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计划执行完之后,需要按预定的程序进行绩效改进考评。通常,绩效改进考评作为绩效考评的特殊场景单独执行,与例行的绩效考评区隔管理。通常,绩效改进考评要经历四个阶段,如图 5-2 所示。
图 5-2 绩效改进考评流程示意图
绩效改进计划执行完之后,需要按预定的程序进行绩效改进考评。通常,绩效改进考评作为绩效考评的特殊场景单独执行,与例行的绩效考评区隔管理。通常,绩效改进考评要经历四个阶段,如图 5-2 所示。
图 5-2 绩效改进考评流程示意图
一、绩效改进数据收集
对绩效改进考评来说,客观、公平、公正是基本的原则。客观就是要基于事实、数据说话,所以收集数据是首要任务。具体数据的收集,需要根据绩效改进计划中制定的具体指标或工作事项而定。
运营类绩效改进。在本章第二节“绩效改进计划”中,在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的时候,已经分解到了“计划采取行动”,非常具体。如果这些行动的衡量指标是运营类指标,其数据通常获取起来比较方便,通过信息系统或手工统计可以得到。当然,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有信息系统的必须从系统获取,没有信息系统的通过手工统计得到。
非运营类绩效改进。有些员工的绩效改进计划是任务型或项目型的,在日常的运营体系中无法获取有效的数据,在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的时候需要明确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口径等,在数据收集阶段按约定的方法、方式去收集即可。还有一类,员工本身是管理者,改进的方向可能是管理技能的提升或专业知识的增加,没有固定的渠道获取数据,需要通过约定的人员、途径进行数据的收集。
在本章第三节“绩效改进实施”中强调要做好绩效改进记录,对绩效改进数据收集来说,它是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对于非运营类绩效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关键事件表现的记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绩效改进自评
绩效改进考评中关键的一环是员工的自评,这与正常的绩效考评是一致的。让员工自评有几个目的:第一,体现平等的原则,让员工有进行自我陈述的机会;第二,通过员工的自评,有时候会挖掘到一些平时没有观察到或没有记录下来的信息,当然,员工自评可能有真有假,需要认真审视;第三,员工的自评也可以反映其自我认知水平,也是对员工侧面的考察。
员工自评的数据收集以员工自行收集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直接主管求助,以便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在提交自评的时候,对于一些关键事项可以提交相关的作业文档作为支撑性说明文件。绩效改进考评表基于绩效改进计划表的信息进行拓展,如表 5-2 所示。
员工自评主要填写“评分”栏位,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补充。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评分栏位可以拆分成多个栏位,包括员工自评分数、初评分数等,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化处理。
三、绩效改进初评
初评由导师或直接主管负责,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置双重审核。对于员工自评,如果是运营类绩效改进的“计划采取行动”对应的衡量指标,由于有信息系统或手工统计报表的支撑,导师、直接主管审核起来就比较容易,复核数据是否一致即可。如果是非运营类绩效改进的“计划采取行动”对应的衡量指标,审核起来就比较困难,依赖于导师、直接主管平时做的绩效改进记录,包括关键事件表现的记录、绩效改进审视的记录等。
在实际操作中,导师、直接主管在进行初评时,通常都与员工就绩效改进计划的结果进行坦诚的沟通,听取员工的反馈,以便全面地了解员工,获得更充分的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章第二节“绩效改进计划”中提到“如果员工本身就是
管理者,但是在管理技能上有所欠缺,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则作为主要的赋能主体,负责辅助员工快速提升管理技能”。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由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负责初评,反馈员工的实际表现;直接主管参与初评,尽可能全面地评价员工的表现。
四、绩效改进评议
绩效改进评议采取小组评议的方式,由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组织,评议小组成员通常有间接主管、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关联业务人员、直接主管、导师等,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对于已经有类似于华为公司行政管理团队的企业,可以将评议小组与行政管理团队结合起来运作,对于暂时没有类似组织的企业,评议小组可以单独运作。
绩效改进评议针对前期员工自评、导师或直接主管初评的信息进行评议,关联业务人员参与其中,反馈在实际工作协同中的情况,作为辅助决策的参考意见。评议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原则上少数服从多数,特殊场景下可以由评议小组负责人(如间接主管)启用一票否决制,小组成员对结果仍持有异议的,可以向更高层级的评议组织申诉。通常,绩效改进评议的结果就是最终的结果,在这种场景下,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做员工申诉管理等工作。
若绩效改进对象是管理者,在进行评议时则需要听取其直接下属的信息反馈,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并非虚言,在对管理者的管理上,需要更加审慎。
绩效评议的结果由直接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反馈,基于评议的结果沟通未来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