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文化模型

许多学者和咨询专家,选取一系列他们认为最能把一个企业同另一个企业区分开来的文化因素,并据此建立了许多企业文化的模型。因为他们选取了不同的文化因素系列,所建的模型也各不相同。每一个模型可能就像是一面透镜,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有趣的角度去观察一个企业。

企业文化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影响了很多管理要素,同时也受很多管理要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厘清文化概念的层次与结构,管理学界提出了如下几个结构图示。

(一)企业文化冰山图

由美国学者帕米拉·路易斯(Pamela S.Lewis)、斯蒂芬·古德曼(Stephen H.Goodman)和波特利西亚(Patricia M.Fandt)提出,企业文化有两种基本的构成成分,表面的、看得见的东西是具体行为,而支持这些具体行为的是深层次的东西,是企业员工心灵深处看不见的观念、共有价值观、宗旨和行为标准。

(二)企业文化同心圆图

由加拿大学者佩格·纽豪热(Peg G.Neuhauser)、佩·本德(Pay Bender)、科可·斯特姆斯伯格(Krik L.Stromsberg)提出。同心圆图说明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最深层)是企业的共有观念和价值观;第二层次(中间层)是企业的具体行为和习惯;第三层次是简单易见的企业标识、文字等。

(三)企业文化陀螺模型

企业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制度、行为、器物层都要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企业文化也是动态的。人们用“文化陀螺”来描述这一动态文化。该陀螺的转轴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同心圆”模型的理念层;而陀螺的惯性盘层是制度层、行为层和器物层。

该模型揭示了文化的三个特点:

1.陀螺具有动态的适应能力。

2.陀螺旋转的速度决定了其稳定性。

3.陀螺的质量越大越稳定。

总之,这些结构图式的文化模型,是对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的形象说明,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与企业文化相作用的众多管理要素,我们从认知角度出发,把这些要素分层归类为:看得见、听得着、想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