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有些资深面试官说自己能在三分钟内看懂一个人吗?其实,这是可以做到的。一方面,它需要丰富的阅历与对人性的极强敏感度;另一方面,需要掌握某种技能与方法——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解读人性的密码,通常听到别人说的特殊“气息”、“气质”来辨别人,就是来源于肢体语言。透过肢体语言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判断一个从未遇见的人。
肢体语言对招聘的作用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的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狭义的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对招聘工作而言,更多的是从广义上理解与运用,通过一系列“感性”层面的因素判断候选人的素质与个性。
素质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与操守(比如诚信度)、情绪稳定性、承受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
个性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属于什么个性类型,从大方面来说可分为外向与内向、直接(果断)与非直接(不果断)、防御性强与防御性弱。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前面介绍过的几种个性类型:老虎(开拓型、支配型)、孔雀(主动型、表达型)、猫头鹰(认真型、精确型)、无尾熊(和平型、耐心型)、变色龙(混合型、整合型)。
常见的肢体语言的含义
对肢体语言的分析一般关注几个主要的身体部位或姿态:头部、眼神、手、腿脚与坐姿。应重点关注上述身体部位或姿态的异常性(不同于通常的表现)、稳定性(活动或运动的频率、变换周期)、开合性(开放还是封闭)等,通过这三个方面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信息。不同的肢体语言揭示了不同的深层次的人性特质与内心活动,具体如表5-1所示。
表5-1 部分肢体语言代表的意义
如何解读肢体语言
(一)结合不同身体部位进行联系分析
首先对应聘者头部、眼神、手、腿脚与坐姿等综合表现进行联系性分析,要从一个立体面上看人,而非仅从一个点割裂看人。
比如,常见的撒谎动作有一系列的表现,它会出现在一个人的多个身体部位。笔者曾遇到一个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要想很久;眼神游移不定;不敢正视面试官;不断地使劲搓手;说话吞吐不连续;在某些问题回答上特别简略,像挤牙膏一样问一句说一句;声音忽高忽低,脸上表情僵硬,涨得有些发红;说话时手经常掩着嘴或者遮着脸,不时微微抖动。这些综合表现让笔者怀疑该应聘者的诚信度,后来经过背景调查,发现其某一段工作经历是假的,在另一个公司也把自己的任职职位提高了。
(二)关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一致性
分析应聘者肢体语言表达的信息与口头语言所表达内容是否矛盾。比如,应聘者在表达一件振奋人心的、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时,其表情和语气看不出任何自豪、自信或激动的迹象,他表达的事情很可能是不真实的。某候选人口头表示对以前的领导非常认可与赞赏,但其动作刚好表达了相反的含义,比如,眼神低垂、双手交叉、脸色阴沉等,就可判断出实际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应聘者很不喜欢以前的领导。
如果应聘者在面试时手部动作过多,很可能是为了弥补他言语表达的匮乏与不足,特别是其手部语言多与口头表达内容或者与口头表达内容不协调时,说明他缺乏清晰完整的思路、肚子里面没有多少“货”。观察一个应聘者在面试前后的肢体语言对比变化情况,可以知道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态度转变情况。
(三)结合不同时间段进行系统分析
不要仅从面试桌上的几十分钟看人,这仅是面试过程的一部分,是偏静态的面试方式,还应该从不同的时间段动态地看人,包括面试前(等待面试)、面试中与面试后(结束离开)等过程中,应聘者在肢体语言方面体现的细节。一个应聘者在面试中说自己的优势是人际沟通能力强,但在面试前,笔者去迎接其面试时,他生硬地坐在会客厅的椅子上,没有任何亲和的反应(比如,主动站起来握手、微笑、问候等),面试结束后也没有正面对面试官道一句谢谢并握手,而是面无表情、旁若无人地走了出去……可以看出,该应聘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很弱。
经过精心的准备,应聘者可以在言语内容上进行包装与掩饰,但是极难在肢体语言方面掩饰,因为这是人性最原始、真实的流露,是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的。所以,招聘工作者要学会解读应聘者的肢体语言,结合理性(语言表达)与感性(肢体语言)两个层面看人,才能提升招聘的准确性与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