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推进规模化生产,由于受土地稀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制约,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开发、采用机械化和高科技的生产经营之路,也不具备日本对农业生产实施高额补贴的条件。我国应支持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当今世界农业科技成果,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能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地方,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在经济较落后、地形较复杂的地方,通过拓宽深度和广度,推进农业精细化生产。
中国农牧企业寻求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大对规模化生产管理的投入,要推进科学技术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中的运用,要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农牧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的规模化生产合作组织,要实行企业与农户共担经营风险、共享生产规模化发展的成果。中国农牧企业做好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是否顺利。
模式1:“公司+基地+农户”(普遍采用)
目前,国内成功的农牧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展规模化生产,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
农牧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建立规模化的生产管理中心、畜禽种苗和产品加工基地,组织当地养殖户建设规模化养殖栏舍,参与企业组织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
这种模式消除了国内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使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农牧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牧企业生产基地从此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国内农牧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一般有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
松散型合作关系:农牧企业只向养殖户提供不定期的技术指导和市场预测服务,养殖户生产的畜禽产品可根据市场行情自行销售。
紧密型合作关系:农牧企业要向养殖户定期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预测服务,并且在与养殖户合作前,签订包括畜禽种苗、饲料、兽药、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的产销合同,以便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目前,国内一些中小型农牧企业与养殖户的合作,一般采取松散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农牧企业不与养殖户签订畜禽产品生产销售合同,只以盈利为目的,按市场价格为养殖户提供畜禽种苗、饲料、兽药和产品售后技术服务,向养殖户承诺,按市场价格收购其生产的畜禽养殖产品。
养殖户按照畜禽产品市场的质量标准做好生产,提供畜禽市场要求的合格产品。在承担畜禽养殖生产管理风险的同时,还要跟踪畜禽产品市场价格行情的动态变化,承担畜禽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
这种松散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模式,是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组织管理转型的初级形式。由于中小型农牧企业和养殖户生产经营规模都很小,没有能力为对方承担风险,所以,要面对市场,各自承担生产和销售的双重压力。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农牧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一般采用紧密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农牧企业要与养殖户签订严格的畜禽养殖产品生产销售合同,将畜禽养殖生产管理部分环节承包给养殖户。农牧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畜禽种苗、饲料、兽药和技术服务;养殖户按照生产销售合同,支付畜禽种苗、饲料、兽药的费用,为农牧企业提供合格的畜禽产品;农牧企业按照生产销售合同确定的固定价格,回收畜禽养殖户的合格产品,经屠宰加工后在市场销售。
农牧企业承担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的大部分市场风险,养殖户只需要按照与企业签订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做好生产,承担部分畜禽养殖生产管理的风险。养殖户比较容易接受这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农牧企业也可以较快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扩大经营规模,但这种管理模式对农牧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模式2:一条龙模式(特大型农牧企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农牧行业开始成长起一批特大型的农牧企业,它们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畜禽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的一条龙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采取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大多选择紧密型“公司+基地+农户”的营运管理方式,从与养殖户松散型合作过渡到紧密型合作。
许多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已经开始直接投资建设规范化、标准的大型养殖场,示范带动和推进一些养殖户建设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场。这样,既能保证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对鲜活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又能帮助那些建设标准畜禽养殖场的专业养殖户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效益。
前几年,一些农牧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与农村分散的养殖户合作,养殖区域一村一镇相对集中,养殖环境出现人畜混合,脏、乱、差的现象,各种疫病频发、养殖户乱投医、滥用药。分散经营的养殖户普遍缺乏养殖专业知识,对饲料、各种添加剂和兽药等质量的鉴别能力低,致使畜禽养殖的产品质量和用药管理经常出现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在提高,对畜禽养殖用药和残留的限制要求更高了。
这就要求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在不断提升“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公司”必须是规模更大、更加专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更高的公司;“基地”应该是集畜禽种苗、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畜禽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更大规模、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更高的基地;“农户”应该是更有经济实力、更大规模、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更高的农场主。
模式3:从“养殖户”到“标准化养殖农场”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农牧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参照发达国家农牧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导“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帮助和推进畜禽养殖户,建设更高标准的畜禽养殖农场,取代传统小型分散养殖的“农户”。
农村分散的“养殖户”开始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农场”转变,这一转变将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一场革命。
第一,养殖从业人员将由普通农民转变为养殖专业人员。未来的农场主和养殖员工应该以回归畜牧业的专业人员、畜牧养殖专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民创业者受过专业培训的子女为主体。
第二,畜禽养殖将成为企业家发家的事业,而不是过去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副业。畜禽养殖将作为企业家的一项事业来发展,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水平。
第三,养殖规模也将由农户小规模散养扩展为大规模农场化经营。养殖规模:肉鸡存栏8万只以上、蛋鸡存栏2万只以上、母猪存栏300头以上、奶牛存栏1500头以上、肉牛存栏3000头以上。
第四,畜禽养殖设施建设投资也将由过去建设投资少、条件差的简易大棚,发展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栏舍。畜禽养殖的设施:结构优良,满足保温、通风、供暖、降温、供水、供料、环境卫生达标等要求,逐步达到发达国家标准。
第五,畜禽养殖管理科技水平也从靠经验养殖,转变到由养殖专家进场服务、依靠专业化技术管理的模式。畜禽养殖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制订规范的养殖方案,包括有环境卫生、畜禽种苗、防疫免疫、营养标准和规范管理等要求。
第六,养殖小区也将由农家庭院、村前屋后,转变为远离村庄的空旷养殖专属地带,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专业养殖小区。畜禽养殖作为一项产业,必须有规范的养殖场所、合理的设施布局。考虑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控的要求,应该远离农村人口居住区。
未来国内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所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将先在肉鸡养殖产业得到实施。然后,才逐步扩展到生猪、蛋鸡、肉牛和奶牛的养殖生产管理。这样,畜牧养殖产品市场行情将趋于稳定,畜禽养殖环境也将得到改善;畜禽养殖产品通过防疫技术推广、生产过程规范化管理,减少畜禽养殖疫病、无投药方式的畜禽养殖生产将成为可能,养殖成本将大幅降低、畜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将提高,畜禽粪便将得到无害化处理使用,农村的农田土壤将得到改善等。
模式4:“公司+基地+标准农场”(畅想未来)
我们可以乐观地设想,将来,国内一些特大型农牧企业将从“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到“公司+基地+标准农场”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其中,“标准农场”既有可能是农牧企业投资建设的,又有可能是由传统分散养殖“农户”发展建成的。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开办的“公司+基地”,将经营畜禽种苗、饲料、畜禽养殖(在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场完成)、畜禽屠宰加工和产品配送销售等业务。“标准农场”将成为一条龙经营、特大型农牧企业分散的生产基地,它将引导畜禽养殖农民从分散养殖的模式转变成为标准化农场的农场主。这对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当然,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也应当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寻求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援助,先行投资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示范“标准农场”,并通过企业良好的经营管理取得畜禽养殖的利润。这样就可以争取地方政府,倡导、组织和扶持当地农民,参加畜禽养殖“标准农场”的建设,并带动其他有资金实力、有志于发展养殖事业的单位和个人,一起投资建设畜禽养殖“标准农场”。
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要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畜禽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标准农场”,要帮助他们开展养殖“标准农场”的选址、工程设计等项前期工作,要组织畜禽养殖专家对“标准农场”提供畜禽养殖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自营或租赁给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人员经营,取得经济效益。
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农场”的紧密型合作,都要与“标准农场”的农场主签订产品生产销售合同,要为“标准农场”提供畜禽种苗、饲料、兽药和养殖技术服务,回收畜禽养殖产品,经屠宰分割加工后推向市场。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业务板块的产品交易不能吃“大锅饭”,应模拟市场行为进行交易,按当天产品市场的价格和质量要求进行交易结算,由各产业板块自负盈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板块之间交换产品的质量,才能降低交易费用、生产成本。
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农牧企业组建“公司+基地+标准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一般是以畜禽屠宰加工厂为“公司”,配套的种畜禽场、饲料加工厂和兽药厂等为“基地”,示范带动养殖户参与建设“标准农场”。
山东柳河集团发展畜禽养殖的一条龙经营管理模式
山东柳河集团先在平度成立了一家肉食品“公司”,与全国各地肉食品经营单位建立产品销售联系。然后,投资建设了一个年宰杀肉鸡3600万只的食品冷藏加工厂(投资8000万元)、一个15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养殖场(投资2000万元)、一个年产能20万吨的饲料厂(投资3000万元),该企业所属兽药厂为养殖户提供兽药和疫苗,形成“基地”。
该企业为了确保肉鸡产品质量,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要求,在平度周边农村租用荒地,投资建设存栏10万只肉鸡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示范养殖“标准农场”20个(投资8000万元),目的是带动周边肉鸡养殖户,参与建设“标准农场”,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该企业与周边的肉鸡养殖户签订了肉鸡养殖生产销售合作协议,为肉鸡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兽药和免费的技术服务,收购毛鸡,经宰杀分割加工后,由该企业的肉食品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该企业“公司+基地+标准农场”设施的总投资约2.1亿元。
经过努力,该企业在山东平度发展肉鸡养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肉鸡养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生产成本控制都达到了当前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肉鸡养殖的先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