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本章讨论的微创新提案活动与我们通常说的合理化建议活动看上去有些相似。但是一般来说,许多国内企业所提倡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只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上,没有具体便捷的操作办法。其结果是,员工不知道如何进行提案和应该提出何等水平的提案。特别是一线员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就显得更加不知所措,对微创新提案活动的参与也就大打折扣。
为了使微创新提案活动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我们将提案格式进行了标准化。在微创新提案活动初期,可以使用表3-3所示的简易型提案书格式(A表)。如果企业员工的素质较高或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希望持续提高员工提案水平的时候,可以同时使用表3-4所示的一般型提案书格式(B表)。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表3-3 简易型微创新提案格式
微创新提案表(A)
姓名 | 部门 | |||||||
课题 | ||||||||
改善前 | 问题点描述(文字、照片、图表) | |||||||
改善后 | (改善方案) | |||||||
改善效果 | □实施 □未实施(预期效果) | |||||||
评价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6级 | 初评 | 认可 |
注意:1.提案原则上要求自主实施,或由部门领导协调实施 2.提案人可以把提案提交给直属上司或部门长 |
表3-4 一般型微创新提案格式
微创新提案表(B)
姓 名 | 部 门 | |||||||
课 题 | ||||||||
改善前 | 问题描述: | 图示或数据: | ||||||
要因分析: | 分析结果(关键要因): | |||||||
改善后 | 改善对策: | 对策依据与实施: | ||||||
改善效果 | 有形效果: | 无形效果: | ||||||
环境 | 安全 | 士气 | 品质 | |||||
评价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6级 | 初评 | 审核 |
注意:1.微创新提案原则上要求自主实施,或由部门领导协调实施 2.提案人可以把微创新提案提交给直属上司或部门长 |
员工提案时,只要按格式要求填写即可。标准化的提案格式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1、便于员工填写,员工在提出提案时,不用花费很多精力去组织语言,高效便捷;
2、标准化格式还能向员工提供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步骤,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利于提升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标准化的格式还使评价高效、科学、合理;
4、标准化的格式便于效果的确认和统计。
在实际提案过程中,某些小的改善提案只要将改善前后的做法用照片或一两句话进行描述即可,即一句话改善,这个时候使用如表3-5所示的简易型格式就方便快捷得多。
简易型和一般型提案格式的适用性可以简单地加以区别,即简易型比较适合初中级水平的提案,而一般型比较适合中高级别的提案。
表3-5 两种微创新提案格式的适用情况
提案级别 | 初 级 | 中 级 | 高 级 |
一 般 型 | △ | ○ | ◎ |
简 易 型 | ◎ | ○ | △ |
◎ 很适用 ○一般适用 △不太适用 |
就是说,效果好的微创新提案要想获得较高级别的奖励,就必须使用一般型提案格式,但并不是说使用一般型提案格式的提案都可以被评为较高奖励级别。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有条件的员工会尽量采用B表提出微创新提案。
具体到某一企业,既可以只采用一种格式,也可以采用两种格式。规定可以使用两种格式的时候,最好特别指明什么级别的提案采用何种格式。
A、B表的作用如下:
1、A表的用途。
有些简单的小提案、问题和改善措施都十分简单明了,只要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使用此表不仅实用而且高效快捷。
2、B表的用途。
使用B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引导员工思考和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填写一次B表就等于员工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思考,就等于运行了一次小的PDCA循环。这有利于强化员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员工来说,写提案本身又是一次十分有效的培训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