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价值观复杂、多元、多变,从强求一律到和而不同。
80后、9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
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对企业的责任、使命、愿景等的不了解,必须通过文化建设,塑造一个让员工安顿心灵的职场家园,对员工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合作关系无法完全依靠合同和理性的规则来实现,而是应该止步于理性,让位于更广阔的人性。故而,必须注重文化认同,必须重视建立“尊重、平等、信任、合作、分享”的文化,促进组织内外部的合作。确立组织规则,形成解决矛盾的指南,解决组织的复杂性上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要将所有成员组织起来,会面临如下的三个基本问题:
1.如何维系人们提供协作劳动的积极性?(激励)
2.如何将人们的积极性引导到组织统一的方向和目标上去?(约束)
3.如何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以及个人之间的协作效率?(效率)
如何解决激励、约束和效率等基本问题,就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打造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是: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从洛克菲勒到老沃森,从松下幸之助到李嘉诚,这些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的商业天才的共同特征在于:他们眼里有数字,对数字很敏感;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眼里有人,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人、信任人,最善于与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洛克菲勒(1839-1937年)
托马斯·沃森(1874-1956年)
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
李嘉诚(1928年-至今)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这也许像是同义反复,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现代工业生产的本质并不是社会组织,而是原材料或工具。”
因此,一个企业必须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培育文化成长的绿洲,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平台。
绿洲,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