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数字化是确保企业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石。所有企业决策都需要以数据为依据,并建立在稳固的底层逻辑之上。
一、战略达成的前提条件
企业战略达成的确是基于企业底层经济逻辑的通畅度和测算模型的合理性。这两者是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底层经济逻辑
每个企业的底层经济逻辑都是独特的,它反映了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行业特点以及管理者的决策风格。正如您所提到的,当企业的管理者展现出正直和简单的特质时,他们往往会吸引同样简单真诚的员工。这样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正是企业底层经济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种凝聚力足够强大时,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可能会超越同行业其他企业。
(二)测算模型
测算模型则是企业底层经济逻辑的具体体现。它通过对企业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将底层逻辑应用于测算模型时,管理者需要确保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战略达成测算数据
战略达成测算数据的确定需要结合企业信用评级,且必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在90%以上。这些数据之间需要相互印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战略达成数据的特点如下:
(一)以收入为基础
企业战略量化的核心依据是收入。收入增长率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企业的所有支出都是为了实现收入的增长。因此,企业的所有成本费用和资产采购都需要与收入进行关联分析。
(二)数据与业务关系的一致性
数据是对业务的量化反映,而业务则是实现目标的计划。这些计划需要财务数据作为支撑。例如,企业为了完成产品销售,需要采购原材料进行加工。这些业务活动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财务支出。因此,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必须始终保持一致。
(三)充分考虑时间成本
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时间成本,即财富的时间价值。例如,1999年的100万元与2022年的1,000万元相比,后者的价值显然是前者的10倍,这就是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增值。这个时间成本的概念在企业投入资产时需要加以应用。例如,如果2022年投资3,000万元,并在未来5年内每年回款1,000万元,同时企业的现金折现率按10%计算,那么企业的未来累计回款将达到5,000万元。这意味着5年后的3,000万元投资在现值上相当于2022年的3,791万元。因此,从财务思维角度看,这样的投资是可行的。
三、战略达成规划
战略达成规划是企业的发展蓝图,它像人的神经网络一样,是维系企业生命体征的关键。
(一)规划过程
规划的过程需要以战略测算数据为基础,对每个数据进行细致的规划设定。例如,企业的总收入可能来源于五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的平均收入是5,000万元,从而得出企业总收入为2.5亿元。此外,还需要考虑成本率(如60%)和费用率(如10%)等因素。这个规划过程需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和任务类型进行细分,并将其分解为直接任务和间接任务,分配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
(二)规划薪酬
规划到每个人的任务需要转化为相应的薪酬规划,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通过让员工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选拔人才,合理用人,并建立起动态的治理机制。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还能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