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20世纪的认知符号,IP是21世纪的认知符号。品牌是工业文明商业的硕果,IP是信息文明商业的开端。
从品牌到IP,是文明的跨越,是商业生态的演进,是商业认知手段的变化。
媒介,影响营销的最大变量
李靖说:“媒介是影响营销的单一最大变量。”这是深刻的洞察。我们可以从三句话论证这个判断。
(1)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这是著名媒介专家麦克卢汉的观点。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是:媒介是人的延伸。人通过媒介向世界延伸,感知世界。前几年,我的一个判断,手机是人的“第六器官”,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不仅包括媒体,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物的总和,如语言、文字、机器、电子产品等。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媒介感知世界,获得信息。
(2)信息即认知
认知怎么形成?关键是信息,即加工信息的过程。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如图7-4所示。
图7-4 人类认知过程
(3)认知即营销
营销(Marketing)非汉语原生词汇,因此,在营销交流中经常发生误解,比如营销与销售、推销的对比使用。
施炜老师在其专著《连接》中把营销分为三个功能:认知、交易、关系。这是我所见至今为止,关于营销的简洁、清楚的界定。
三大功能的核心是认知。交易是认知的结果,关系有助于降低认知成本。所以,可以简化理解为营销即认知,或认知即营销。
媒介即信息,信息即认知,认知即营销。三句话连在一起,媒介成为影响营销的最大单一变量。
媒介的变迁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人类技术进步的创造物均为媒介,延伸了人的存在。语言、文字、道路、数字、服装、住宅、货币、时钟、印刷术、交通工具、照片、电报、打字机、电话、唱机、电影、电台、电视、武器等均为媒介。
然而,上述媒介并非都是有效率的商业认知媒介。如图7-5所示,从商业价值讲,人类交流的主流媒介的演变大致如下:
语言→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介(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媒介(PC电脑、手机、智能终端、自媒体)→物联网媒介。
图7-5 人类交流的主流媒介的演变
归纳起来,文明迭代过程中媒介的变化可以归纳为:
农业社会的媒介:语言、文字、印刷术。
工业社会的媒介:电子媒介,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
信息社会的媒介:互联网媒体、物联网媒介,包括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其载体包括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如汽车终端)、手持终端(如智能手机)。其表现形式有App、小程序等。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是一对矛盾。体验的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广告的认知强度低,但认知效率高。体验、口碑、广告、内容传播,四种认知模式,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的排列顺序,如图7-6所示。
图7-6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
品牌传播,优先选择了认知效率,认知强度通过不断重复强化。这是效率优先。
内容传播,只要引爆,认知效率非常高,认知强度又优于广告,而且只要内容有调性,投放费用还比较少,因而成为现在的首选。
媒介组合
大众媒体出现后,广告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体验、口碑仍在。
互联网自媒体出现后,自媒体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广告仍在。
更有趣的是,过去传播效率很低的媒介,如体验、口碑,与互联网媒介结合,形成媒介组合后,如体验+自媒体,不但认知强度高,而且认知效率也很高。
媒介组合,除了体验、口碑、大众媒体、自媒体(社会化媒体)外,我还把现代组织(如渠道)、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虚拟组织视为商业传播媒介。这些媒介的两两组合,形成了多种组合认知模式。如表7-1所示。
表7-1媒介组合认知模式表
在上述媒介组合中,我特别介绍三种:
(1)种草,又称安利,有分享、推荐的意思
怎么理解种草这种认知行为?我认为是网上口碑。以前,口碑是借助人际关系链传播,虽然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所以,工业社会没有成为主流认知模式。但是,当口碑遇到自媒体时,当口碑遇到虚拟组织时,口碑的认知效率大大提高了。
我一直认为,社群是线下关系在线上的放大和延伸。个人的消费偏好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推荐,既有认知强度,又有认知效率。
(2)KOC体验+自媒体
体验是最强的认知模式,但效率也最低,单位费用也非常高。但是,对于高价值或高附加值产品,无论广告还是内容,都难以传递高端产品更丰富的内涵,而体验恰恰能够做得到,更不要说现在的体验已经进化到沉浸式体验了。
当体验的强认知,遇到KOC的强关系,以及自媒体的强传播。三者结合,就形成了“KOC+ 体验+自媒体”的组合认知模式。如果上述组合再匹配云店,交易便利化,那么就成为高端产品完美的认知、交易和关系模式。
(3)渠道组织力+直播
很长时间以来,线下(渠道)一直站在线上(互联网)的对立面。但是,依托人链的直播系统,可以把整个渠道系统动员起来,通过直播的方式聚集在直播屏。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渠道流量,远比电商购买的流量有价值。慕思床垫的渠道直播首透,董明珠“6·18”的102亿元渠道直播业绩,吴晓波第2场直播与TATA木门的“渠道拉练”,都展示了“场景直播+渠道引流+企业家(网红)”变现组合认知模式的威力。
(文|刘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