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后光是通过培训改造人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改造工厂。卡兄再一次用它强大的资源来支撑起工厂的改造。
它就像是一个艺术大师,要把绿城工厂精雕细琢成它想象的模样。而艺术家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想象力恢宏,更在于他对细节的苛刻追求,然后才能创造出传世的精品来。
早在DAY ONE前夕那场决定着绿城工厂未来的会议上,已经有了一个改进方案,甚至在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上提了许多具体改进的措施。
在那张PPT上有一个黑黑的大标题,写的是“我们要尽快改变现状”,言外之意,对绿城工厂的现状有很多不满!以前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也不见得怎么样。
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他看来,很多问题都是难以容忍的。
空说无凭,他们对绿城工厂现场分析这块,还是花了一番功夫的。这些问题自己看很难看出来,让他们看却是一大堆,甚至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
比如说,卡兄曾严肃低指出,工件翻转通过天车非常困难和危险。结果,还没有来得及改造几个月之后悲剧发生了,一个大结构件直接将一个宝贵的生命给拍成了糨糊。对绿城工厂的改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于井工产品而言,结构件的焊接质量非常重要。而卡特彼勒的钩机也要用到大量的焊接,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在DAY ONE 前夕召开的那场重量级会议上所使用的PPT,卡兄也明白,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办起来有困难,简直是一团乱麻,但不能不办哪,于是乎就抽丝剥茧,件件推进。
德国工厂(就是之前盛名在外的比塞洛斯)、日本工厂、中国的相关部门都会对绿城工厂焊接质量的提升提出支持。而且,他们三家还有分工。德国工厂负责焊接工艺、日本工厂负责焊接培训,而中国的负责提供工装、工具,另外还有无损检测设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然找出来了,那就改呗!
卡兄列出了详细的改进计划。在焊接质量改进方面,从德国获得质量标准;在工厂内成立焊工培训中心,对核心焊工进行培训,并进行考试,使其达到熟练标准;建立标准化的焊接工艺;开发焊接工装和变位机。
卡兄还特别提出了制造流程改进,要求配备必需的工具,如无损探伤设备、材料检验设备和焊接面罩,随着各项改进的深入进行,最后提出了引进卡特彼勒生产体系,即大名鼎鼎的CPS。
并购以后,这样的改进行为更加频繁。卡兄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绿城工厂全面实施CPS,成为一家标准的卡特彼勒工厂。不仅是硬件上的,更重要的还应是软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