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恶念“复”不起来

我们回到《系辞》这里。“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孔夫子就说,颜家这个娃娃啊,差不多接近“知几”的程度了。前面说的“知几其神乎”,你如果“知几”就很神、很厉害,而颜回就差不多接近“知几”了,所以这个娃娃很厉害。为什么呢?

下面就接着说了:“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颜回内在的德行功夫很深啊,自己一念不善,刚刚有一点苗头,他马上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个不善,那就绝对不会付诸于行动,所以才体现出“不迁怒、不贰过”这样深厚的修养功夫。

“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这里举的是复卦初九的爻辞。祗,通时宜的“时”。什么叫做“不远复”呢?我们看《小象辞》:“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它告诉我们修养身心,不要往外面跑,不要往远处去找,要在自己的身上找。什么最“不远”?最不远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功夫修养要在自己身上落实,事情没做好也不要总是找外在的客观原因,而是要从我们的心上、从我们自己的言行上找原因。如果你打妄想,心思跑远了,要赶快把它拉回来。回到哪儿呢?要回到自己起心动念的这个最“不远”的地方。总之,复卦在自我修养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精神,就是“返身而诚”。一阳来复之时,虽然阳气很微弱,但它会一天天返回上升,不用着急,最终是很顺利、吉祥的。

对于复卦的精神,我们结合佛法的修学,再作一些引申和发挥。过去有个说法,真正学佛修道,最根本就体现在复卦上。为什么呢?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最后睹明星而悟道。他悟了个什么?“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太奇怪了!老佛爷开悟以后,觉得太奇怪了,原来一切众生,不管是大象、牛马这些大动物,还是人类这样聪明的生命,乃至于猪、狗、羊这些愚痴畜牲,以及苍蝇、蚊子、蚂蚁这些渺小众生,总之天地间的一切众生,都完全具备了如来的智慧德相,都完全具备了圆满的佛性。但是,为什么众生又不是佛呢?为什么众生没有佛的这个智慧功德呢?因为众生都被自己的妄想、执着、习气遮蔽了,没有办法认识到自己本来也是佛,没有看到自己身上也有分毫不差的佛性。

复卦的精神,就是要我们从自己的一念觉悟出发,恢复我们自身的先天本性,恢复我们本来是佛的圆满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