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外部市场和内部经营中的机会

(一)寻求未被满足和新产生的市场需求

展开中国百姓群体最新疾病谱和有效医疗谱,可以看到中国最近40年新药研发追求的目标多数是大市场、多发病和常见病市场,这类市场目前是低水平同质化激烈竞争与高质量药严重缺乏同时并存的市场。而在狭小、发病率不高、不常见病、疑难症市场,也就是所谓“罕见病”和“孤儿药”市场,几乎就是处女地。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解决了环保和成本困难的原料药具有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老药新适应证开发、中成药开发、中西复方药开发、生物药开发、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产业、药食同源中药保健品和疾病预防品的开发,均具有非常大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

(二)兼并、重组和整合

过去十几年时间,医药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多数都是按规模原因而进行的,这造成目前企业集中度虽有提高,但大而不强、大而散,所以规模经济规律无法发挥作用。简单的算术相加对企业自身和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价值不大,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会看到粗放兼并、重组和整合的负面效果。未来医药产业兼并、重组和整合的市场机会将会围绕企业价值做强而展开,所以差异化定位、互补性并购和专业化重组将成为主流,而且母公司将会更注重重组后企业整体的整合效果和价值。

(三)重视差异化的战略经营

一提到战略,许多人会联想到虚无缥缈的东西,况且目前环境和资源都在快速变化,不确定性空前严重,所以对战略不是束之高阁就是嗤之以鼻。实际上,越是在环境和资源快速变化的时代,不确定性越是严重的时候,发展战略越重要。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战略,但差异化战略应该是不同企业共同的选择。中国医药产业40年发展历程中之所以出现诸多困难,实际原因和症结都与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有直接关系。

所谓差异化,就是为企业和产品、市场和目标客户寻求一个独特的定位,然后以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方式去经营。同时,在品牌、技术等方面与战略相匹配。同样的普药,为何同仁堂的卖得好?同仁堂抓住了“传统工艺”和“地道药材”两个关键,从而从一般的普药混战中脱颖而出。所谓差异化战略,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差异化,实际上,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创新和差异化的突破点,然后持之以恒,将运营与战略相匹配。

(四)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运营效果和效率

1.盘活产品资源

中国多数药企特别是有历史的药企都存在大量“休眠产品”群。这些产品或者由于同质化严重,或者由于成本居高不下,或者由于工艺没有打通等原因而休眠。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力促这部分药品选择新的命运,未来医药市场普药文号会急剧减少,但普药仍将是主流产品,那些差异化做得好、产品制造水平高的普药仍有机会服务于百姓。

应对这些产品进行战略评估,根据现行政策及发展趋势决定产品前途,对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实行一品一策,通过打通和改进工艺、提升标准、进行差异化定位创造上市条件;根据具体产品市场情况和自身特点对产品重新定位,采用聚焦策略。对于同质化严重、无法差异化的产品文号及早舍弃或剥离。

2.盘活人力资源

有相当数量的药企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难题:一方面是企业掌舵人感觉人才缺乏、无人可用、人力资源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则是员工特别是经理人怨声载道,积极性和创造性远没有发挥出来,员工流动性大。如果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再好的资金资源、产品资源、技术资源都难以创造市场价值。未来国内医药产业人力资源状况还将持续变化,经理人心浮气躁、频繁跳槽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人力资源成本将继续攀升,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仍会持续。

究其原因,一些药企决策者在对待人力资源方面的认识显然还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巨大差距,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对企业盛衰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来对待。人力资源出现问题时饮鸩止渴,没有问题时束之高阁;想起来人力资源是战略,想不起来就是事务。

解决的途径除了重视人力资源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可以落地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策略,将人才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将使用人力资源智慧、才能与获得员工的心统一起来。对关键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决策者要改进与这些人才的交流、沟通方式,用信任凝聚力量。

提升经营水平,提高运营效率。这几年,笔者有机会参观考察国内多家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位居国内医药工业年度百强榜前五十位的企业,在为这些企业突飞猛进发展和漂亮的硬件赞叹的同时,也深刻感觉到这些企业光鲜外表下面隐藏着诸多弊端,有的企业还特别严重,轻者影响优势发挥,重者可能会毁掉企业几十年创造的价值。这些弊端包括内部机构混乱、权责不清、战略不明、定位不准、员工心散、智慧无法凝聚、运营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人才外流。如果企业能够对上述项目进行专业化盘点,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每一项都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化解风险。

(五)踏踏实实创新,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1.产品创新

一提到产品创新,就想到几亿元人民币、十年开发周期的煎熬,这是全新产品必需的过程,付出多、失败多,所以成功后回报也丰厚,这就是跨国医药巨头极力追求新产品的核心原因。同时,开发非新药的新适应证,改进给药渠道,改进有效成分释放方式,改进工艺,降低消耗,用环保工艺和安全工艺替换落后工艺,给产品以新的定位,这些都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命题。

2.技术创新

长时间以来,中国药企一讲到研发首先想到的就是产品研发,在资源的实际投入方面,对技术的研发也远远小于产品研发。而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层面,如果长期没有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再多都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如果一家企业想持之以恒地生存和发展,技术创新研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化学药的合成、纯化和结晶技术、有效成分释放技术、制剂技术,中成药的提取、纯化技术,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化学药和中药产业,等等。

3.技术装备创新

产品和技术创新需要技术装备的支持,在中国医药产业目前情况下,制药装备企业与制药企业分离多、合作少,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制药装备企业又觉得没有创新源头和动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政策要支持,技术装备企业要有动力源头,制药企业要参与其中,用最新、最成熟技术武装制药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目标。

4.经营和管理方式创新

首先是不故步自封,不被传统习惯所束缚,根据市场竞争实际需要去采取恰当的经营和管理措施,实践是最好的创新土壤,根植于实践和现实的土壤去创新就永远不会落后和掉队。在经营和管理方式创新方面,机会多多,但是药企受制于眼界和习惯思维,迈不开创新步伐。

5.尝试合作

药企三十几年的发展,最大的遗憾就是互相之间合作少,单打独斗多,所以难以成就大事。以契约和信任为纽带,各个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品生产等领域发挥各自所长,共享发展成果。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各自进行差异化定位,各自走专业化道路,避免造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同质化竞争。

中国医药产业正走在通往未来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需要产业政策制定者、药企和全社会共同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