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情感(affect)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这个总括概念中包括了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情绪(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心境(mood)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它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而是影响着一个人整个行为表现,使人的一切行为在一定时间内都带有特定的情绪色彩。
情绪是对人(工作的时候看到朋友会让你感到很高兴)或事件(和一个粗鲁的顾客打交道会令你气愤)的反应。当你对某件事感到快乐时,对某个人感到愤怒时,害怕某样东西时,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相反,心境则并不指向人或事件。但是,当你不关注产生感觉的事件或客体时,情绪就会转变为心境。并且,出于同样原因,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心境都会让你对某一事件的反应更加情绪化。因此,当你的同事对你与客户的谈话方式提出批评时,你可能会对他感到愤怒。也就是说,你针对一个具体的客体(你的同事)表明你的情绪(愤怒)。但是,当具体的情绪烟消云散,你或许只是整体上感觉有些沮丧。你不能把这种感觉归因于任何一个单独事件,你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接下来,你或许对其他的事件反应过度。这种情感状态描述的就是心境。
来我们公司有事吗?也不事先告诉我。
我是上帝!你们怎么为上帝服务的?!
这也太不讲理了!
情绪有哪些?
情绪有几十种之多,例如,愤怒、热情、羡慕、害怕、挫败、失望、困窘、厌恶、快乐、憎恨、希望、嫉妒、欢快、热爱、骄傲、惊奇、悲伤等。
心境有哪些?
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
首先,如上图所示,情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情绪和心境。
其次,情绪与心境是不同的。情绪更有可能被具体事件引起,并且比心境更迅捷。例如,与心境不同,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很清楚地表露出来(愤怒、厌恶)。研究人员推测,情绪更加具有行动导向——引导我们立即采取行动,而心境更具有认知性,会让我们思考或沉思。
最后,情绪和心境可以互相影响。例如,强烈而深入的情绪会转化为心境:得到你梦想中的工作会让你产生高兴的情绪,但同时也会让你连续几天都有一个好的心境。同样,如果你心境好或不好,就会有一个更激烈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这要甚于它所产生的其他影响。例如,如果你心境很糟,就会对同事的评论暴跳如雷,而通常情况下,只是适度的反应。因为情绪和心境可以相互影响。
虽然情感、情绪和心境在理论上是分离的,但在实践中,这些差异并不十分清晰。事实上,在一些领域,研究人员更多研究的是心境,而在另一些领域,则主要是情绪。
二、情绪的特点
1.情绪不是自发产生,而是由刺激引起的
引起刺激的情绪,有时是外在的、具体可见的。例如,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人、事、物这些外在刺激,都会引发情绪。
44.17 %
有时是内在的、含而不露的。例如,对去世亲友的思念,想起往事历历在目,感觉痛苦不已,潸然泪下。
只不过,不同人面对相同的刺激,未必会引发同样的情绪状态。例如,同样都面对癌症,不同患者的表现却十分不同。这种差异,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有关,也与个人经历有关。
2.情绪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
个体对情绪的体验是主观的,是一种自我感受过程,它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他人只能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行为和表现,来推测个体的情绪状态。
3.情绪会有相应的外部表现
伴随情绪同时出现的,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语调等。人们的主观体验常常与外部表现之间存在着固定联系,例如,愉快的体验常常伴随着神采飞扬的笑脸和手舞足蹈的行为;与悲哀体验相伴随的常常是痛苦流泪和捶胸顿足。因此,对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这些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观察和识别,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鉴别情绪。
4.情绪有其生理基础
情绪会引发特定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下丘脑、外周神经系统、内外分泌腺等。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情绪的生理反应常常是个体无法控制的,测谎仪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来,通过测量脉搏、心率、呼吸频率、皮肤电流等,来记录人们说谎时的细微情绪变化。
所有的情绪都始于大脑的边缘系统,它只有核桃那么大,并且靠近脑干。当边缘系统相对不活动时,人们最为高兴(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当边缘系统“运行”时,消极情绪(如愤怒和愧疚),就会超越积极情绪。总体而言,边缘系统是我们解释事件的一面透镜。当它处于活动状态时,人们容易以消极的眼光看待事情;当它处于非活动状态时,人们对信息的解释就会更加积极。
每个人的边缘系统都是不同的。中度沮丧的人的边缘系统更活跃,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消极信息时。女性的边缘系统比男性更活跃。有人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受影响,变得沮丧,更容易与孩子们建立情感纽带。当然,这些只是统计学上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表明所有容易沮丧的人都是女性,或者男性不可能与孩子们建立纽带。
5.情绪强度具有个体差异
情绪的强度:
面对激发情绪的同样刺激,个体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时是因为个体的人格特点,另一些时候则是工作的需要。
人们在情绪表达强度的内在能力上存在差异。一些人很少变得愤怒,从不会暴跳如雷;而另一些情绪化的人,快乐时会欣喜若狂,悲伤时就痛不欲生。
不同职业对人们的情绪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中交通管制员、外科医生、法官的工作要求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沉着冷静,即使是在压力情境下也要如此。
相反,演员这类职业则依赖于在必要时改变情绪强度的能力。
6.情绪需要耗费一定的心理能量
情绪的表达需要耗费一定的心理能量,员工是否符合一项工作的情绪要求,不仅取决于该工作需要人们展示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展示这种情绪的强度,而且取决于情绪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例如,一个安静而保守的人,如果对推行自己的工作方案不得不做演讲,如果只是短期的、低频率的进行,尚可接受,如果天天都要面对着众多听众去演讲,也许他会选择辞了这份工作。
李强基本上是一个安静而保守的人,他热爱自己的财务计划工作。他对于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推行自己的工作方案而进行的演讲并不感兴趣。不过,他还是不得不偶尔做一些演讲。“如果我要天天面对着众多听众去演讲,那我一定会辞了这份工作。”他说,“我觉得这份工作之所以适合我,是因为我一个月只需要几次,每次只需要1小时伪装我对演讲的兴奋和热情。”
四、心境:积极或消极
情绪分类的一个方法是按照积极或消极取向进行分类。积极的情绪传递一种快乐的评价或情感;消极的情绪传递的内容正好相反。
情绪不是中性的,中性不是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把积极情感作为心境的一个维度,由积极的情绪组成;消极情感是心境的另一个维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会破坏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的观点、看法会被它们“染色”,然后成为事实。
五、情绪和心境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