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阶段,我们要做什么
①施测环境环境要求:
△安静整洁
△宽敞明亮
△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最理想的场地:具有单向玻璃或录像设备的专门的行为观察室。
然而,实际中,这种条件常常难以满足。
②座位安排
·实际中,由于条件所限,考官与受测者通常在同一房间内。因此,座位安排要合理。
不恰当的座位安排:
③材料
需要给考官准备什么呢?
文具、草稿纸、考官用试题、评分表、记录表等。
计时器、录音设备、摄像设备等。
④参测者分组
·分组人数:
每组人数6~8人为宜。人数太少,组员之间争论较少,讨论不易充分展开。而人数太多,则有可能因为组员之间分歧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无法完成任务;人数太多,评委难以观察,影响评价效果。
·受测者编号:
在需要指定发言顺序时,抽签决定受测者编号。
·分组原则:
工作性质和职位层级相近的受测者最好安排在同一组,以利于公平和比较。
·职位层级:包括下属数量、拥有资源规模、员工数量等,应尽量接近,避免把一些具有上下级关系或职位层级差异较大的受测者安排在同一组中,使职位较低的受测者没有表现机会或影响其能力的发挥。
其他需考虑的因素:
·年龄:注意不同年龄层次的搭配和比例,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年龄原因产生的谦让,影响评价效果。
·性别:如有女性参与,每组中的女性尽可能不少于两个,避免女性变成少数和弱势群体,或被其他男性测评对象以“LADY FIRST”理由推出做记录人或总结发言人,影响评价效果。
⑤评分者安排和培训
评分者构成:组织管理者、岗位管理者、HR部门负责人、人才测评专家。
评分者人数:4~6人
评分者培训:
·LGD及题目设计原理
·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绩效衡量指标和素质能力要求
·目标岗位的工作环境
·LGD评价维度及操作定义
·LGD行为观察方法和要点
·记录内容和方法
·评分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施阶段
·讨论前准备:
主持人宣读和讲解指导语,介绍LGD过程安排和相关要求,受测者阅读题目,进行独立思考,准备个人发言。5~10分钟。
·个人观点陈述:
受测者轮流发言,陈述个人观点,其他人不得打断。2~3分钟/人。
·小组自由讨论:
进行小组自由讨论,形成一致意见。30~40分钟。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考官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2~3分钟。
·提问或总结:
考官可就小组整体的讨论情况提出问题,请小组成员回答;或者小组成员就本组讨论情况或个人表现进行总结。
(三)评分阶段
考生退场后,考官们开始小组讨论:
1.评分方法
(1)总体评分法:对每名受测者的整场表现给出一个总分,一般采取10分制或100分制。
优点 有利于评分者对评价信息进行全面整合。
缺点 难以解释总分的具体含义,不同评分者评价标准不一。
(2)维度评分法:采用事先确定的评价维度(一般为6~7个),对每名受测者的每个评价维度都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
优点 标准统一,能够区分受测者的优劣势。
缺点:
·评分者工作量大,每名评分者要打的分数个数=维度数×受测者人数。
·容易出现趋中效应,分数区分小。
·在某些维度上缺少表现的受测者,难以评价。
维度评分法又可分为:①等级评分法
②行为检核法
③排序法
①等级评分法:首先将受测者的总体表现或各维度表现按照“优、良、中、差”分为四个等次,然后在各等次内按“上、中、下”分为三档,如“优上、优中、优下”,对应不同的分值,如分别对应9、8、7。
优点:扩大评分范围;使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辨别力;
二次聚焦策略:能将评分控制在较小的分数范围内,评价难度小。
缺点:易产生趋中效应;
评价者主观性难以克服。
②行为检核法:题目开发者在设计评分标准时,对每个评价维度,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可观察的典型行为表现作为评分标准,赋予每个行为相应的正分数或负分数。评价者只需观察和判断受测者“是”、“否”出现了相应的行为。
优点:标准清晰,可操作性强;
观察评价简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缺点:对评分表设计者要求很高,难以把握每个测评维度的所有关键行为;评分者只能受限于评分表;不能反映行为频次差异(如表4-2所示)。
表4-2 行为检核表示例
③排序法:将受测者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按照由最好到最差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赋予相应递减的分数,如7分到1分,然后依次加总每名受测者在所有维度上的分数,形成总分。
优点:操作简单,评价容易。
缺点:难以进行不同小组之间的比较;分数是顺序变量,分数差异只反映受测者的相对位次,不能反映受测者的水平差异。
2.分数合成与决策
(1)简单平均法:将所有评分者的评分求平均后,对各受测者的得分进行排序。
(6+6+5+7)/4=6
(2)讨论确定法:讨论结束后,评分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每个受测者的表现逐一进行讨论,评分者报告他们观察到的受测者的典型行为以及对其表现的评价,并充分交换意见,澄清分歧,进行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