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2001年),美国管理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利诺工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曾担任企业界和官方的多种顾问。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内容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巴纳德提出了组织均衡的概念。西蒙则认为保持组织均衡取决于组织中的决策行为,这种决策行为会同时满足组织和个人的目的。
但如何在实现个人目的基础上,组织成员按照组织目的进行决策,做出行动,达成组织目的与个人目的的内在统一,是一个难点,其关键在于管理。这个难点总结为一句话:组织全体成员如何确立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确立并实现共同的目标,有效地将组织整体的力量配置在全体组织成员选择的共同目标上,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们决策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价值前提是以“价值”为判断标准,让人们得出值或不值的判断;事实前提是以“事实”为判断标准,得出对或不对的结论。
但是对有关“企业前途和命运的整体目标”做出选择时,只能基于价值前提,而无法基于事实前提,因为面向未来的决策,事实并不存在。
如舒马赫(E.F.Schumacher)所说:“凡是能避开人类自由介入的事物,像星球的运动,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凡是不能避开人类自由介入的事物则是不可预测的。”
共同的目标需要共同的决策前提,而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有着各自的价值立场,所以需要共同决策的“价值前提”,做出共同的目标选择,并愿意为共同目标做出承诺和贡献。离开了共同的“价值前提”,组织成员无法达成共识,无法真心实意承诺为共同目标作贡献,组织随之失去力量,表现为管理的脆弱。
建立共同“价值前提”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管理者和管理行为的介入,才能逐渐培育出共同决策的“价值前提”,使一个组织形成真正的内在力量。后来,人们把“价值前提”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概念。
总之,决策过程合理性的关键在于管理行为。所以,西蒙实际上继续了巴纳德的命题,对其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并因为决策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值得关注的是,西蒙强调了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往往是内涵的假设系统,平时价值观含而不露,经历冲突才会加深或者真正地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