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遴选产业地产商的“火眼之术”

区域在招商引进产业地产商时肯定存在着风险。很多园区光环映照、荣誉加身、追求者若鹜,让人一时难以明鉴。本着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有利行业健康成长的目的,笔者归纳小结了区域政府招商引入园区(产业地产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即引进园区的“五看”和“五多”,供区域政府(管委会)招商参考。

1.区域引进园区要“五看”:

​ 看园区典型成功案例

我们相信区域政府(管委会)一定会考察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以往建设管理的园区或产城项目等,借以评估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综合实力与专业运营能力。考察评鉴园区的关键之处是知悉园区建设营运的核心问题,不看热闹看门道。譬如:从产业上要看园区产业定位是否考虑了区域的产业基础?从建筑规划上要看园区的建筑配套标准品是否满足进驻企业需求?从产业招商上要看是否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或打造了产业圈?从运营上要看是否建设了公共服务平台并为企业开展了有效的服务?从综合绩效上看是否享受了所在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荣誉及资金支持?……

​ 看园区基本经营模式

考察园区经营模式,这一点似乎有点虚,但知悉和研析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其顶层设计能力、战略经营水准、盈利模式以及园区管控能力。熟悉园区建设营运模式的政府官员往往不用费力就能洞悉某个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经营能级和管控水准。

​ 看相关产业合作资源

产业资源整合是当下产业园区/产业地产界的必修课。政府招商引进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期冀的是带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成区域转型提升。所以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身边的产业资源是政府前期考察评估的重点。政府会看你的密切合作方都是谁?看你能不能带来产业龙头或独角兽?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源是到处挂牌要政策补贴的还是真正落地经营发展的?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源是处于研发阶段还是产业化阶段?看你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本有哪些?看你曾经投资过哪些新兴产业项目?……

​ 看核心骨干人员资历

园区是由职业操盘手做成的,有精神的人成就有精神的园。考察园区的操盘手与核心骨干是否真正具有丰富的园区营建经验和复合的工作能力以及责任心,这是特别重要的。曾记的本人在河北某市建设园区时与当地官员保持密切沟通互动,官员私下对我说:“有你在这里督阵,我们就放心了……”这话具有多层意味,也鞭策和激励我要对得住区域领导的信任和期许。

​ 看拿地建设模式次序

不少产业地产商的建设模式是“园区/产城+住宅+商业”,在园区/产城概念拓地的同时,须要匹配一定的住宅用地或商业用地。本着产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区域政府(管委会)优先选取的是园区建设运营商,而不是综合地产开发商。在评估意向引入的产业地产商的建设计划时,对那些意向拿下综合地块的产业地产商,如果计划率先启动的不是产业板块、而是住宅建设(或者住宅与产业板块同步启动),政府应当谨慎起来,因为其风险可能是该产业地产商过多寄托于住宅回报而忽略或淡化了产业园区的招商营运(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而导致项目不尴不尬。如若某些产业地产商筹划率先启动商业板块建设或者商业板块与产业板块同步启动,依笔者看来,对于某些缺乏商业商务配套的区域地块,这也未必是负面的,关键看其商业配套产品的定位与规模是否符合区域需求,这一点政府要客观把控。

2.区域引进园区要“五多”:

​ 多实地考察

与意向招商引进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保持一定频次的互访考察,去它们的总部、办公所在地以及建好的园区考察探访。探访交流的背后实际上常态化了解评估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真实实力和经营状态。

​ 多查询信息

线下多实地考察,线上多查询监察,这好似O2O模式。查询意向招商引进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各类经营信息乃至广告,搜及正面的信息,更搜及有无负面信息,了解其当下和过往的经营情况,探究其营运虚实,知悉其诚信、口碑情况。

​ 多微服私访

任何时候,微服私访都是调查评鉴的秘密武器,它与明面的考察调研互为补充,往往能够获得更真实、更难得的一手信息,正所谓明察暗访。区域政府(管委会)对意向引进合作的园区进行适当的非打招呼的暗访,可以获取园区进驻企业、园区合作方、园区所在地政府等对该园区建设营运的真实反映。当然这种微服私访要注意方法得当、时机合适,不要引来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与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关系紧张。

​ 多深入交流

与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核心领导层和骨干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甚至是私下的感情交流。通过人际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知悉桌面上看不到的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的真实状况。正像一位招商老手所言:“喝酒喝茶,一个武谈、一个文聊,作用真别小看。”

​ 多学习培训

多多参加产业园区领域的论坛、会展,自我组织或赴外参加有关园区/产城的培训考察班,单位内部时常组织一些专题学习研讨交流。让政府招商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懵懂少年”转变成行家老炮。如此这般再去选商与洽商,效果与结果不可同日而语。

招商是第一要务。招商中有一点须要特别强调,即政府(管委会)招商必须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履约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府(管委会)领导官员调任是常事,很多招商不良事件就出在领导更迭之中。区域新任官员在发展一方经济上要有胸怀与担当,对于前任留下的招商项目,都要本着实事求是、助推企业成长、造福一方百姓的心境去处理对待。对于存在问题的招商项目,要真心帮扶和解决;代表前任官员功绩的项目,如果能够延续项目更好的发展,不是更显新任官员的气度吗?依法执法,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兑现招商承诺,对不合法的承诺要依法协助被招商方予以调整解决,促进被招商方达成良性发展,为未来继续实施新政积累“政府的诚信”,积累社会人气。不然,被招入的园区或企业都会认为,新任官员的承诺都是暂时的,是放空炮,如此一来,那些适合本地的优质项目贻误了发展时机,当地的社会经济始终在缓慢发展中徘徊。

当下,各行各业、各色个人都爱编故事、说故事,故事天花乱坠、美轮美奂。这个故事盛行的年代,漂亮写在脸上,美言挂在口上,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忽悠、被套牢了。政府、园区和企业,你我之间招商与被招商的关系彼此交错、互有接壤,其间谁都希望有一双火眼金睛,鉴影度形、好谋善断。火眼金睛是孙大圣的,招商人的火眼金睛是一套调查研究和情境分析的组合方法。切记,没有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有了方法也不是一切皆行的。

险恶江湖逍遥剑,火眼金睛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