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
(一)5S之整理
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
1.目的
腾出空间,充分使用:减少寻找时间,增加效率: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2.实施要领
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将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
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
每日自我检查。
3.常用的方法
使用频率法、价值分析法、定点拍照法。
“要”与“不要”的判断标准很重要
(二)5S之整顿
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地标识。
1.目的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2.实施要领
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流程布置,确定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划线定位;场所、物品标识。
3.整顿的“3板斧”
4.常用方法:颜色管理法
举例:
(三)5S之清洁
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明亮的环境。
1.目的
消除脏污,保持职场内干净、明亮;稳定品质。
2.实施要领
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四)5S之规范
将上述5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
1.目的
维持上述5S的成果。
2.实施要领
落实前面5S工作;制订考评方法;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高级主管经常带头巡查,以表重视。
(五)5S之素养
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晨会等,提高全员文明礼貌水准。让每位成员养成良好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开展5S容易,但长时间的维持必须靠素养的提升。
1.目的
培养具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提高员工文明礼貌水准;营造团体精神。
2.实施要领
制订服装、仪容、识别证标准——着装管理规定;
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5S管理规定;
制订礼仪守则——办公场所礼仪守则;
教育训练——新人培训;
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微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