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道认识遭遇十面埋伏

(一)选好经销商就高枕无忧

很多厂家认为,只要经销商选择对了商品就一定会热销,厂家不用再操心销售问题了,坐等收钱就行了。殊不知,中间商的选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中间商实力越强越好

厂家固然可以借助中间商的实力迅速进入市场,打开销路,但是中间商实力越强,经销条件也就越苛刻,同厂家的议价能力也就越强,厂家就不容易掌握渠道的主动权和决策权。

(三)中间商数量越多越好

“分销产品的人多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这是很多厂家的逻辑,但其实不然,过多的中间商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内耗非常严重,渠道效率低下。

(四)渠道越长越好

渠道过长往往会拉长营销战线,增大管理难度,同时过多的环节也使得信息反馈较难,加大了产品的消耗,而且厂家的利润也被过多分流。事实上渠道越做越短是渠道管理的发展趋势,正如有人说,“超越一批,超越二批,直接向终端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销售”。

(五)渠道网络覆盖面越广越好

渠道网络覆盖面广的确是好事,但是如果厂家没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能力去把握渠道网络,那么这样的渠道网络看似强大,实则非常危险,如果遭遇强敌,恐怕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六)渠道政策越优惠越好

为拉拢中间商,许多厂家会制定非常优惠的渠道政策,以为政策越优惠,经销商的积极性就越高。其实这纯粹是一厢情愿,经销商更看重的还是厂家的实力。

(七)渠道建成之后,至少能管几年

有些企业管理者以为渠道建成之后剩下的就是经销商的事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再怎么完善的网络,也绝对不可能管几年!这是因为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确实太多了。以为几年之内都不用怎么去调整了,一切都在改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结构、行业发展、经销商的经销能力、消费者的口味等等。忽略了哪个因素,都将给企业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八)自建渠道、终端要比利用中间商好

很多公司老总不甘心公司销售利润被中间商“蚕食”,企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销售网络,执行分销职能,广泛设立销售分公司、办事处或专卖店,绕过中间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和消费者。

(九)渠道合作只是权宜之计

很多老总认为,合作只是一种利用关系而已,用则合,不用则分。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不可能也是不划算的;殊不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长期投资不断耕耘才会有丰厚的回报。与值得信赖的朋友为伍,可节约防范和监督的成本,安心地做市场。

(十)渠道冲突百害而无一利,应该根除

渠道冲突有恶性和良性之分,不可一概而论,而且冲突永远根除不了,只能转化或化解。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有新的矛盾产生,永无止境。企业应当采取稳当的措施和积极的态度去转化冲突,例如发现某区域市场渠道过于宽大,经销商数目过多,形成恶性竞争,厂家可考虑适当减少经销商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