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内功太极拳的技击防身——推手

内功太极拳是一门武术,技击防身是内功太极拳的一项重要功能。而太极推手是技击防身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一项对抗性强、较积极的竞技运动。学习太极推手,应在学会太极拳架,且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再练习。所谓一定水平,就是指要把腰练活。不仅能上下动,还能左右、前后动,做到腰与四肢能紧密配合,协调一致。遵循太极内功的“沾、连、粘、随”的要求,运用“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五种步法,坚持“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不丢不顶”的原则。

盘拳是练知己之功,推手是练知彼之功。内功太极推手的要求与盘拳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

上下相随。上是指头顶,下是指脚心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相互连接,又各自为一的。要使这一总体能做到上下相随,就要保持立身中正安舒,从头顶至尾闾到脚掌要相互配合,动作协调,这样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如果不用内气,而用拙力,那么,包括四肢在内的躯干就会各自为一,又互相牵制。身体分为上、中、下三段,也称作三盘。上盘为头、胸部分;中盘为腰际上下;下盘为腿以下。上盘和下盘可各自行动,产生的各种情况称为半截拳架,半截拳架是启动不了气机的。所以,这就要求两臂的运动要在身体周围的气场之内,松软圆活,不能用拙力运动拳架。以腰带动下肢,两胯放松,两腿放松,使意气得以下沉到脚心,移转重心,四肢要相互配合。手的摆动需要脚心去跟随,脚心跟着手心走。这种跟随主要是意念的作用,即意的跟随。同样,脚的移动也需要手的扶持。这样才称之为上下相随。

内外相合。内,是指神、意、气。外,是指头、肩、肘、手、胯、膝、足等人体躯干,它是人体的“活力。” 此活力充实,身体就强壮,反之,身体就虚弱。内功太极拳是以培养内气为主,通过内气培养,来充实体力。通过锻炼使“内气”充沛,来供给肢体,发展外形。

内功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躯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乎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也随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也随之俱合,能内外合一气,则浑然无间矣。”①

按照太极内功的训练方法,练一天有一天收获,如果训练偏谬,则下的功夫愈深,离道之愈远,习者不可忽视。

一动无有不动。这里的“一”,就是指的腰。腰动则全动,腰静则俱静。肢体运动,必须在内气的支配下,这样才符合太极内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