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个很容易吸引“爱好者”的学科。许多对人性感兴趣的朋友,在接触到零碎的心理学知识后,都很容易找到经验的共鸣,感到心理学能够帮助自己解释自己的体验。然而,心理学又是一门入门不易的学科。在本科教育阶段,心理学属于理学。大家所熟悉的心理咨询仅仅是心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里很边缘化的一小部分知识。建立于生理学、神经科学、统计学、实验方法基础上的心理学,是和数学、物理、生物等并列的基础理学,其专业门槛较高,其了解容易,入门不易。
许多人误把关于人性的所有知识都归于心理学,事实上,所有的社会科学,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乃至文学、美学、哲学都在围绕对人性的理解而展开,心理学只是理解人性的视角之一,但心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基于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客观性。现代心理学所有的理论和结论,都要经过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与验证才能成立,要用实验和数据说话,拒绝空想和臆测。在关于人性的知识中,心理学的严谨使其从建立至今的一百多年内迅速发展,但也在公众面前形成了“高冷”的姿态,使得大众不愿亲近。
心理学的很多书籍,要么是学术性极强的大部头,艰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生烦、生厌,难以硬着头皮读下去;要么是外行人脑洞大开的随意挥洒,把心理学打扮成一个江湖骗子或者算命先生。能够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心理学书籍,少之又少。邢雷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他的这部《员工心理学超级漫画版》是继其漫画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人才评价中心超级漫画版》后的又一心血之作,让人眼前一亮,别出心裁地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知觉、动机、人格等大家感兴趣但往往难以亲近的知识。人脑有两种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左脑更加理性,擅长逻辑思考;而右脑更加感性,擅长形象思维。以漫画的方式表达严肃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调动人们左右脑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吸收理解信息,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
读了《员工心理学超级漫画版》一书,感到作者们实在不容易,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要把枯燥的心理学,用生动、宜人的画卷展示给读者们,读者的年龄层次、志趣爱好、阅读动机差异极大,怎么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我觉得,邢雷团队确实动了不少脑筋,他们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员工心理学超级漫画版》一书里,我们看不到通常心理学教科书里种种让人生畏的定义、表格、模型,而是都以一个个形象的漫画故事来表述。例如,Milton Rokeach的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如果把36个价值观的定义全部列出,一般读者很难有耐心读完,更不用说有所记忆。而在书中,以漫画的方式表示这些价值观,一目了然就知道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并且也会有兴趣读下去。
说到员工心理学,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记得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在《城市之光》里曾经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表演,说的是由于枯燥的生产流水线的工作,卓别林表演的那位工人八小时内老是重复同一个动作,这时,正好有一位中年妇女从旁经过,这位喜剧表演大师就把妇女身背后的那个图案当作加工的零件,走过去比画着拧动几下……马克思针对这一现象指出,“现代社会是一本打开的心理学”,讲的就是现代生产线给员工的体力负荷确实降低了,但是,心理负荷却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如果忽视管理中出现的这类新问题,就无法适应现代生产现代化提出的对于员工和管理的新挑战。
一百年的历史里,心理学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科学知识。如何打开知识的宝库,让人们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是心理学家一直追求的使命。邢雷的《员工心理学超级漫画版》独辟蹊径,不仅让大家更容易入心理学之门,还能激发起大家对心理学的兴趣,学习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世界。
我最近重新翻译了美国哈佛大学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所著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如果用书中的观点来说明漫画心理学出版的意义,可能是比较合适的。为什么这么讲,我以为,梅奥教授基于他完成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的结果,特别强调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他据此倡导,应该在工业管理中更加关注因技术进步带来的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可能由于历史的巧合,该书涉及的核心问题,即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与处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相似之处,阅读此书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进行工业领域管理变革的顶层设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梅奥教授就非常明确地强调了如何去理解工人的个体特征、工作状况以及如何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此后,他在西部电器公司进行的现场实验发现了非正式群体重要性,该研究结果也揭示了个体在工作场所中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在技术进步日益彰显的时代里,梅奥先生以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身份对限制工业文明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提出一个社会必须获得每一个人的有效参与和协同合作,才能不断进步。为此,我们必须关照个体,尊重个人的权益。
我想《员工心理学超级漫画版》的读者群体在阅读此书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思考一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里的一些令人深思的心理学、社会学命题,可能我们在处理组织管理的心理行为问题时,会探索出更多触及本质的方法、策略,更好地惠及组织与员工的成长及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中国科学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组织与员工促进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任
2016年9月7日
于北京市奥林匹克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