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药品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的特点,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药品市场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市场化。从药品准入到产品标准乃至价格,都要受到管制。所以,药品市场受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混合机制规范,其运行规律难以捉摸并充满不确定性。医药产业从来都不是也不会是完全市场行为,因为这个产业肩负着诸多无法替代的社会责任。
药品价值实现流程图见图1所示。
图1 药品价值实现流程图
(2)药品市场产业生态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和管控方面,不像其他产品经营生态仅仅有原料供应者、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或法人,或个人)。医药产业生态从准入方面看,有候选药品临床前后的多个审批阶段直至取得生产批件;从监管方面看,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等多个规范性标准,市场运行包括从制药企业到医药商业再到医疗机构(或药店)直至患者;从支付方式方面看,有各类保险机构和医疗保险、政府部门。
医药产业生态图见图2所示。
图2 医药产业生态图
这还不包括各类药品研发机构、临床试验业务(CRO)、合同加工外包(CMO)、专业智库、各类专业协会等。这些利益主体无疑会影响药企经营并增加复杂性。
(3)在许多产业中不是第一名至少是前三名就难以生存,而医药产业具有很多、很强的市场细分,只要在某个细分领域独占鳌头就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就可以生存并发展。医药市场除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十几种治疗领域外,每个领域又有非常多的横向和纵向细分。
(4)药品与具体治疗者的身体、情绪状态及遗传基因有关,药品的疗效乃至安全性与医生具体的处方、用药指导有关,影响因素众多而紊乱,总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其他产业则要好得多。
(5)原创性的医药新技术、新产品,从立项到产品上市需要8~12年时间,就是Me-Better非原创技术也要5~8年时间才可以市场化,这是其他产业无法想象的长周期。
(6) 药品价值实现过程不像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医院治疗患者使用药品就是实际购买者,但不是决定用药者,大部分购药款由保险公司支付,前提是患者必须购买医疗保险,而价格由医院决定,前提是医院从国家集中采购系统进药并由集采系统决定进药价格。这样就造成使用者基本无权决定用什么药,也无权决定价格和付款,而其它产品使用者就是购买者或其他亲友,使用者或购买者就是付款者和定价者。药品行业用药者往往是通过缴纳医疗保险来获得治疗和用药,决定用什么药的往往不是用药者而是医生,药品价格也往往由医疗机构决定,而药品招标、集采等活动对药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7)药品的价格组成中不像普通商品是“财务/会计”意义上的成本加利润和税而产生,其中包含了较大比例的研发费用。在药品研发费用中,也不仅仅是这个药品从初期设计到上市投入费用的总额,往往还包括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费用,特别是候选药品失败的“沉没成本”,这是一般产品无法比拟的。
药品成本组成同心圆见图3所示。
图3 药品成本组成同心圆
药企只有对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性因素和个性特点有深度认知,才能够用好、用足特定环境下的各种资源,同时在医药产业特殊规律指导下发挥内部资源的最大价值和协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