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心理测评技术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科学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中国梦”内涵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我个人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中国梦”专题研究重要问题之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建立健康型社会(Healthy Society)是一个探索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重要途径。开展健康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包括身心健康、胜任发展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的探索。以如何激励我国民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为主线,从历史、哲学和历代民众社会心理发展历程的视角,联合学术界管理、信息、民族、教育和科技创新专家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探讨,完全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成果的支撑。

本书作者邢雷博士,是一位健康型组织的研究学者。记得200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骨干,在咨询界的组织文化建设、胜任特征评价领域已经有了较深厚的积累,为了解决管理咨询实践中的一些心理学焦点问题,他通过艰苦的努力成为我在中国科学院课题组里的一名脱产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把管理学和心理学在科研工作中进行了很好的跨领域结合,先后参加了我主持的“国家航天员二期选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教育部人文社会基地重大项目《企业并购中组织文化的评估及干预模式》研究。他还积极推进我带领的科研团队和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联合成立了健康型组织研究院,并协助我顺利完成国家员工援助师进入国家职业大典的申请工作。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多年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之余,最近和他领导的咨询团队又推出了这样一本独具特色的图书,试图通过漫画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推广心理测评技术,这应该是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打开的一本心理学。”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应该是我们健康型社会建设,特别是“胜任发展”方面的一个独具匠心的创造!大家知道,评价中心技术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军事作战和人才选拔苦于缺乏直观、综合型手段和方法来测评被试在各测试目标上的表现。但经过军队、企业组织的大量实践与心理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无论在内容结构维度,还是操作性行为描述上,评价中心技术均能较好地测评出被试的胜任特征模型。我多年从事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经历中时常遇到,一些实践部门的管理者虽然认可评价中心技术的价值与功用,但在实际的人才评价工作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难以驾驭。于是,在取舍和权衡后,多半放弃使用这一技术,未免可惜与遗憾。市面上关于人才测评的书籍中,评价中心技术往往仅作为其中一部分章节,鲜有专著对其进行专门介绍;而评价中心的研究文献虽有不少,但这大多又是专业学术文章,让一些实践管理者望而生畏。今晚是农历八月十五,当本书的样稿摆在我办公桌前时,不禁令人眼睛一亮,这难道不是让我们实践管理者和心理测评专业人员实现相互了解的一个途径,并让我们找到了促进人们实现职业梦的可贵尝试吗?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学角度看,本书力求体现出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注重测评技术介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本书是邢雷博士所带领的团队在人才测评领域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匠心独运,内容周详,形式新颖。为了满足实践管理者的需求,本书又采用了问题导向、理论提升、实际操作的书写途径,力图让读者学习后,能运用于工作实践。希望这种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能获得理论验证的结果。也希望该书能成为一本有效的教学参考和培训用书。

始生之物,难免有瑕疵纰漏。但是,对于这些一直奋斗在咨询实践一线的咨询专业人员,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包容和支持这些可贵的探索。同时,我也希望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科学严谨的精神而不懈怠,越走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中国科学院学部社会心理学调研中心主任

国家员工援助计划(EAP)课程发展中心主任

2013年中秋节,北京奥林匹克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