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注重技术创新,也注重管理变革。两化融合引领生产模式变革与两化融合引领组织方式变革双重作用,引领企业从数字化阶段迈向网络化、智能化阶段。生产模式变革将朝规模化、定制化、协同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组织方式变革将朝扁平化、流程化、价值网络方向发展。​ 既注重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也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能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时代新型能力。​ 既注重关键点突破,更注重系统能力提升。​ 既注重制造企业,也注重ICT企业和金融企业。​ 既注重继承发扬,也注重创新突破。(1)“十二五”时期:1)初步探索阶段:2009-2011年,整体思路是摸清现状、试点示范、典型引导。重点工作包括先进企业典型交流、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和运行形势监测,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2)重点突破阶段:2011-2013年,整体思路是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重突破规划政策、专项资金、评估评价等问题。重点工作包括出台两化融合指导意见,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发布两化融合评估规范、组织深度行系列活动和重大成果展。3)系统推进阶段:2013-2015年,整体思路是以管理体系为引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涵盖传统产业改造、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系统解决方案等。重点工作包括两化融合五年行动计划、管理体系标准建设与推广、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工业云创新行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业电子商务试点。(2)“十三五”时期:1)做好从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体(全方位)的扩张。2)大企业“双创”、中小企业“双创”、新型研发创新。3)智能工厂、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4)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服务、工业电子商务。5)系统解决方案、跨界融合、智慧集群。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两化融合评估诊断。7)智能装备、智能产品。8)新四基(一软一硬一网一平台)、工业信息安全。
在研究分析完环境和产品之后,就到了选择在哪个区域打造样板市场,打几个板块、打什么产品,以及怎么打的问题。这个时候只需做三个动作:一是确定目标即样板区域、样板产品,以及样板任务,二是确定打造样板市场的人员队伍,三就是定营销策略。目标选定:选定在哪个区域打造样板,打造几个,打造哪个产品,打造多少形象门店,以及打成什么样,每个样板形象点的投入的多少等,所有依据都必须来源于前期对市场环境的调查研究和对产品的分析,决不能凭空想象。比如,我们规划要做200个门店的端架陈列,规定每个端架陈列30件产品,每个门店200元陈列费,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省会、地级和县级市场的环境不一样,如果这个标准过高,门店不接受或费用不足,就会导致业务员根本执行不下去;如果这个标准过低就会导致资源浪费。队伍确定:打造样板市场需要组建专业突击队伍执行,市场业务员和经销商只做协助工作,待样板打造完成后做好服务跟进。策略确定:营销策略的确定,这是一个方法问题,至于要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样板市场环境和竞品动态来决定。在这个环节上有些策略是可以复制的,笔者把它比作母本,也就是说打造出来的样板市场有原样板市场的痕迹。鉴于篇幅的限制,就分享到此,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即将出版的新书《TPS商战》,笔者用实战案例详细讲述如何用“两个分析三个确定”打造出成功的标杆市场,如何用“六个连环节奏”使市场持续增量。罗宏文:曾先后就职于旺旺集团和娃哈哈集团,其在娃哈哈工作15年,长期关注快消品营销落地,和营销试错,现任郑州熙焜商贸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深圳快车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微信号:KCDZXLHW
群友付宏权(蔚观文化总经理助理):您曾有一段成功的减肥经历,让人敬佩。您是如何突破自我成功减肥的?赵辉:大概在四年前,我用了三个月时间从190多斤瘦到140斤左右,一直保持到现在。关于为什么会突破自我,真正的原因是之前提到的“三把尺子”中的第三把:核心知识体系的改变。也就是说,人到一定阶段后,该用什么核心知识体系(俗称“观念或者信仰”)和行动合在一起,来面对人生和身体。因为有了新的面对健康、人生的知识体系和行动,让我实现彻底改变。这个观念就是回到原点,即不能只看到现在的功名利禄,而要回到与自然、世界和平相处的原点。如果能够这样想,后面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现在很多人还是更多为短期的得得失失而努力,因此总找不到解决办法。群友狐狸(某VR公司CEO):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是否是直接作用于战术上,而后因战术优势成就战略方向呢?赵辉: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肯定可以直接作用于战术,但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拥有核心技术和差异化资源。如果有其中一条,就可以成为很伟大的企业。观察员王嘉萌(考拉先生联合创始人):对于“董小姐”(董明珠)这样个人色彩浓厚的品牌,在营销上如何把握好个人、公司与产品之间的度?赵辉:关于“董小姐”,大家的争议很多。我想先问下大家是否真的了解董明珠呢?经过多年的接触和共事,我个人感觉,董明珠女士本人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可能在南方,尤其在广东,大家不太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理想境界,让人觉得虚假。但企业经营者的理念和理想有多高决定了他的战略空间有多大,这就是俗称的“高度”。“董小姐”身上最深的烙印是“家国情怀”,为社会造福是她的基本价值观,在与她九年的接触中,我认为这一点是她身上的根,因为这个“根”她做出了很多不同于其他企业和认知的事。这种差异让人对董明珠产生了两个极端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并希望能伴随她在未来更大战略空间中一起成长、创造,也不愿待在一个视野狭隘的小池塘里等死。世界是多元的,并不一定要谁认同谁,历史的潮流会让有更大梦想、追求、社会责任的人,实现社会的改变和进步。这就是我对董小姐的解读。群友杨俊杰(《经理人》副社长):智能音箱如今成大风口,尤其是苹果切入后。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行业?赵辉: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很多突破和进步。但对于苹果带动智能音箱风口,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具有崭新的技术架构的行业,不是由中国企业提出来而引领市场和消费?智能音箱并没有什么单一的核心技术,仍然是一个复合技术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给用户带来一些新体验。很多中国企业都是一直在等风口,而没有一种决心:不管粉身碎骨,都愿意在核心知识体系上为中国企业、消费者创造出新价值。就算经营失败了,也愿意遵循这样一条战略道路,因为你做的是引领的、正确的、超越的事情。苹果进入智能音箱,导致很多企业觉得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但实际上又会像手机一样,苹果赚走90%以上的利润,而跟风的企业最终获益不多。我个人感觉没多大意义。观察员张德华(凯瑞兰卡咨询公司董事):市场变化加剧,前天吴声(《场景革命》《超级IP》著者)提出“10大商业新物种”的概念(昨天贾跃亭微博也应用了新物种的概念,以融资造车)。其中之一就是越颠覆,越有机会拥有竞争力。在你看来,一些领域的新公司新的业务形态的出现,是碎片化时代的特征么?这与企业或每个人规划长期战略比如3~5年,会有哪些不变的,哪些变的?对于贾跃亭造车,赵老师认为有胜算么?赵辉:关于贾跃亭造车,我有一个旗帜鲜明的态度:他做新能源汽车绝对是正确的。从战略上说,他属于我说的——通过掌握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体系,创造战略上真正差异化的价值,因为他进入的是新能源领域,未来新能源一定会取代现在的燃油汽车。真正敢引领的企业家已经很稀有了。所以关于贾跃亭造车,我想最后做一个判断:在乐视风波中,他如果能够负责任地解决欠下的(债务),同时又能真心实干坚持做新好能源汽车,他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