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行为评估结果在阿里巴巴的应用(案例)。
·管理人员
价值观得分在27分(含)以上,不影响总评分数,但要指出价值观改进方向;
价值观得分在18分(含)~27分,扣除业绩分15%;
价值观得分在18分以下,无资格参与绩效评定,奖金全额扣除;
任意一项价值观得分在1分以下,无资格参与绩效评定,奖金全额扣除。
·员工
价值观评估部分占员工综合评估分的50%;
人员晋升时,价值观和绩效各占50%比重;
价值观平均得分为不合格者,无资格参与绩效评定,奖金全额扣除;
任意一项价值观得分在1分以下,无资格参与绩效评定,奖金全额扣除。
价值观的落地,一方面要借助一些管理工具,比如360度评价工具;另一方面,价值观的落地也高度依赖于组织内的“人才大师(Talent Master)”。他们身居高位,能够和人建立较为亲近的关系,能够用心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行动和决策,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并判断这个人对公司的业绩价值所在。这些人才大师,会在日复一日的沟通中,在指导员工日常某些层次和功能的活动时,发现和公司所秉持价值观高度一致的人才,提拔、重用他们。
领导者对他人的影响是组织中最重要的社会化过程。我们知道,个人并非总会做出符合组织价值观的行为。一个人做出了符合组织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却没有得到正面肯定时,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消退。而当这个人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时,这种行为在未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领导者对某位员工符合价值观行为的反馈,可以塑造员工的价值观。
领导的反馈之所以能对价值观塑造起重要作用,其背后原因是反射性评价(reflective appraisal)在自我认知包括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射性评价是我们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以获得自我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反射性评价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知觉到的评价,而非真实评价。这两者之间往往不一致。比如,一个员工工作勤奋努力,领导和同事都发自内心地欣赏,但是很少把这些欣赏表达出来。那么这位员工就很难感知到自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