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和思考对于药企的重生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将这种思考和认知付诸行动才会带来预知的结果,这时战略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在改善经营上,一家药企可以增加资金资源,可以购买新技术、新产品,可以聘请高水平人才,可以更新换代技术装备,但这都是个别环节,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状况,而要实现根本性、全局性转型,一定是战略的重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因为战略在企业大规模转型期必定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用战略凝聚共识。战略一定是在客观、系统分析环境中风险与机遇、内部资源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形成的,将确定一家药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未来方向在哪里,从现状出发实现目标的路线和资源。这样就可以凝聚整个药企的共识,任何单独一个领域很难凝聚全员共识。
(2)知进退、减少弯路。企业有战略与没有战略,无论是在境界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可以感觉到差别,无论是处于结果还是处于出发处更是不同。成功的企业和方法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成功企业的基本思考方法是以终为始。因为在方向都没有的情况下,所有的能量都是毫无意义的,能量和方向在一起才是作用力,战略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向,给你一个方向感。有了战略,企业就可以选择在哪个领域做,怎么做,知进退,减少弯路,有限的资源就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未来看现在的企业有战略,从现在顺着往前走的企业没有战略。
(3)集中资源。如果你有战略,就会将资源集中投入实现战略的过程中,战略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相对于比较分散资源或资源不足的竞争对手而言,你的成功性就会更大。如果你没有战略,就会是今天是这样,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那么这就是最典型的没有战略。一窝蜂而上,什么流行就做什么,永远在跟风,永远赶下一个潮流,这是典型的机会导向。与起步时基础和资源差不多的药企比较起来,有战略的药企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4)增强内外部一致性。第二、三条是说如果企业没有战略,会见机会就上,左右摇摆,难以集中资源。而本条则是说如果没有战略,企业内部运营和资源配置就难有一致性,仅仅依靠战略、流程和领导人指令难以保证员工及各业务单元从内心就有一致性,而没有一致性的企业,资源再多在实现战略目标上都会输给内外部一致性强的药企。
依靠战略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增强内外一致性,制度和流程也有源头。
(5)改善预见性和计划性。正因为有战略,企业就会定期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资源分析,进行战略盘点,就会改进企业发展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所以才会形成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