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可以既有主营业务收入,也可以有其他业务收入,并且,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可以不只一项,而是多项同时存在,有点类似于“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律师/演员/投资人,“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与斜杠青年类似的说法,还有“两栖青年”。斜杠青年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近现代的工业社会生产方式,将人类限制在了固定的场所和岗位,“专业”、“分工”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人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成为社会生产的“螺丝钉”。我们很难想象《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扮演的流水线工人能够成为斜杠青年。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知识和创造力在生产要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组织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了存在的客观条件后,个人才能释放需求和金钱函数驱动则成了斜杠青年们的主观条件。无论是正在加班的头顶出现“地中海”的90后,还是受到老小房车四面夹击的80后,中年危机都让人不时地内心瑟瑟发抖,于是很多的人踏上了斜杠青年之路。打开朋友圈,信息最多的就是微商这类斜杠青年;喝酒后喊一个代驾,估计也是一个斜杠青年;朋友结婚,婚庆公司的主持人,也可能是个斜杠青年。斜杠青年由过去的“走穴”的演员、医生、主持人、官员等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民众,斜杠青年已随处可见。借用“斜杠”的概念,很多企业也是斜杠企业,并且在斜杠方面搞得不亦乐乎。联想给大众的印象是一个生产电脑的企业,再多就是还生产手机,实际上联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斜杠企业。查阅联想控股2017年财报发现,全年共实现收入3163亿元,业务单元包括IT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很多餐饮企业除了在店内营业外,都增加了外卖业务。楼下一家中餐馆最近兼营了包子、馒头的对外销售,成为一家“斜杠餐馆”。将斜杠青年看作一个经济主体,他的多重职业和身份相当于企业的多种经营,从多个渠道取得收入。很多人在工作之外还进行了各种投资,购买理财产品、股票、P2P、外汇、期货等,从这些渠道取得的经济利益流入可以看作利得。从财务视角来看,个人和企业是一样的,都有收入和利得。昆仑万维(300418)以游戏起家,后来先后投资了信达天下、银客网、趣店、映客、Opera等项目。2018年半年报显示,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3亿元,净利润中有44%是出售趣店的股权所得,其余利润多是由收购的游戏公司闲徕互娱贡献,其依靠自身研发推出的游戏,最近几年收入一直都不太理想。从财务报告历史数据来看,昆仑万维的投资活动已经从最初的利得变成实质上的主营业务。如果“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经常可以捡到撞上树桩的野兔,或许也能将这项利得当作主营业务。2015年股市处于牛市的时候,一位朋友投资的股票出现了大量浮盈,恰好那段时间工作不太顺心,于是辞职专职炒股,结果6月份上演了多次波澜壮阔的千股跌停,一下子击碎了他的想法,后来不得不又重新找了工作。斜杠企业多元化经营有着众多看似合理的理由,但多元化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也有很多目前仍然成功的案例。斜杠青年也是一样,通过多重职业、多重角色来扩大收入来源,激活闲置时间、充分发挥才智是值得点赞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路途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成为斜杠青年意味着开源,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可能收入,从而增加收益率,提升金钱函数。在感情函数中,有人为了确保感情收入的实现和丰厚,可能会扮演“斜杠青年”,用“脚踩两只船”的方式保持多个交往对象。在国际政治中,有些处于战略地理位置的国家为了自身收入,也会采取八面玲珑的做法,在朋友、朋友的敌人、朋友的朋友等多方面下注。在劳动力是重要生产资源和养老资源的年代,人们也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子女,这样就可以在子女身上获得更多的收入。总之,无论是个人追求各个幸福函数子函数的产出更大,还是国家、家庭抑或其他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常常都会采取“斜杠青年”的策略。但这个策略也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可以确保更多的可能收入来源,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的分散,并不是“斜杠”越多越好,反面案例也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医生需求挖掘的过程,图5-1有两道数学题:图5-1几何体案例当这两道数学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种解答方式,一种能完整地体现出解题的过程,最后出来一个结果;另一种是直接出来一个结果。两种解答方式,我们更愿意相信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毫无疑问,我们更愿意相信有解题过程的方式,对于没有解题过程只有结果的解答方式,除非已经知道结果就是图中给出的答案,才能判定这是对的,不然一定会对这个结果产生质疑。医生在做方案的时候也是相同的道理,在患者并不了解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情况下医生直接给出方案,患者是将信将疑的。一旦患者将信将疑,那么医生再去推荐方案的时候成功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所以在医生和患者解释这个方案的时候就要用更多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着观察了一会儿跟蔡桓公说:“君有疾……”蔡桓公听到怎么想?你才有病,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离开后,他跟旁边的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蔡桓公认为扁鹊想给没病的自己治病来邀功,这个过程反复几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病人死了!医生跑了!这是个双输的结果。这个还没开始就结束的诊疗过程失败在哪里呢?没有过程,直接给结果!双方在专业上信息不对等,所以扁鹊根据医学的判断方法来判断疾病,蔡桓公凭自己的感觉判断是否有病,判断标准不一样很难达成一致。我们在服务门诊的过程中做过一个调研,大部分医生除去治疗时间,投入时间更多的就是给患者解释方案。同时,对方案解释得越多,效果越不好。我们分析了一部分业绩非常好、患者满意度非常高的医生,发现他们给患者方案的时候,患者很少和他们纠结这个治疗计划是否合适,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达成共识,把方案确认下来。核心差异就在于很多医生并不懂得挖掘患者的需求,也不懂得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患者,和患者共同找到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推给患者。所以,每位医生在推荐方案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需求挖掘,要通过有效的需求挖掘找到那个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要确保项目进度,仅有项目计划书还不够,还必须有分阶段计划。制定项目阶段计划也是项目专家的基本职责。制定项目阶段计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一个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作为一个阶段;另一种是把一个自然月度所能完成的任务列入阶段计划。由于项目计划书已经把一个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成果进行了界定,因此,这里只介绍以自然月为时间段的阶段计划制定方法。毫无疑问,如果一个项目要花费12个月,自然就有12个阶段计划。但第一阶段计划往往从项目启动之后的第二个月开始。原因:一是项目启动并不都是当月第一天开始;二是项目启动阶段通常在项目准备阶段工作计划中体现,故此每个项目的第一阶段计划都是从第二个月开始。这也说明项目阶段计划与每个子项目所需要完成的时间不可能是重合的,有可能一个子项目要跨几个月,如流程梳理、流程设计项目,也有的子项目如决策分类、组织架构调整等只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因此,项目阶段计划就是把自然月份从月初到月末所能完成或应该完成的任务进行细分,同时要兼顾项目专家成员到场与不到场的内容安排,当然也要考虑企业淡旺季特点及企业员工休假习惯。项目启动前项目专家的亲自调研就可以在制定计划时派上用场。项目阶段计划通常用采用表格形式(也是甘特图)表示,题目就是“某某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第N阶段计划。表头下面也是拟订:审核:审批:年月日。如果是项目专家拟订的计划,则审核可以去掉,直接交企业负责人审批即可。如果是项目专家助理拟订的,则由项目专家审核,企业负责人审批。表格内容包括序号、日期、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参与人、工作目标(必要时可增加备注)。制定项目阶段计划通常以时间和工作内容两个维度为核心展开,即从几号到几号做什么,然后再围绕工作内容填写负责人、参与人及达成目标。比如5月7日举办流程管理设计技术方法讲座,负责人至少有三人:项目专家、企业负责人、项目办公室主任;参与人:至少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系统设计师;达成目标:让参与者每人会画流程图。5月8日至15日梳理企业流程目录,负责人:项目专家和项目办公室主任;参与人:全体项目系统设计师和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达成目标:基本建立企业流程目录框架体系,设计任务分配到人。项目阶段计划往往会安排不同子项目同步进行,由于企业员工众多,项目专家要考虑让不同人员都有活干,因此项目专家也要有“弹钢琴”的指挥艺术。项目阶段计划的主体是表格,但是表格前还必须有重点内容提示,通常用三五句话提炼本阶段的重点工作。表格后面有补充说明:说明项目专家组成员到场指导的具体日期;对项目组不同成员提出自定计划要求。比如项目办公室主任要据此制定项目任务跟踪计划,系统设计师要据此制定设计计划;或企业负责人据此制定项目方案审批计划,各分管人员要据此制定审核计划等。项目阶段计划拟订后先在项目专家组成员内部沟通协商一致,再传企业负责人审批,然后由项目办公室主任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