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的评估标准可以从员工价值的评价、战略价值的评价和过程价值的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考量
一、员工价值的评价
员工是企业的数字化指标价值推动者,也是企业价值增涨的内驱力。员工价值的评价,主要在于核定薪酬数字化价值标准。那么该如何评价员工薪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呢?主要从战略指导、收入链条和价值确认三个原则对员工价值进行评价。
1.战略指导: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的指挥中枢,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大脑对于身体的作用。一个明确的战略不仅为企业指明了方向,还确保了所有员工的工作都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将战略规划与数字化指标相结合,更是让企业的发展路径变得清晰可见。
2.收入链条:
收入链条的原则是将每个产品的收入与形成该产品的所有活动和相关人员紧密关联。
以A产品为例,收入目标为1亿元,需10名员工共同实现。在产生8,000万元支出(含500万元员工薪酬和7,500万元管理支出)后,A产品净利润达2,000万元。员工平均薪酬为5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20%。这些数字反映A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员工效率,高薪酬和净利率分别可能暗示员工积极性与市场优势。
3.价值确认
价值确认的核心在于确保员工能够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员工的技能、经验和兴趣,以便为他们分配最适合的任务。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价值确认的重要性。假设一名员工被分配了撰写报告的任务,原定计划需要4个小时完成,核定价值为200元。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员工花费了5个小时才完成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主管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价值确认。即使员工最终完成了报告并达到了验收要求,但由于用时超过了预定计划,主管可以认为该员工在这项工作上效率不高。因此,在核定价值时仍按照原定的200元进行计算,以此提醒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提高效率。
二、战略价值的评价
战略价值的评价是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数字化指标达成率的深入剖析。这一评价的核心在于五大能力的综合分数。这五大能力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健康的基石,而战略规划数字化指标达成率则是衡量企业实际表现与预期目标之间差距的关键指标。
从财务思维的角度来看,战略规划数字化指标达成率是通过对比实际综合评分与规划综合评分来计算的。例如,如果规划的战略规划综合评分是30分,而实际综合评分达到了33分,那么达成率就是110%,这意味着企业已经超越了其既定的战略规划目标。
战略规划指标的设计同样重要,特别是盈利结构。盈利结构是指企业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数据,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费用率和实际税负率等。这些指标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进行精细调整。例如,如果企业规划的销售毛利率为80%,但同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为85%,那么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过程价值的评价
在企业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每一个流程和活动都是价值创造的载体。为了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价值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关注每个过程中员工的薪酬,还关注与过程相关的事件所产生的费用。
以电话销售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战略落地过程。每天,电话销售人员都会拨打大量电话以促成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薪酬和电话费用构成了过程价值的两大组成部分。假设每个电话销售人员每天的薪酬是300元,而每天的电话费用为100元,那么这个电话销售过程每天的总价值支出就是400元。
然而,仅仅计算过程的价值支出并不足以全面评估其效益。我们还需要考虑成单所带来的收入。假设每个成功的电话销售能带来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个过程在企业的过程控制数字化指标中被赋予了0.1%的权重,那么这次活动的实际价值就是100万元乘以0.1%,即1,00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电话销售过程每天的价值支出是400元,但一旦成功成单,其实际价值将远远超过这一支出。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哪些流程和活动是值得投入的,哪些可能需要优化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