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匹配:基于流程架构的组织模块设计
宏观匹配从流程架构的高阶层级(L1-L2)入手,通过自上而下的识别,确定组织的整体架构与模块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1.
流程架构分析:梳理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 L1 类别(如供应链管理、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 L2 流程组(如供应链管理下的计划、制造、物流等)。
2.
组织模块映射:将流程架构中的 L1-L2 层级与组织架构中的一级部门、二级部门进行映射。例如,供应链管理 L1 流程对应企业的 “供应链管理部” 一级部门,其下的计划流程组、制造流程组分别对应部门内的 “计划中心”“制造中心” 二级模块。
3.
缺口与重叠识别:检查组织架构中是否存在流程模块无对应部门承载(缺口),或多个部门交叉承载同一流程模块(重叠)的情况。例如,某企业的 “售后服务流程” 未明确归属部门,导致责任不清,属于缺口问题;采购部与生产部均涉及 “原材料库存管理” 流程,存在职责重叠,需重新界定。
4.
架构调整决策:基于缺口与重叠情况,结合战略、环境等权变因素,决定组织架构的调整方向,如新增部门、合并职能、拆分模块等。
(二)微观匹配:从流程角色到岗位的精准落地
微观匹配聚焦于流程的低阶层级(L3 及以下),将流程活动与具体岗位进行匹配,确保 “事事有人做”。具体方法如下:
l
流程活动分解:将
L3 流程分解为 L4 子流程、L5 活动、L6 任务。例如,“招聘流程” L3 流程可分解为 “招聘计划制定”“候选人寻源”“面试评估”“录用决策” 等 L4 子流程,每个子流程进一步细化为具体活动(如 “候选人寻源” 包括 “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 等活动)。
l
流程角色定义:为每个流程活动定义角色,如 “招聘计划制定” 活动的角色为 “招聘计划负责人”,“面试评估” 活动的角色为 “面试官”。
l
岗位匹配设计:将流程角色与企业现有岗位进行匹配。若现有岗位可覆盖角色职责,则直接关联;若存在职责空白,需考虑新增岗位或调整现有岗位职责。例如,“候选人背景调查” 活动若无现有岗位负责,可新增 “背调专员” 岗位或赋予 “招聘专员” 额外职责。
l
权责利同步配置:根据岗位承担的流程角色,配置相应的权力(如审批权、资源调配权)、责任(如流程目标达成责任)和利益(如绩效奖金挂钩),确保岗位与角色的权责利统一。
(三)4R 角色模型在匹配中的应用
采用 4R 角色模型(AR- accountable role 负责人、TR- technical role 技术支持角色、PR- process role 流程参与角色、CR- customer role 客户角色)描述组织与流程的匹配关系:
1.
AR(负责人):对流程模块或活动负总责,通常为部门负责人或项目 leader。例如,供应链管理流程的 AR 为供应链管理部总监,负责统筹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高效运行。
2.
TR(技术支持角色):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如 IT 部门为流程数字化提供技术保障,法务部门为合同流程提供法律支持。
3.
PR(流程参与角色):参与流程活动的执行,如业务部门员工参与需求调研流程、采购部门员工参与供应商谈判流程。
4.
CR(客户角色):代表内外部客户需求,如市场部门在产品研发流程中扮演 CR 角色,传递客户需求至研发团队。
通过 4R 模型,可清晰界定组织中各部门和岗位在流程中的角色定位,避免职责模糊,提升协同效率。例如,在 “新产品研发流程” 中,AR 为研发项目经理,TR 为测试工程师,PR 为研发工程师、生产工程师,CR 为市场调研人员和客户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