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摘自“浙江思想汇”直播分享)
自2013年服务至今,我们一直扮演川山甲战略思想库角色,为企业发展与融资创造价值。一直以来,川山甲以“和合共生”思考未来,担当中国供应链战略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为中国制造降本增效。
主持人:
2018年,实体经济遭遇寒冬,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幸存者该如何开源节流?
面对市场,企业除了可以在产品下工夫,还可以通过供应链整合全球资源,节约成本,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工业品流通举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本比我们低了40%以上。
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的价值。所以在中国做供应链的企业急需通过品牌布道、教育市场,让更多企业家发现它们。
在杭州有一家名叫“川山甲”的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做供应链服务,然而供应链品牌的建设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仅要技术,还要打造平台,在这之后呢?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更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需要顶级品牌专家的加持。
请问谢老师,为什么企业会找你来打造品牌图腾?给我们讲讲品牌背后的故事好吗?
谢佩伦:
我们有句话叫:“为真正的王者服务。”最初接触到这个项目是2013年,在多番接洽现场调研后,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有做王者品牌的潜能。
我们做了调研,发现深耕供应链领域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什么是供应链呢?供应链是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强调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大国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也是供应链的竞争,中国供应链还处在起步阶段。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明确提出供应链战略,供应链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
很多人意识到供应链解决的是采供两端的问题。然而,谁能够抓住矛盾?谁又能凭借领先的理念和技术穿透搭建平台呢?在国内,很多企业做不了平台,做得了平台的企业往往又缺乏技术支持。很少有企业既有先进理念,又能技术穿透搭建平台的。
川山甲是一家非常扎实的企业,从2008年就研究如何通过新管理、新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重构整个工业品供应链体系。
可以说,川山甲的产品基础做得很好,就缺商业模式的优化与品牌理念的塑造,怎样让品牌从点亮到图腾。
主持人:
谢老师,你为川山甲提出超级推广口号——“为中国制造降本增效”。效果是“超级平台,价值发力,超级用户驱动,川山甲主要板块落地”。请问谢老师,这句广告语提出来的时候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谢佩伦:
从2013年开始服务川山甲,川山甲董事长许总的原话:“我们一直担任川山甲战略智囊团的角色,为企业发展与融资创造价值。”比如,助力企业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企业中融资10亿元排名第二;助力企业获得新三板最具行业龙头潜质大奖和最具影响力挂牌公司等殊荣。
“和合共生”是川山甲的核心价值观(即先进理念),一直以来,川山甲以“和合共生”思考未来,担当中国供应链战略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在企业层面,我们为川山甲策划了企业口号——“川山互动 天下共甲”。在品牌层面,川山甲还需要一句品牌推广口号让品牌升天、营销落地。
主持人:
谢老师,你在提出“为中国制造降本增效”这句广告语的时候面临了哪些挑战呢?
谢佩伦:
挑战有很多,思考广告语,首先我们一定要直击问题、追问行业本质。
供应链最重要的是解决釆供两端及端到端的痛点问题。但核心用户和制造型供应商的痛点是不一样的。同时,这句广告语要囊括制造业不同产业的痛点。因为川山甲企业不只是涉足钢铁领域,还有汽车等领域。
广告语要任何人都听得懂,必须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还有很多挑战,比如为川山甲提过很多很棒的口号:“智慧供应链 采供联合体”“一键式降本增效供应链”……如何超越他们,如何让这句话更落地、更响亮,这都是挑战。
主持人:
谢老师,接下来你又是如何创作出“为中国制造降本增效”这句图腾口号的呢?
谢佩伦:
我们还是回到问题的本质上,谁最好地提出了问题,谁能提供解决之道,谁最有希望赢得品类,谁就最有希望成为图腾。
我们梳理川山甲在做的事情:以“供应链共生圈”的思想,指引中国新产业的方向,用技术穿透搭建“全渠道工业品B2B供应链服务平台”。
我们提出过:“为中国制造业重装系统、重构体系。”但是我们认为还要更进一步,直抵核心。
因此,我们洞察本质:这是一个效率成本至上的时代,归根结底还是效率成本之争。供应链的目标始终没有变:最快的时间与最低的成本。
我们分别针对核心用户与制造型供应商进行痛点与解决之道分析,这让广告语的创作变得豁然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