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品牌是中国品牌的必由之路

图腾品牌应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信仰。品质上求真,品行中行善,品味上爱美,带来美好生活、自由快乐,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所以,中国品牌不会再只针对人性的弱点(七宗罪:傲慢、虚荣、嫉妒、怠惰、暴怒、贪婪、饕餮、色欲)做魔鬼式营销。

中国品牌终会明白应该大做特做激励人心、点亮世界、关照天下的英雄式、圣贤式的图腾品牌营销。图腾品牌是有大使命、大愿景、大格局、大关照的品牌。

图腾的隐形主线:共业,共愿,英雄,神明。

念念不绝的愿望,就是不灭的神明。谁能承载共业与共愿,谁就成为英雄与神明。

“首先,你要肯定和赞美自己的愿望。保持这个愿望,直到这个愿望成为‘共愿’,奇迹就会发生!”

每一个英雄,代表着一种“共业”;每一个神明,代表着一种“共愿”;每一个先知,代表着一种“共觉”;每一个圣人,代表着一种“共道”;每一个平台,代表着一种“共享”。

每一个生态,代表着一种“共生”“神是人造的”,总需要寄托承载这些“共愿”的神明。比如妈祖,原型是一个28岁就死了的姑娘,但她身上寄托着“出海的渔民平安回来”的共愿。人们向妈祖求告,也是向世世代代、千千万万有着共同愿望的人伸出链接。比如关羽原型虽然败走麦城,但他身上寄托着民间武圣乃至财神的共愿。

1997年笔者就在“海尔中国造”的宣告片中提出“共享”的文化图腾

一个时代,一个大事业,一个大企业,就是一场“共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就是一场“共业”。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时势就是一场共业,而英雄,是在那场共业中承担并代表了“共愿”的那个人;英雄成了共愿的皈依。于是,他的名字成为了旗帜与象征,超过了他本人的生物学意义。英雄在与追随者与反对者的复杂互动里完成了一场“共业”。

这是一个在混沌里孕变良久,逐渐分明,然后突然之间头角峥嵘显露的过程。如果这“共业”够大,那么承载“共愿”的那个人,就会成为世人的神明、世人的图腾。

我们正处在消费大升级的时代,消费升级其实是价值观的升级、文化的升级、文明的升级。

美国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中宣告:“人类进步的故事是一个乐观主义的故事,并非没有苦难,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令人震惊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我们能洞悉与化解这个时代的矛盾与问题吗?

我们能平息这个时代的焦虑吗?

我们能复兴一带一路亚欧非千年文化认同体系吗?

我们能创造新时代的文化图腾吗?

当今世界这种社会矛盾和文化焦虑的紧张关系尤其显著,它应成为图腾品牌诞生的土壤。那么,为什么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中国,至今很少诞生堪称为图腾的品牌?怎样从品牌无魂到文化图腾?怎样才能成为图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