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HR开展人才规划的五项重点工作

深入理解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企业HR要界定公司战略,与公司高层沟通,了解公司未来发展的相关事项,包括如何达成及衡量。

(1)​ 公司在未来2~5年内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2)​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公司的业务单元面临的障碍有哪些?

(3)​ 怎样知道公司的业务单元是否成功?怎样衡量?

(4)​ 促成或者打断公司业务单元成功的核心成功因素有哪些?

(5)​ 将成功因素置于风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6)​ 在成长上面,当前和未来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企业HR需要了解业务单元的状态与公司高层对当前组织状态的看法,准确评估当前业务及组织的状态。

(1)​ 与竞争者相比,公司业务单元的优势(或者劣势)是什么?

(2)​ 公司的这一业务单元是如何帮助公司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的?

(3)​ 公司的主要弱项有哪些?

(4)​ 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5)​ 组织员工最近或者预计近期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第三,重点关注组织战略方面的人才风险。

企业面临的共通的风险包括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关键技能稀缺、关键能力脱节、业务发展亟须补充关键能力、退休潮的来临等。

在突出组织人才风险时,除了可以强调人才资源的动态性要求企业进行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外,还可以使用人才数据动态分析来揭示组织特有的公司战略与绩效方面的人才风险。

第四,企业HR要让短期、动态的人才规划构建获得业务领导的支持。企业的领导都承受着达到短期经营目标的巨大压力,因此,企业HR需要重点阐述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如何缓解这些压力、能够给企业领导带来哪些实惠。这些实惠包括:更好地进行人才决策,发现短期人事决策的长期意义;更好地提前选才,获得更高质量的员工;留住组织的核心员工;尽早识别组织不需要的员工或技能,并通过培训、调岗等措施提前应对,避免未来因过剩而减员。

识别落地战略所需的组织能力

HR可以与高管一起阐释战略执行优先需要的能力,并评估基于战略优先的重要性所需的每一种能力,提供所有列出的能力的相关重要性,绘制能力检视表,识别落地战略的核心关键能力。如表4-4所示。

表4-4能力检视表

核心战略1

核心战略2

核心战略3

总计

关键能力1

2

1

1

4

关键能力2

1

2

0

3

关键能力3

1

1

1

3

分数说明:2=需要赢:能力需要超越竞争者;1=需要发挥:需要行业相关的能力。

在识别组织能力的过程中,重点要分清楚:什么样的能力是推动长期竞争优势和收入增长的?什么样的能力是业务必需的,但能够低成本获得的?什么样的能力是组织独一无二的,并且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核心服务的?什么样的能力不再与组织的战略方向相一致的?

全面诊断和评估落地战略可能的人才风险

首先,需要诊断内部人才差距与冗余,识别与现有战略存在明显人才错位的业务领域。其中,哪些领域人才非常关键,但是存在严重的缺口;哪些领域人员为非核心关键人才,但供给过剩,存在严重冗余。

其次,利用人才流失分析矩阵,评估关键人才流失的风险。如表4-5所示。

表4-5人才流失分析矩阵

姓名:

人才流失可能性

人才重要程度

对企业来说,战略型人才和核心人才,人才的重要程度高,而那些非核心人才或者部分必备人才,人才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可以借助表4-6对人才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类评估。

表4-6人才分类矩阵表

战略型人才 (高)

必备人才(中)

推动长期竞争优势和收入增长

特点:特殊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在内外部显而易见;直接影响收入或业务表现

业务必需的,但能够低成本获得

特点:无专业技能或知识;对业务的影响有限;无外部客户接触点

核心人才(高)

非核心人才(低)

是组织独一无二的,并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人员

特点:对战略或流程的执行是必要的;不能直接转移到其他组织;对于收入的直接影响有限

能力不再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特点:战略升级后变成冗余人员;有限的公司内部/外部接触点

在人才流失可能性评估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四个指标的情况:外部市场薪酬支付情况、未来组织内外部的职业机会、个人能力展现的情况、直接上级的评估反馈。

最后,要重视外部人才供给风险的评估。企业HR可以通过理解和评估如下要点来评估外部人才供给存在的风险。

(1)​ 关键技能领域中的劳动力规模和市场需求。

(2)​ 企业的战略紧迫度及预期的增长速度。

(3)​ 企业内外部的人才流失率。

(4)​ 人才竞争对手的数量。

(5)​ 薪酬竞争力。

(6)​ 高校学生数量。

(7)​ 过往招聘工作的投入与成果。

制定解决风险及差距的人才策略

企业HR在正确理解公司战略,准确把握落地战略所需的组织能力及存在的人才风险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确定资源投入的优先级别,并针对优先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策略。同时,对相关策略可能存在的潜在障碍进行识别和管理。

建立组织保障和指标监控体系,追踪计划实施情况

为确保人才供应链长期持续健康运作,企业必须建立组织保障,确保相关人员共同维系,不能让人力资源部单枪匹马地完成,直线经理及业务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视为己任。如表4-7所示。

表4-7人才管理的组织分工示例

人员类别

主要职责

高层管理人员

1.​ 传达并解释战略目标、经营重点和绩效衡量的标准

2.​ 积极、持续地强调人才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3.​ 为实现目标提供资源保证,包括为培训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

4.​ 同部门经理进行一对一的面谈,讨论并帮助部门经理制定人才发展计划

5.​ 为部门经理提供持续的绩效反馈与辅导

6.​ 对相关绩效、晋升等情况进行审批

人力资源部

1.​ 维护、沟通人才管理的日程安排,对系统进行维护、评审和调整

2.​ 开展相关培训,确保所有员工对人才发展系统有明确的认识

3.​ 确保人才计划和其他人力资源系统协调一致

4.​ 确保各级管理者与所有员工进行了一对一的双向沟通,确保公司的晋升结果、绩效工资、薪酬调整是公正统一的,确保劳资矛盾得到及时公正的化解

5.​ 组织、指导、检查与监控相关活动

6.​ 受理员工关于人才发展的投诉活动,并提交相关的调查说明文件

业务管理人员

1.​ 同员工进行面谈,讨论并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 提供持续的反馈与辅导

3.​ 定期按公司要求进行绩效及晋升考核资料审核

4.​ 按时提供书面绩效及晋升管理资料

在明确组织分工保障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人才发展指标检测机制,建立动态的监控指标体系;在日常应用及实施中,通过动态跟踪及过程监控的方法,寻求影响人才发展的真正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人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与战略业务目标的循环。动态监控指标示比如表4-8所示。

表4-8动态监控指标体系表

主题

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

指标类别

提高整体人均效能

人均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销售队伍人数

固定项

人均利润

利润/销售队伍人数

可调整项

人均服务效能

销售队伍人数/部门人数

可调整项

人力成本效能

营业收入/薪酬福利总成本

固定项

完善核心人才供应体系,提升队伍技能发展及培训的质量和数量

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完成率

实际培养工作完成情况/计划培养计划

固定项

员工轮岗计划完成率

实际轮岗员工/计划轮岗员工

可调整项

任职资格达标率

达标人数/总人数

固定项

人均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年初员工人数+年末员工人数)/2]

可调整项

年度培训计划达标率

实际培训时长/计划培训时长

可调整项

员工培训考核通过率

通过考核人数/参与考核总人数×100%

可调整项

提高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激发管理人员对核心人才的培养

员工满意度

第三方调研

固定项

员工敬业度

第三方调研

可调整项

核心人才比例

核心人才/员工总数

可调整项

核心岗位人员到位率

核心岗位期末人数/核心岗位总编制数×100%

固定项

核心员工流失率

核心员工离职人数/核心员工总人数×100%

可调整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