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我与精益改善相遇 1995年,我被派往日本理光的沼津事业所学习精益改善,由此认识了我的精益管理启蒙老师——饭田先生,他是理光集团的常务董事,沼津工厂的董事长。在正式学习之前,主人花了半天时间领我参观工厂,整个参观活动让我感动不已,当时的一些情景至今不能忘怀。 进入工厂的时候,门口的保安,一位温和的大伯(退休老工人)给我一本环保小册子。小册子的内容包括公司理念、经营目标、对地球和社会的责任、在厂区内如何做一个环保人等行动指南,还有一张逃生图。后来得知,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手段,因为每年要接待上千批来自各界的参观者,其中接近一半是来自日本各地的中小学生,厂区想利用这本小册子宣传崇高思想,倡导环保行动。 到达办公楼前面,我看到了悬挂着的中国国旗。接待小姐说,挂客人所在国家的国旗是对客人的尊重。进入接待室,我拿到一份接下来一周的学习计划。和总裁寒暄数分钟之后,是足足半天时间的工厂参观。这次的参观活动,成了我不灭的记忆…… 每到一个部门,都有一个小小的欢迎牌,写着“欢迎刘承元博士学习指导”。每到一个部门,都有人给我介绍部门值得骄傲的“景点”。从前只知道城市有景点,风景区有景点,而工厂里面有景点却是第一次听说,仔细看了就会发现:所谓的景点,就是现场看得到的员工改善的成果。目不暇接的成果改善,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人家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有一面足有30多米长的改善墙让我印象深刻,那面墙被规划成四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代表春天,春天是孕育思想和播撒种子的季节,这里张贴着公司的理念、思想和目标,员工们认真学习并积极思考和规划着自己及公司的未来;第二个区域代表夏天,夏天是辛勤耕耘和劳作的季节,这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员工自己动手、积极参与的感人的改善场面;第三个区域代表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里展示着大量的员工改善案例和改善成果,而且还收获了企业和员工能力的成长;第四个区域代表冬天,冬天是反省和思考的季节,在这里,他们指出,如果地球有一天无法承受,单个的企业做得再好也没有了意义。他们提出的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创建一个无垃圾工厂。3年后的1998年,他们兑现了承诺,这家数千员工的工厂向公众宣布实现了“零垃圾”目标。 他们给我看了一份“百米长卷”,这份长卷记录着过去10年持续开展的一项工作,即库存低减的卷纸分析改善。打开长卷,可以看到10年前发黄的纸上写着当时的状况、问题点等。这个改善课题立项之后,成立了跨部门的改善团队,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每半年经历一个改善轮回(即PDCA改善循环),使得原材料和产品库存连年快速减少。令我感动的不是改善后的库存是多么得少,而是朝着零库存的目标,10年持续不断的信念和追求。 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张张亢奋的脸庞。每个员工不管年老年少,都会兴奋地给我介绍他的景点改善情况。参观后我不免问:“你们员工的待遇如何?”饭田总裁告诉我,工作一定要追求一流,待遇的目标始终要在同行中上水平之上。 震撼了、感动了、行动了!我回来以后学着做改善,这一做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理光深圳公司、上海公司做了还不够,我还成立了顾问公司教客户企业接着做。每当看到在一家又一家客户企业的员工中泛起改善激情,建起改善文化的时候,我们就是世界上最最享受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