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员效率方面的五大损耗

1、管理损耗

所谓管理损耗就是指如材料、零件等待(采购或搬送的延迟)、指示等待(计划的安排)及故障修理等待等,即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和要求造成人员效率的损耗。

2、动作损耗

动作损耗包括由于不经济的作业动作造成的损耗、技能差异造成的损耗及(区域、物品)布局不合理而引起的步行损耗等。

如果从作业动作的经济性来考察动作损耗,我们可以看到如步行、转身、弯腰、曲背、提脚、单手或双手等待、动作过大等都是动作损耗。看似是小事,但是不可否认,在任何的生产现场动作浪费无疑是最大量存在而且最容易被忽视的。有些生产现场,员工的作业像太极拳或电影里的慢动作,没有节奏感,看起来懒洋洋的没有生气。

要解决作业动作浪费问题,借助于IE(工业工程)手法是很有必要的。

3、生产组织损耗

生产组织损耗是指多工序之间、多作业台之间的等待损耗及流水线生产中的工序作业时间不平衡所造成的损耗。本章第二节的图5-1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即由于生产线的线速度设置是由瓶颈工序的作业时间决定的,其他工序的作业时间较少,造成人工的等待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作业者的熟练度不够或者个人能力差异,还会出现相应的损耗。

4、搬送的损耗

搬送看上去是必需的,但实际上却是无价值的,如零件或成品的搬送等。我们可以从缩短搬送距离、提高运载效率、改善搬运工具等多个方面来减少搬送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5、检查、测量及调整损耗

为了防止不良品的产生和不良品流出到下一道工序或客户手中,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地对零件或产品进行检查、测量和调整,造成了作业时间的浪费。

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则需要设置越多的检查、测量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改进生产办法或强化对生产过程4M条件的控制,消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六、材料投入等方面的三大损耗

1、材料等投入损耗

材料投入损耗是指某些特定的生产过程中,材料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重量和数量)的差额。

如冲压及切削加工等,产品的重量总是小于投入素材的重量。我们看到,有些时候这个损耗可以达到80%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只要你能留意这一类损耗,事实上解决这类损耗的方法是很简单的。

笔者通过对许多企业观测后发现,越是大型企业这类损耗越严重。

2、工、夹具损耗

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工具、夹具等的制作、维修、损坏甚至丢失而产生的各种费用就是工具、夹具损耗。

生产活动所需的其他消耗品,如切削油、药品、交换用易耗零件等也包括在工具、夹具损耗之中。

事实上,除了正常的使用消耗之外,工具、夹具的丢失也不能忽视,一些管理混乱的企业为此伤透脑筋。而且,这类损耗很容易被忽视,如果给予足够的关注(进行统计和分析),你将会大吃一惊。

3、能源损耗

能源损耗是指电力、燃料、蒸汽、压缩空气、水资源等的浪费。只要我们从细微处着眼,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就一定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减少能源损耗还是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