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章,第一章至第三章由赵成执笔,第四章至第八章由徐均颂执笔。第一章是基础知识导入。从第二章开始本书阐述了绩效管理端到端拉通的流程,涵盖目标制定、执行管理、考评管理、改进管理和结果应用,这是绩效管理的主流程。第七章介绍质量运营管理,它对绩效管理起到补充和支撑作用。第八章讲述组织保障与文化赋能,它是绩效管理体系得以平稳运行的基础。另外,我们将相关的“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管理工具箱”放到附录中,方便读者查阅。
第一章,从绩效管理到集成绩效管理。回答绩效管理是什么、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开始,也是用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另外,我们在附录 A、附录 B 中展现“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管理工具箱”内容,作为补充阅读。经过管理学先贤们的不断努力,绩效管理领域已经发展出很多优秀的管理工具,包括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BSC)、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 Prism)、KPI、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等。这些工具各有优劣势,也都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我们需要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展望绩效管理的未来,寻找更好的出路。
第二章,集成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集成绩效管理的源头,从战略解码开始,目标被层层分解到个人,并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建立起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上承战略,下接业务运营,流程作为媒介贯穿其中。
第三章,集成绩效管理:执行管理。目标制定后,管理者不能被动等待考评周期结束时自然有一个好的结果。执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绩效辅导、绩效审视和绩效变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绩效辅导,这是提升组织能力的重要抓手。
第四章,集成绩效管理:考评管理。执行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考评管理则是价值评估,无论执行效果是好还是不那么理想,都需要在这个阶段“过过秤”。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估完成后管理者需要与被评估对象沟通,同时,开通申诉渠道,以免员工遭受不公正对待,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公平、公正地运行。
第五章,集成绩效管理:改进管理。考评打分,不可避免有高分、有低分,即使员工暂时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也不代表今后没有改进空间。如何改进?这需要从绩效改进计划入手:首先,通过绩效分析帮助员工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然后,跟进计划执行情况,并实时进行反馈;最后,依据改进计划进行验收,评估最终的结果。
第六章,集成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绩效评价和改进评价的结果都会被应用起来,包括不合格者调整、薪酬福利和人才发展。
第七章,质量运营管理。绩效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面对众多的过程指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不可忽视的是,过程监控不好结果就很难有保障。参考华为公司质量运营的实践,我们将质量运营管理纳入管理的范畴,以更好地支撑绩效目标的达成。
第八章,组织保障与文化赋能。再好的方法、工具也需要有组织来承载,否则都是空谈。如何搭建合适的组织来支撑集成绩效管理落地?集成绩效管理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如何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我们会在最后一章中给出建设性方案,为读者提供“操作指南”,助力集成绩效管理成功落地。
我们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力求以实战视角展开阐述,融合了在华为公司推动变革的经验、中小型企业的实践经验及近年来做咨询的经验,目的是更贴近读者的业务场景,满足“拿来即用”的需求。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发展阶段、运作模式等存在差异,方案不适配在所难免。从过往实践经验来看,管理方法、工具的导入切忌生搬硬套,这往往也是失败的根源,只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方案才能成功。我们诚挚希望本书提供的方法、工具和案例对读者有所启发,助力企业持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