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数量
数量测算与战略挂钩
案例:企业今年100亿营收配1000人,明年120亿需测算各部门人数。前台部门(如销售)按营收增长比例配置,后台部门(人力/财务)按工作量增加配置
举例:销售部人均背100万指标,新增200万业绩需评估增配1-2人;财务部100亿规模配20人,120亿可能只需增2-3人
2.人才质量(盘点深水区)
三大核心要素:
l 绩效:评估"过去能不能"(历史成果)
l 能力:评估"现在能不能"(当前胜任力)
l 潜力:评估"未来能不能"(通过行为模式预判)
l 案例:某员工能力强但未任总经理,通过行为习惯判断为储备人选
l 辅助维度:性格、内驱力、价值观、个人特质
3.人才结构
关键结构维度:
l 年龄结构:如国企干部要求40岁/35岁以下
l 层级结构: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占比
l 性别结构:行业差异(服装业女多男少,建筑业男多女少)
l 前后台配置:前台(赚钱部门)应多于后台(花钱部门)
l 案例:某企业后台人数超前台,需优化调整
4.人才准备度
评估标准:
l 厚度:储备人数(如储备3名店长应对开3家店)
l 宽度:岗位覆盖度(关键岗位均有后备)
l 深度:成熟度("七成熟"即可上岗,五成熟需1-2年培养)
l 举例:店长候选人70%达标可直接任用,50%达标需继续培养
总结:
四要素需综合考量:数量匹配战略、质量聚焦"过去-现在-未来"、结构优化配置、准备度确保梯队厚度。企业需根据发展阶段调整侧重点(如成熟企业优先优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