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943年提出的,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而不会带来满意感。
(三)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会主观地将付出的劳动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这说明人的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有关。
公平理论的主要作用是:
(1)荣誉奖项标准的制订要公平,标准的公平影响着员工争取荣誉奖项的积极性。
(2)荣誉奖项的奖励方法要公平,要注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员工体会到被重视,品味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这一原则在很多企业没有得到重视,如年会上抽奖的奖品额度高于优秀员工的奖励额度,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