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换档就是重塑战略大单品

几年前就在说的消费升级,现在把它落实到主流换挡、打造新主流产品,即符合新主流的战略大单品的这样一个角度。2016年1月,很多的企业,特别是不少龙头企业的销售遭遇了倒春寒。导致很多人对2016年的形势估计更不乐观。但站在主流换挡的背景下面,2016年却可能是结构性转换的历史性大风口。

关于主流换挡,不是简单的讨论一个产品是不是够好和差异化。在商品世界里面,品质好的产品、有差异化的产品、有创意的产品,根本就不是稀缺的,而是一个有规模的好的产品,有差异的产品和有创意的产品才是稀缺的。所以一定要用体量的思维去思考主流换挡。

站在历史性的大风口,对于主流换挡趋势下重塑战略大单品,我提出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符合新主流的战略大单品就是品类的新主流。近几年,消费品领域里面缺乏眼前一亮的超级产品,谁能够打造出自己的超级产品,无疑就是未来的超级企业,是真正的新贵上位。

三只松鼠据称2015年实现20多亿元,它的目标,是未来两三年做到40~50亿元。挑战是有,我们也祝愿它能够实现。无论怎样,三只松鼠已经对炒货行业完成了一次旋风式的逆袭,在两三年里成为炒货行业老二,目前它的体量只比炒货行业的第一洽洽小(洽洽是30多亿元)。

2015年原浆啤酒是爆炸性增长,进口啤酒也爆炸式的增长。在一个5000万千升(吨)的市场里面,一个不足100万千升的小品类原浆啤酒,却出现了几乎是全行业啤酒企业都在纷纷上马的状况。如果原浆啤酒能够把握住方向,这就是啤酒行业里面的一轮品类升级,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啤酒新主流,会替代过去的雪花清爽,包括青岛纯生,用相对更浓的口感去占领消费者。

新不一定要创造一个从来没有的东西。有很多产品,不一定是原来没有过的,只是把原来被忽视的重新挖掘出来。所以,战略大单品的第一个出口是成为老品类里面的新主流,这才是刚需。前面提到的亚朵酒店,就是在老品类里面成为新主流。杨林总今年开始大力推广的安全猪肉、无抗猪肉。也是典型的老品类的新主流,也是刚需。这些刚需一旦产品成型,进入市场,就势不可挡。

第二个观点,战略大单品是品类新标杆。这就是特斯拉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公司规模,包括市值,也不在于它的销量,而是它重新定义了汽车这个老品类。就像五粮窖龄酒里面所提出的那个观念,“我们重新定义年份酒”。这些重新定义老品类的产品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具备了重新定义老品类的这样一个能力,这个产品的发展空间就彻底被打开了。

第三个观点,就是这两年的社群化,分分合合,起起伏伏,一会儿泡沫,一会儿热潮,很多人搞得晕头转向,包括对所谓去中心、碎片化等的争论。我这里提出个观点:碎片化社群,包括所谓的非中心化的社交媒体,绝对不是战略大单品的障碍。很多人认为社群产品就是应该依附于研发者个人,或者一定要说情怀。我认为,突出研发者的人格,诉说产品的故事,这些都是产品营销里的老套路。目前流行的这种社群产品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小众产品、自娱自嗨的产品思维,跟我们所说的主流换挡的完全不在一条线上。他们恰恰忽视了碎片化社群和非中心化社交媒体的这种真正的传播和销售的能量。因为有了新的整合的工具,尤其是有了新的自动化营销的工具系统,碎片化的社群和非中心化的媒体根本就不会变成超级大单品的障碍,反而有可能是成为超级大单品诞生的源头,或者是它的驱动力。

社群化,包括社交媒体的最大优势,跟传统媒体和传统销售渠道,包括电商相比的最大优势,是它的“真人化”,是真实的人在谈产品,不是过去的消费者只是在一个销售报表里的数字。社群顾客,是一个真实的人去感受产品。社群里人和人之间的链接和连接,都已经被打通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尤其是我说的“三个世界O2O联动”,一个击中大众痛点的产品,一定可以对所有的碎片化社群和所有的社交化媒体实现通杀通吃。年初柴静的雾霾调查,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