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太多是采购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购工作中的噪音是指影响采购有效工作的一切消极、负面因素。比如,用户自行找供应商询价,假装不懂跳过流程,站在公司利益高度来损害公司利益,不懂装懂的认知偏差,刻意提高需求的专业性和复杂度,支持部门站在了决策高度,想证明道德高人一等,管理层纵容 … …
案例:特种设备保养供应商的选择
采购经理Natalia,采购总监Thomas,制造经理Chris先生,环境健康安全EHS及厂务负责人Maria小姐,Maria小姐汇报给总经理助理Jana。
公司正寻找两台特种设备的年度保养供应商,推进非常不顺利。
谁是用户和谁是决策者的问题?
设备使用方是制造经理Chris,费用也来他负责的成本中心,他认为只要在预算范围内,服务质量满足要求即可;Maria小姐认为她是EHS和厂务负责人,她才是这件事的决策者,或者至少这个事情要她和Chris先生一起拍板。
供应商选择问题
按照采购Natalia的想法,这两台特种设备都是新的还在保修期内,建议选择原厂服务,原厂配件供应和服务都比较有保证,也避免出现保修争议,而且制造经理根据使用频率评估一年两次保养就可以,金额不高。
原厂报价出来了,15000元/次,一年两次,其他潜在第三方报价接近,Natalia建议与原厂签约。这遭到Maria的强烈反对,她觉得这个供应商不好,理由有三点:
1. Maria询问厂家维修工,维修工口头报价一万多一次,一年四次。看到采购收到的报价后,她觉得采购拿到的报价高了。她又按照不同条件问了几次价格,报价都不一样。
2. 在早先的施工安全培训中,这家供应商的人员迟到了半个小时。
3. 因此,她认为这个供应商不靠谱。
面对这种情况,采购经理Natalia有些哭笑不得。
采购总监Thomas提出了抗议,认为Maria小姐严重违反工作职责和采购流程,制造噪音,干扰了正常的业务决策。总经理助理Jana认为她和EHS不熟悉采购流程,需要知道采购政策和流程。总经理认为是沟通问题。
矛盾与噪音产生的过程
这种 “噪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获得了什么支持?EHS Maria小姐是用户?还是内部服务提供者?或是采购?
对职责分工不清楚,Maria跨过采购部门,直接向供应商询价。 ---源头
缺乏采购基础知识和流程,比如找一个维修工程师询价;口头1万多的报价她认为就是10000元/次;不了解价格的组成因素,不管其他商务条件,都应该一个价。---部分原因
Maria进行“买菜”式的采购,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做出判断。---理由
Maria小姐以EHS的专业性为支撑,做出要求重新选择供应商的论断,并将邮件抄送给总经理助理Jana以及制造经理本先生。---传播开始了。
在收到Maria小姐的论断和Thomas的抗议后,董事会助理回以“不了解采购流程”,总经理认为是沟通问题。---合理性支撑
EHS小姐认为作为EHS专家,一直跟供应商打交道,所以她做采购也很专业。---认知偏差。
怎么办?
在喧闹的噪音中,Thomas给间接采购增调了一个采购员,Thomas建议采购做好支持工作,EHS要看几家就给她找几家,每家约来开会,看现场,报价,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决策由客户做。人手如果还不够,可以再增派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服务好客户直到客户满意。当然,谁决定谁负责。
两周过后,EHS作出决定,还是选择原厂。
【解读】在尝试通过管理层协调无果的情况下,Thomas采取的是放手的做法,让渡采购决策权,投入人力资源,转为支持角色。
整个案例耗时42天。通过这个案例Thomas对公司运作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对管理也又了更多的思考。在接下来管理层会议上,Thomas将这个案例搬到PPT上, 激发管理层对于这个事情的思考和讨论。
没完没了的设备保养
过了几个月,Thomas发现特种设备的事情并没有结束,现在是三不管,生产经理不管,采购不管,EHS也不管,总经理办公室签订的厂房租赁合同中,一台设备明确了保养责任,另外一台没有,而且因为当初设备的配置选错了还要做设备改造… … 最后,总经理助理自己管, 供应商谈判,合同准备,执行… …
两部设备从错误定义功能开始,到厂房租赁条款不明确,再到维保供应商选择纠结,一群人在跨越边界工作了接近一年,事情还在继续,可能这就是Thomas说的:“我们的效率和协同如果能提升,留一半的人就够了…”。
噪音难管,采购管理者怎么办:
对于噪音,有些采购会采取封堵的方式,“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这种做法在隔绝噪音同时也把良性的建议隔绝了,最终让采购工作越来越封闭。采购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间接采购的重要性和复杂度,应该积极引导成员:
区分好"噪音"与 "建议"
接受噪音,因为噪音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5PIO管理和控制噪音。
取得老板的支持,如果噪音是老板支持的,那就转化到支持的角色。
有疏有堵,主动降噪,保持人声(建议的声音)。对懂进退的人, 以退为进,反之5PIO战术:
Professional:专业性回击,告诉用户他们哪里做错了。
Procedure:流程回击,告诉用户遵守流程,这是把事情做正确的必需条件。
Pressure:压迫回击,既然用户做采购,那我们就站在用户的角度,也来研判他们的决策或者想法有没有问题。
Purchasing Welcome You:笑一笑说,厉害,要不转到采购部吧。
Power of others:借力打力,借用其他部门对不合规/制造噪音的反对力量。
Ignore noise:当除了忽略别无他法的时候,忽略噪音。
Others suffer: 忍着,让其他人去反对,比如最终用户。
还问怎么办?翻到本章之后一节《成为真正的采购管理者》以及《入不了眼的间接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