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的信仰习俗已经进入宫廷,影响皇权政治的运作,统治者开始自觉利用佛教以维持统治秩序。这可以从“八关斋”的设置及“法会”的举行,得到说明。所谓“八关斋”,也就是在斋日奉行“八戒”。根据支谦所翻译的《斋经》,佛教本来只有“五戒”,东晋南朝再加上三戒而成为“八戒”。所增加的三戒为:一是不使用花香脂粉,不看歌舞声乐;二是不睡卧好床,尽量打坐念经,心中时时想念佛祖教诲;三是过中不食。在举行“八关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必须吃素,其次是过中不食,即过了中午就不能吃饭了。如果违反了这些戒律,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例如,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孝武帝刘骏率群臣在中兴寺举行“八关斋”。在吃过中午饭以后,袁粲(420—477,初名愍孙,字景倩,陈郡阳夏即今河南太康人)、张淹(?—465,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人)二人又偷偷地进食鱼肉。尚书令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庐江灊县即今安徽霍山人)发现后,就秘密报告了孝武帝。孝武帝便命令御史王谦之(?—459,字休光,琅邪临沂即今山东临沂人)“纠奏”,罢免了二人的官职。南北朝时期有一种观念,即认为佛教的“五戒”相当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因此奉行“五戒”可以化成民俗,有助于统治阶级维持政治秩序。例如,何尚之在回答宋文帝的提问时,就说:“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守内,则仁人百万矣。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百刑息于国,则陛下言坐致太平是也。”由此可见,统治阶级举行八关斋戒,目的正是为了止恶修善,坐致太平。东晋南朝皇帝信佛者颇多,他们除了经常在佛寺举行“八关戒”等斋戒仪式外,还经常举办各种法会,以祈求佛祖的保佑,这表明佛教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种精神武器了。举行法会的地点,一般是在寺院中,有时也直接放在京师建康的宫殿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听讲。当时所举行的法会,主要是所谓“四部无遮大会”,或者叫“无碍法善会”。届时皇帝们除了聆听佛教徒讲经说法外,往往还要亲自登坛讲经说法,并且还经常在法会上宣布大赦,或者改元。在南朝众多皇帝中,梁武帝萧衍对佛教最为沉迷,所以在他统治时期,大规模的法会最为频繁。大家要知道,无论“大赦”还是“改元”,都是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将这些国事拿到佛教法会上办理,不正表明佛教已经深深影响到封建政治生活了吗?佛教法会上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礼佛施僧,也就是礼拜佛祖、施舍僧侣。礼拜佛祖是目的,向僧侣施舍则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当时有所谓“千僧会”“百僧会”等名目,也就是向一千个、一百个僧侣施舍的法会。向僧侣施舍,最虔诚的行为莫过于“舍身”。“舍身”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己的资产财物施舍给佛祖,南朝王公大臣及皇帝经常向寺院施舍财物;另一种是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佛祖。当然,把身体奉献给佛祖这种“舍身”方式,并不是自杀,而是自愿做佛祖的奴隶。所谓做佛祖的奴隶,也就是到寺院做苦力,为寺院服役。在南朝历史上,梁武帝、陈文帝都曾经“舍身”,其中尤以梁武帝最为出名。梁武帝曾经三次“舍身”给同泰寺,例如中大通元年(529),梁武帝在同泰寺参加完四部无遮大会之后,便“释御服,披僧衣,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梁武帝以帝王九五之尊,却甘愿到寺院为僧侣干粗重的杂活,只能表明他对于佛教的迷信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了。需知,“国不可一日无君”,梁武帝将自己“舍”给了佛寺,国家怎么办?于是,大臣们就得想办法,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拿钱给寺院,把他“赎”出来。据历史记载,梁武帝曾经三次“舍身”给同泰寺,群臣每次都是花了“一亿万”的巨额资金才把他赎出来的。可想而知,这些钱只能是从国库中出,国库中的钱自然都是从人民那里搜刮得来的。佛教不是宣扬清净无欲,视金钱如粪土吗?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佛教的确是骗人的把戏。佛教徒也不是他们所宣扬的那样,真的就是“四大皆空”,在面对金钱的时候,和世俗的人一样贪婪,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出家人不爱财——越多越好”。
要理解流程架构,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架构。何谓架构?在ISO/IEC42010:20072中对架构有如下定义:一个架构是系统的基本结构,它由多个组件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而组成,并且在一定环境和原则下进行设计和演变。简单地说,架构=结构化组件+组件间关系+原则&指引。架构起初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后被应用于复杂的系统建设中,导入到企业信息化中后遂有了企业架构的称谓。一个公司的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简称EA)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流程架构(BA)、应用架构(AA)、数据架构(IA)和技术架构(TA),简称4A架构,如下图所示:图4.1企业架构示意图在一个企业架构中,最上层的是流程架构。流程架构又称业务架构或业务流程架构,因为流程是对业务的描述,流程要符合业务本质,所以两者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成为通用的叫法。在整个企业架构中,流程架构是处在首要位置的,是“先流程后IT”理念的具体体现。在企业架构中间的是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又称信息架构),应用即我们常讲的系统,数据是流程中跑的数据,应用与数据承载业务流程管理的需求。在底层的是技术架构,支撑应用与数据落地。企业架构是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它把一个公司信息化所有相关的信息、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对具体的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目前以及形成了一些成熟稳定的企业架构,主要有:Zachman、TOGAF、FEAF和DoDAF,其中TOGAF在中国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华为、美的、海尔等大厂基本遵循了TOGAF总体架构。这些通用的企业架构只是给我们一个参考,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式、特性选择合适的参考架构,构建属于自己的架构。
项目进度控制是项目进度管理六个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带领项目团队监督项目活动状态,更新项目进展,发现实际状态和项目计划的偏离,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同时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进度基准保持高度关注,并做好必要的变更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进度实现了真正的PDCA循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处理),确保了项目交付的时间,同时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交付的质量。【案例与分析】8A公司在线培训APP项目,这次公司抽调了最强的队员加入这个项目组,因为项目组中负责网络和测试的两个同事都是从分公司抽调来的,所以他们需要和其他在总部工作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在线合作完成这个新任务。在项目进度表顺利出炉后,每一个小组的小伙伴们在各自组长的带领之下立刻投入了紧张的项目开发。此次的开发阶段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在线教育APP,需要在3个月内完成高质量的开发是充满挑战的。加之,最近疫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便是一些在总部工作的小伙伴也不得不居家办公。这种“办公室+居家”的混合办公模式让负责这部分的项目经理杨凯有点担忧,脑海里浮现了种种问题:​ 大家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吗?如果不得不居家,进度会不会受影响?​ 大家怎样确保清楚彼此的进度,尤其到了联调联测的阶段?​ 如果半途出了问题,我们还能不能及时响应(尤其不是所有人都面对面工作)?​ ……带着这些问题,杨凯找到了项目总负责人罗宾进行咨询。罗宾得知杨凯心中的担忧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项目进度不达标(整体超期、阶段性晚点)是项目实施中最常见的问题,那些失败的项目大都存在项目进度管理的问题,所以有效地实施项目进度控制,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项目进度控制需要项目经理清楚地知道项目团队的进展如何,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实际执行时会遇到诸多问题。其次,项目经理需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什么时候、谁来做、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样子,什么时候检查“,切实执行这些关键点,项目实施就不再会是一团乱麻,具体到项目进度控制这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制订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员分工和截止时间制订明确的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础。项目进度计划必须要包含明确的任务(和项目的WBS保持一致),每个任务的负责人,任务的先后关系,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时间颗粒度和输出与之匹配的项目进度计划,便于后期监控。8A公司这个新项目预计的周期是6~9个月,为了有效地管理项目进度,在整体上至少需要到周级别的颗粒度。倘若另一个项目只是一个2~3个月项目,可能到天级别的颗粒度才能更有效地帮助项目经理对进度跟踪和控制。我们常听到的OneProjectSchedulePlan(达成共识的项目进度计划),就要确保不论是选择哪个颗粒度,用什么工具生成进度,这个项目进度是全体项目成员及干系人都认可的并达成共识的项目进度。(2)把握项目总体进度,抓住项目里程碑有了一个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并不代表全部,事实上,项目经理还需要带领项目团队找出项目的里程碑节点,以及项目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其他关键子节点。这对项目整体进度的把握非常重要,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项目经理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需要思考的,是新情况对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及整体进度的影响如何。只有把握住这条主线,才会遇事不慌。因为对项目里程碑有充分的了解,也确保在推进所有具体任务包括变更的时候可以不迷失方向。这里需要项目经理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自己全局的视角,也建议项目经理将进度计划可视化陈列,标明项目主要的里程碑,用于激励团队向目标迈进。(3)定期检查项目里程碑,做好项目进度沟通设立项目节点和里程碑的定期回顾,组织对应人员的沟通会议。这个工作可以分为项目团队级别和关键的项目干系人级别。在项目团队层面,建议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进度自身的颗粒度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例行回顾,这些会议可以包括每天的站会、每周的例会、每月的汇报等。每次例行回顾都要做到回顾当期的工作状态(项目处于什么阶段,已经做了什么事情,对比项目进度基准的完成,进展如何,并制订和调整下一期的工作计划)。在项目团队层面,需要项目经理通过这些例行回顾把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时时传达下去,并让项目成员把结果及时反馈上来,确保项目进度的信息透明。在项目干系人层面,项目经理更需要把握项目整体进度、里程碑状态和项目进度的风险,项目干系人不仅关注当下,更关注项目潜在的风险。如果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整体进度风险有相应的预判,在定期的沟通中需要及时明确地传达给项目干系人,并且告知他们降低风险需要采取的措施。(4)定期复盘项目进展,优化项目工作流程项目从发起到计划,再到实施和结束,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情况,项目经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定期的复盘和及时的优化。这个定期的复盘工作不需要等到项目完全结束了才能进行,事实上,不论是瀑布式项目还是敏捷式项目,都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加入复盘。针对瀑布式项目,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结束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前做一个复盘;针对敏捷式项目,我们可以开展定期的SprintRetrospectiveMeeting(冲刺回顾会)对过去已经完成的Sprint进行检视并提出后续sprint的改善执行计划。项目进度控制从经典的项目管理理论来划分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但实际上它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管理,还涉及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变更管理等一系列内容。任何一个项目最后可以按照既定的项目计划时间上线,一定离不开对项目进度的高效控制和整合管理。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让对应的项目成员完成项目活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结合对当地市场和经销商的全面诊断,城市经理要思考如何迭代和升级分销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短平快的战术思考,而是基于未来3年甚至5年当地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考量和战略布局。升级一次管用三年!每一个城市经理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源对经销商网络进行年年升级。一个城市市场的网络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三年一次,是正常新陈代谢和合适的升级频率。一线城市经理要跳出日常管理经销商的具体动作,从城市市场整体规划角度思考经销商网络的布局。经销商网络的布局升级一定不是高频的决策动作,而是低频的,宁可不做,但绝不做错!很多城市经理一旦有了销量压力,赶紧开发两个客户压货。至于后面,实在不行就把他们关了,再开发两个新客户……类似这种短平快的思路,坚决杜绝,百害而无一利!对经销商的高频开户和汰换其实就是一种变相赌博,绝对不是认真持续经营市场的心态,一线城市经理的核心策略应该是——不管市场怎么变,分销架构和销售节奏一定要稳!一位城市经理和其团队负责的品牌,在一个地级市场的日常营销执行中,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到最优,但是能够做到长期最优就可以了。那么,如何布局经销商网络,保持长期最优?哪些经销商要保持现有生意并稳步升级?哪些经销商要扩大现有盘子并积极增长?哪些经销商要缩小现有底盘并逐步汰换?哪些经销商要新开逐步接管覆盖汰换客户?第一种,需要确定哪些经销商应该保持现有生意并稳步升级。绝对不能因为新零售来了,就把所有的经销商全部换一遍。“维稳增长”永远是快消市场的主旋律,维稳的底盘客户占50%或更多是一个城市生意最安全的“护城河”。第二种,判断哪些是可以扩大其现有盘子并能够承载未来高速增长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往往心态上充分拥抱新零售,也有能力运营新渠道,这样的经销商全力支持他们。鼓励他去尝试B2B、社区团购等新兴生意,协助他们招聘和培训新零售方面的人才,牵引带动他们在新赛道全面实现全速增长。这类经销商在你的网络升级的生意比重未来至少要占到30%。第三种,确定哪些经销商要缩小现有底盘并逐步汰换。这类经销商可能思维意识跟不上了,也可能前几年也赚钱了不想吃苦,准备安逸上岸了,同时新零售也不想学不想做。这类经销商循序渐进淘汰,他们的生意占比最多不能超过20%。逐步汰换后,谁来接呢?第四种,精准新开新经销商。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年轻创业者,他们想赚钱、有想法、有干劲、有资金,让他们去接管第三种类型客户的辖区必将是本地市场可持续增长的新爆点和新希望。以上便是一线城市经理管辖所在市场,对经销商架构迭代和升级的四种动作。坦率地说,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经销商网络的升级迫在眉睫。城市经理对经销商网络的布局要应时而变、应势而变,兼顾存量提效和增量挖掘。一面抬头看路,一面埋头拉车。长期策略要坚持,短期执行要死磕。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一本营销书充实自己了?你有多久没有把这个城市的新老渠道走一遍?你有多久没有去拜访县镇乡的分销客户了?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复盘最熟悉的市场了?你有多久没有平心静气地做年度市场规划了?行业在变,渠道在变,但每一位一线城市经理的初心不可变!站在这座城市熟悉的一家家超市门口,老王总会想起从前刚入行的小王模样,每一刻充满活力,每一天向阳而生!是的,那是成长的模样!每个恋家的孩子,总有一天要扬起远航的帆。每个当下市场,总要和过往的做法挥手告别。每个怀旧老王,总该收拾心情拥抱新全域。
某著名门户网站曾做过一个预测,未来10年内可能会消失的十大职业,记者居然高居第一。我们当然不尽认同,战地机器人记者、航拍采访仪等人工智能设备能够分担记者们危险的、琐碎的采集工作倒是真的,还有采、编、播三位一体的融合,有些记者正在成为多面手式的准网红。还有一个问题,记者算文案工作者吗?大而言之当然是。如果以创作性作为区分,记者是记录者而非创作者,真实、高效地还原事件真相是他们的职责。有别于记者,商业文案自带创作属性。既然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都可以有适当地夸张或渲染。视角与立场的不同、文化背景及文字驾驭能力的差异,让创作型文案成为百花齐放的非标品,人工智能短期内全面替代文案人难度有点大。但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妈妈”海棠创意中心,2018年6月亮相戛纳创意节,却写出了让很多文案人“慌的一比”的广告金句:◆眼线画得好,胜过开眼角!◆抗皱滋润眼霜,年轻从第一眼决定。◆大吸力吸油烟机,让厨房自由呼吸!怎么样?既有痛点洞察、卖点提炼,语言也有用户思维。据说阿里AI还可以支持8种以上的文案风格,我们试选几条(见表9-1),看看在短文案领域资深文案是否还有能力与AI一较高下?表9-1文案风格粉妆类目·粉底液美妆类目粉底液文案风格AI文案资深文案特价促销风格大牌粉底液超低价,手慢无快手价·99元特价大牌粉底-耶搞笑风格粉底用得好,胜过去韩国女人打底·酷,高冷女神范暖心风格时间流过,你还是妈妈心中的宝贝奶茶流淌,最甜润的还是你的脸走心风格薄薄一层CC霜,瞬间化身小公主妈妈逆龄CC霜,母女同框美成双大家看出有什么区别了吗?海量产出、迅速出品和大数据匹配能力强是AI的优势,据说阿里AI文案无论是几个字的短标题,还是60字左右的商品描述,都可一键生成。最基础的短标题文案,阿里妈妈AI智能文案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秒2万条。话不说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字之外见功夫是资深文案的杀招。若两者结合,在AI海量出品的基础上,优中选优,结合文案人的多角度人性洞察,以及对文字的“阴阳属性”拿捏有度,相信可以为文案的高产和优产插上飞翔的翅膀。所以,AI应用普及化的趋势下,我们文案人在拥抱变化,吸收“黑科技”的同时,也要强化职业自信。我们虽然不敢以顶尖高手自居,但放眼当前仍敢大胆挑战各种AI型文案。不比出品速度,比走心度、传播力和销售力或许可以一试,比如上述PK中的“走心风格”短文案。AI产出的“薄薄一层CC霜,瞬间化身小公主”比较直观、表象。而我们的“妈妈逆龄CC霜,母女同框美成双”,创意洞察基于:一方面,很多都市女性为悦己者容往往一掷千金,却忽略了如何留驻妈妈的青春和美丽,以该产品为载体,激起女儿们对妈妈的愧疚补偿心理;另一方面,语言的对仗性和韵律感更强,更有画面感和人性温度。我们认为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心”,机器有“芯”;心可以创造“芯”,“芯”却不能完全代替“心”去思考。从群体来说大数据可以将人类消费行为的各种概率推算至极致;对个体来说,尤其是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跳出“群体性焦虑”的个体,其行为却非机器可以算度。诚如佛陀所言以利他人之心来利己,看似极少数、逆人性,实则顺天道。总之一个原则:以爱为起点、以心写就的东西不易过时。未来AI汹涌,文案职业会过时吗?我们认为不会,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亡!因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每个人的基础生存能力之一。未来写文案,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生存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琴棋书画、传武禅修类似的身心灵提升载体。毕竟能够将心中所思所感、每日趣闻逸事以文字语言畅快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酣畅淋漓、近乎于道的事。如果说未来AI对文案职业有影响,那就是:以后文案能力将从专职文案人迁徙到普罗大众。以后如果我们还要再写一本有关文案的书,书名很可能是《论一个非专职文案的文案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