫河入运归海,永定河疏浚堤防;南河负责黄、淮河汇流入海,洪泽湖以及济运、南北运河泄水行漕,瓜州江工,相关支河湖港疏浚堤防;东河负责南河南下汶水分流,运河蓄泄,相关支河疏浚堤防。盐务:清代盐务专设有都转盐运司,相关地方有盐法道。盐运司各设盐运使一人,从三品,掌督察场民之生计,商人之行息,适时平抑盐价,管理水陆挽运,计其道里远近,稽察往来时间。不设盐运司的省份,则设置盐法道(或驿盐道、盐茶道、粮盐道)管理本省盐务。盐运司分设于直隶、山东、两淮、两浙、两广、福建(雍正四年改盐法道)、河东(乾隆五十七年裁)等地。下属有运同、运副、运判、课大使、经历、知事、巡检、库大使等。其运同、运副、运判各掌盐运分司,督察各盐场,分设于长芦之天津、蓟永,山东之滨乐、胶莱,两淮之泰州、通州、海州,两浙之宁绍、嘉松,两广之惠潮汀赣、梧州等地,还有云南盐课提举司。各盐场、盐池、盐井则设盐课司大使和盐引批验所大使,管理产盐、交易、征收等事务和批验行盐凭引事务。清代盐政,初期设有巡盐御史监督,雍正二年(1724年)起罢巡盐御史,盐政改归各省督抚兼理。学政:顺治初,在各省设立督学道,带按察司佥事衔,以各部郎中进士出身者擢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确定在顺天、江南、浙江设提督学政,以翰林官充任,称为学院。此后,各省学差,由翰林科道选补者,称为学院,由六部以及道府各官开列者,称为学道。雍正四年(1726年)起,各省督学皆改为学院,部属简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编修、检讨衔,遂成定制。提督学政每省一人,惟甘肃不置,其学务由陕西学政兼理。学政三年考满更替,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巡历府州,考察诸生,负责岁科二试,考课学官,考送贡生。通省兴革的重大事宜,督抚藩臬要与学政会商。岁科二试时,学政依次莅临,知府、知州充提调官。学政衙门驻省城,唯有江苏驻江阴,安徽驻太平,陕西驻三原。税关:清代税关分两类,榷百货者归户部,称为户关,榷竹木船钞者归工部,称为工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禁,设江、浙、闽、粤四海关,属户部。全国户关、工关共四十八处。税关官员差别较大,依其任免关系,有简派专差者,有交地方管理者,有差遣内务府官员者,有差遣部员者。咸丰四年(1854年)以后,海关始有洋关常关之分。洋关首设江海关于上海,相继有粤海关、潮海关、浙海关等洋关,至清末达四十一处。洋关称税务司,并在北京设总税务司,均委任洋员,当地原设税关则称为常关。咸丰三年后,各地遍设厘金局卡,由地方官绅自置自管。
区域在招商引进产业地产商时肯定存在着风险。很多园区光环映照、荣誉加身、追求者若鹜,让人一时难以明鉴。本着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有利行业健康成长的目的,笔者归纳小结了区域政府招商引入园区(产业地产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即引进园区的“五看”和“五多”,供区域政府(管委会)招商参考。1.区域引进园区要“五看”:​ 看园区典型成功案例我们相信区域政府(管委会)一定会考察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以往建设管理的园区或产城项目等,借以评估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综合实力与专业运营能力。考察评鉴园区的关键之处是知悉园区建设营运的核心问题,不看热闹看门道。譬如:从产业上要看园区产业定位是否考虑了区域的产业基础?从建筑规划上要看园区的建筑配套标准品是否满足进驻企业需求?从产业招商上要看是否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或打造了产业圈?从运营上要看是否建设了公共服务平台并为企业开展了有效的服务?从综合绩效上看是否享受了所在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荣誉及资金支持?……​ 看园区基本经营模式考察园区经营模式,这一点似乎有点虚,但知悉和研析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其顶层设计能力、战略经营水准、盈利模式以及园区管控能力。熟悉园区建设营运模式的政府官员往往不用费力就能洞悉某个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经营能级和管控水准。​ 看相关产业合作资源产业资源整合是当下产业园区/产业地产界的必修课。政府招商引进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期冀的是带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成区域转型提升。所以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身边的产业资源是政府前期考察评估的重点。政府会看你的密切合作方都是谁?看你能不能带来产业龙头或独角兽?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源是到处挂牌要政策补贴的还是真正落地经营发展的?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源是处于研发阶段还是产业化阶段?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本有哪些?看你曾经投资过哪些新兴产业项目?……​ 看核心骨干人员资历园区是由职业操盘手做成的,有精神的人成就有精神的园。考察园区的操盘手与核心骨干是否真正具有丰富的园区营建经验和复合的工作能力以及责任心,这是特别重要的。曾记的本人在河北某市建设园区时与当地官员保持密切沟通互动,官员私下对我说:“有你在这里督阵,我们就放心了……”这话具有多层意味,也鞭策和激励我要对得住区域领导的信任和期许。​ 看拿地建设模式次序不少产业地产商的建设模式是“园区/产城+住宅+商业”,在园区/产城概念拓地的同时,须要匹配一定的住宅用地或商业用地。本着产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区域政府(管委会)优先选取的是园区建设运营商,而不是综合地产开发商。在评估意向引入的产业地产商的建设计划时,对那些意向拿下综合地块的产业地产商,如果计划率先启动的不是产业板块、而是住宅建设(或者住宅与产业板块同步启动),政府应当谨慎起来,因为其风险可能是该产业地产商过多寄托于住宅回报而忽略或淡化了产业园区的招商营运(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而导致项目不尴不尬。如若某些产业地产商筹划率先启动商业板块建设或者商业板块与产业板块同步启动,依笔者看来,对于某些缺乏商业商务配套的区域地块,这也未必是负面的,关键看其商业配套产品的定位与规模是否符合区域需求,这一点政府要客观把控。2.区域引进园区要“五多”:​ 多实地考察与意向招商引进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保持一定频次的互访考察,去它们的总部、办公所在地以及建好的园区考察探访。探访交流的背后实际上常态化了解评估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真实实力和经营状态。​ 多查询信息线下多实地考察,线上多查询监察,这好似O2O模式。查询意向招商引进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各类经营信息乃至广告,搜及正面的信息,更搜及有无负面信息,了解其当下和过往的经营情况,探究其营运虚实,知悉其诚信、口碑情况。​ 多微服私访任何时候,微服私访都是调查评鉴的秘密武器,它与明面的考察调研互为补充,往往能够获得更真实、更难得的一手信息,正所谓明察暗访。区域政府(管委会)对意向引进合作的园区进行适当的非打招呼的暗访,可以获取园区进驻企业、园区合作方、园区所在地政府等对该园区建设营运的真实反映。当然这种微服私访要注意方法得当、时机合适,不要引来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与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关系紧张。​ 多深入交流与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核心领导层和骨干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甚至是私下的感情交流。通过人际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知悉桌面上看不到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真实状况。正像一位招商老手所言:“喝酒喝茶,一个武谈、一个文聊,作用真别小看。”​ 多学习培训多多参加产业园区领域的论坛、会展,自我组织或赴外参加有关园区/产城的培训考察班,单位内部时常组织一些专题学习研讨交流。让政府招商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懵懂少年”转变成行家老炮。如此这般再去选商与洽商,效果与结果不可同日而语。招商是第一要务。招商中有一点须要特别强调,即政府(管委会)招商必须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履约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府(管委会)领导官员调任是常事,很多招商不良事件就出在领导更迭之中。区域新任官员在发展一方经济上要有胸怀与担当,对于前任留下的招商项目,都要本着实事求是、助推企业成长、造福一方百姓的心境去处理对待。对于存在问题的招商项目,要真心帮扶和解决;代表前任官员功绩的项目,如果能够延续项目更好的发展,不是更显新任官员的气度吗?依法执法,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兑现招商承诺,对不合法的承诺要依法协助被招商方予以调整解决,促进被招商方达成良性发展,为未来继续实施新政积累“政府的诚信”,积累社会人气。不然,被招入的园区或企业都会认为,新任官员的承诺都是暂时的,是放空炮,如此一来,那些适合本地的优质项目贻误了发展时机,当地的社会经济始终在缓慢发展中徘徊。当下,各行各业、各色个人都爱编故事、说故事,故事天花乱坠、美轮美奂。这个故事盛行的年代,漂亮写在脸上,美言挂在口上,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忽悠、被套牢了。政府、园区和企业,你我之间招商与被招商的关系彼此交错、互有接壤,其间谁都希望有一双火眼金睛,鉴影度形、好谋善断。火眼金睛是孙大圣的,招商人的火眼金睛是一套调查研究和情境分析的组合方法。切记,没有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有了方法也不是一切皆行的。险恶江湖逍遥剑,火眼金睛走天涯。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原文解释】路上遇见长辈,我们要赶紧上前恭敬问好;如果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在一边,直到长辈离开。 我们见到领导、客户或长者时,应该热情的快步上前问候,这是恭敬。如果看到领导或客户来了,仍然大摇大摆、慢腾腾地走上去,就会被对方视为不礼貌、傲慢。谦虚、恭敬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欣赏。有些员工看见别人遇到领导时上前问好,认为是讨好领导,拍领导马屁,讽刺别人像孙子。其实,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见到尊长赶紧上前问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礼节,怎么反而受到嘲笑呢?这是因为他们自身高傲、无礼。就像一些人遇到灾情不捐款,别人捐款多时还说是作秀!有些销售人员不知道如何和客户打交道,看到别人与客户沟通时游刃有余,很羡慕。其实,学会跟人打交道很简单,应先从主动、热情的和别人打招呼开始。礼貌和热情是基本条件。和客户打招呼时,内心要真诚,要“目中有人”。“目中无人”时,有礼也是虚礼,客户也不领情,内心的恭敬、谦虚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动作也不行,需要通过这些形式和行为把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展示出来。 笔者给销售人员、经销商培训时,特别强调用心,用“真心”,而不是只看到虚假的形式。现在很多销售门店,一进去店员喊着“欢迎光临”,但表情麻木,手中还做着其他的事情,甚至看都不看你一眼,这样的“欢迎光临”有何意义?如果双目看着对方,点头微笑示意:“欢迎光临”,这样顾客感受到的肯定不一样。有时顾客还会回复一句,谢谢!如果顾客回复了,才说明喊到了顾客的心坎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求别人如何做到,而是自己要用心实践,感受其中的魅力。
噪音太多是采购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购工作中的噪音是指影响采购有效工作的一切消极、负面因素。比如,用户自行找供应商询价,假装不懂跳过流程,站在公司利益高度来损害公司利益,不懂装懂的认知偏差,刻意提高需求的专业性和复杂度,支持部门站在了决策高度,想证明道德高人一等,管理层纵容……案例:特种设备保养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经理Natalia,采购总监Thomas,制造经理Chris先生,环境健康安全EHS及厂务负责人Maria小姐,Maria小姐汇报给总经理助理Jana。公司正寻找两台特种设备的年度保养供应商,推进非常不顺利。谁是用户和谁是决策者的问题?设备使用方是制造经理Chris,费用也来他负责的成本中心,他认为只要在预算范围内,服务质量满足要求即可;Maria小姐认为她是EHS和厂务负责人,她才是这件事的决策者,或者至少这个事情要她和Chris先生一起拍板。供应商选择问题按照采购Natalia的想法,这两台特种设备都是新的还在保修期内,建议选择原厂服务,原厂配件供应和服务都比较有保证,也避免出现保修争议,而且制造经理根据使用频率评估一年两次保养就可以,金额不高。原厂报价出来了,15000元/次,一年两次,其他潜在第三方报价接近,Natalia建议与原厂签约。这遭到Maria的强烈反对,她觉得这个供应商不好,理由有三点:1.​ Maria询问厂家维修工,维修工口头报价一万多一次,一年四次。看到采购收到的报价后,她觉得采购拿到的报价高了。她又按照不同条件问了几次价格,报价都不一样。2.​ 在早先的施工安全培训中,这家供应商的人员迟到了半个小时。3.​ 因此,她认为这个供应商不靠谱。面对这种情况,采购经理Natalia有些哭笑不得。采购总监Thomas提出了抗议,认为Maria小姐严重违反工作职责和采购流程,制造噪音,干扰了正常的业务决策。总经理助理Jana认为她和EHS不熟悉采购流程,需要知道采购政策和流程。总经理认为是沟通问题。矛盾与噪音产生的过程这种“噪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获得了什么支持?EHSMaria小姐是用户?还是内部服务提供者?或是采购?​ 对职责分工不清楚,Maria跨过采购部门,直接向供应商询价。---源头​ 缺乏采购基础知识和流程,比如找一个维修工程师询价;口头1万多的报价她认为就是10000元/次;不了解价格的组成因素,不管其他商务条件,都应该一个价。---部分原因​ Maria进行“买菜”式的采购,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做出判断。---理由​ Maria小姐以EHS的专业性为支撑,做出要求重新选择供应商的论断,并将邮件抄送给总经理助理Jana以及制造经理本先生。---传播开始了。​ 在收到Maria小姐的论断和Thomas的抗议后,董事会助理回以“不了解采购流程”,总经理认为是沟通问题。---合理性支撑​ EHS小姐认为作为EHS专家,一直跟供应商打交道,所以她做采购也很专业。---认知偏差。怎么办?在喧闹的噪音中,Thomas给间接采购增调了一个采购员,Thomas建议采购做好支持工作,EHS要看几家就给她找几家,每家约来开会,看现场,报价,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决策由客户做。人手如果还不够,可以再增派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服务好客户直到客户满意。当然,谁决定谁负责。两周过后,EHS作出决定,还是选择原厂。【解读】在尝试通过管理层协调无果的情况下,Thomas采取的是放手的做法,让渡采购决策权,投入人力资源,转为支持角色。整个案例耗时42天。通过这个案例Thomas对公司运作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对管理也又了更多的思考。在接下来管理层会议上,Thomas将这个案例搬到PPT上,激发管理层对于这个事情的思考和讨论。没完没了的设备保养过了几个月,Thomas发现特种设备的事情并没有结束,现在是三不管,生产经理不管,采购不管,EHS也不管,总经理办公室签订的厂房租赁合同中,一台设备明确了保养责任,另外一台没有,而且因为当初设备的配置选错了还要做设备改造……最后,总经理助理自己管,供应商谈判,合同准备,执行……两部设备从错误定义功能开始,到厂房租赁条款不明确,再到维保供应商选择纠结,一群人在跨越边界工作了接近一年,事情还在继续,可能这就是Thomas说的:“我们的效率和协同如果能提升,留一半的人就够了…”。噪音难管,采购管理者怎么办:对于噪音,有些采购会采取封堵的方式,“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种做法在隔绝噪音同时也把良性的建议隔绝了,最终让采购工作越来越封闭。采购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间接采购的重要性和复杂度,应该积极引导成员:​ 区分好"噪音"与"建议"​ 接受噪音,因为噪音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5PIO管理和控制噪音。​ 取得老板的支持,如果噪音是老板支持的,那就转化到支持的角色。有疏有堵,主动降噪,保持人声(建议的声音)。对懂进退的人,以退为进,反之5PIO战术:​ Professional:专业性回击,告诉用户他们哪里做错了。​ Procedure:流程回击,告诉用户遵守流程,这是把事情做正确的必需条件。​ Pressure:压迫回击,既然用户做采购,那我们就站在用户的角度,也来研判他们的决策或者想法有没有问题。​ PurchasingWelcomeYou:笑一笑说,厉害,要不转到采购部吧。​ Powerofothers:借力打力,借用其他部门对不合规/制造噪音的反对力量。​ Ignorenoise:当除了忽略别无他法的时候,忽略噪音。​ Otherssuffer:忍着,让其他人去反对,比如最终用户。还问怎么办?翻到本章之后一节《成为真正的采购管理者》以及《入不了眼的间接采购》
在面临新环境、新局面时,有些长期积累的基础、经营方法和管理手段仍然具有生命力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要轻易抛弃,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扬弃。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大前研一的战略思想,法约尔在120年前提出的管理十二条原则中的大多数至今乃至未来仍是企业人可以采用的管理方法;劳动分工原则(DivisionofWork)、权利与责任原则(AuthorityandResponsibility)、纪律原则(Discipline)、统一领导原则(UnityofDirection)、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SubordinationofIndividualInteresttoGeneralInterest)、人员的报酬原则(Remuneration)、秩序原则(Order)、公平原则(Equity)、人员的稳定原则(StabilityTenureofPersonnel)、首创精神(Initiative)、团队精神(EspritdeCorps),对于其中的统一指挥原则(UnityofCommand)、集中的原则(Centralization)、等级制度原则(Scalarchain)等要根据环境特别是现代人对价值观、愿景和使命的追求变化做优化和调整。尽管我们处在新旧环境交替时期,旧的环境即将退去、新的环境正在到来,但应该说,中国药企在传统管理方面还需要继续补课,继续夯实基础,这是适应新环境不可逾越的前提。陈春花教授在《如何正确区分基层、中层和高层的目标责任》一文中指出,中国目前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做中层管理的工作,而中层管理者在做基层管理的工作。笔者认为,在医药行业中这个判断也是一针见血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为数不少的药企管理传统的基础尚不牢固,要面对新环境更会不知所措,所以要尽快补课。
摘自《移动互联新玩法》2014年春节后的微信“建群大业”,可以说奇葩辈出。对过去半年的移动互联网商业、粉丝经济,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很热闹,但没有本质的变化。过去半年的微信电商热,开始进入第一个小回调。很多人看到回调的趋势,却不相信这是更大一波热潮的开始。我们需要回到新商业世界的基本格局与可能性,从逻辑上梳理出未来商业与销售的可能性及做法。移动互联网商业的格局,“三个世界”理论现在越来越得到接受。O2O是基本商业形态的结论也没有人再怀疑。但是,三个世界、O2O究竟怎么玩,还没有结论,甚至,很多乱象让不少人迷惑。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只有四句话、十六个字:人人传播,人人销售;随时营销,随时销售。这个大趋势,无论现在被多少伪劣产品挡住,都不可改变。时代、技术等条件,已经提供了这个明确的前景,谁也无法阻挡,谁也不能无视。现在的微商乱象,与改革开放早期的倒爷现象是一样的,将很快向专业化、正常化、集团化方向演变。2014年的朋友圈营销为什么会乱?原因很简单,当下双微、或三微(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店),都还在用传统思维运营,所以都没有大的突破,也就是新事物还套在旧精神的壳里。具体表现就是以下三个根源问题没有解决:1、流量批发依赖症。表现为贪大求快,依赖大V,收买大号自媒体批发流量。但是,这些在传统商业里随机性销售的做法,不适合人人销售的环境。也就是说,做微营销的企业及个人,没有认识到普通人的作用,也没有洞察信任究竟是如何形成与变现的。2、抢劫式销售忽悠症。微商只会沿袭传统世界的那套骚扰式营销,或曰强奸式营销手法,疯狂拉人头,疯狂发广告。对于弱关系、强关系在商业、营销、销售中作用及运作机理,缺乏贯通认知。3、自媒体传播盲动症。鸡血鸡汤满天飞,标题党抄袭成风,这些饮鸩止渴的低劣内容与侵权做法,只会破坏自媒体的粉丝质量。很多人只看到传播的去中心化机会,对大众传播、小众传播、圈子传播、人际传播的逻辑规律,却毫无清晰规划。对朋友圈卖货的第一个是质疑朋友圈能否营销?这种观点认为朋友圈营销是杀熟,朋友圈是交流的,不是生意圈。看似有理的逻辑,其实却大谬不然。在微信里疯狂建群、加好友,然后推销产品的,这是销售吗?这种销售与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销售,是不是很相似?对,这些恰恰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强奸式营销的典型特征,是乱流,却不是本质。本质是什么?质疑的人是否想过:难道每一本营销书里不都在写,影响购买决策的最优先因素是“朋友推荐”?怎么现在有了方便的推荐形式,反而推荐不管用?问题显然出在推荐人自身及方式。如果朋友圈不能卖产品,那么口碑就是个屁,还整天喊什么口碑第一干嘛呢?不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哪里是否定社交化销售(朋友圈卖货)的理由呢?真实的现实是:我们相信朋友的推荐。当然,前提是,得是我们认可的朋友。这就是朋友圈的生意逻辑。核心是搞清楚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名”朋友。被拉黑的朋友圈卖货的人,要么是愚蠢的销售人员,要么根本就不是你的朋友。有文章说90%的微商将面临死亡,缓刑六个月。依我看,违反了社交化生活基本准则的微商,根本就没有可持续的理由,99%的微商将出现销售与个人社会关系大崩盘。微商需要明白:朋友圈能卖货,跟你能在朋友圈卖货,是两码事。别糟蹋朋友这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