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外交都是大事

再看“七曰宾”。宾者,宾客也;“宾”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就是“教民以礼待宾客,相往来也。”这个部门的职能专门接待客人,接待远方的宾客、使者的部门。当然,迎进来也要走出去,包括国家对外派出使者,或者领导人出访的种种礼仪问题,也是这个部门的工作,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外交部。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无非就是“内政外交”四个字。前面六个方面: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这都是在讲内政。此后面的两个方面“曰宾”“曰师”,则是讲外交,都是国家的大事。只不过“七曰宾”,是针对外来的宾朋友人,是以和平友好、尊重有礼的面目出现,是一个国家正常外交活动的表现。但是“曰师”就不一样了,是非正常的、极端情况下的外交手段。

“八曰师”,农用八政的最后一项,也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不得已而设立的治理手段。这个“师”就不是老师的“师”,而是指的军队。古注讲:“立师防寇贼,以安保民也。”这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不然的话,你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就不可能使国家的和平、人民的安全得到保障。

我们看中国现在的情况,比如东边钓鱼岛跟日本的争端、南海跟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的争端等,都不是短时期就可以解决的;还有陆上与印度的边界也没有正式划定;另外还有东北亚地区也不稳定,变数很多。总之,国土周边经常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和武装冲突。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作后盾,一味只是在那里站着说话,没人会听你的。我们看最近的报道,日本首相专门派特使来中国,给习总书记带信讨论钓鱼岛的问题,看看是不是应该留该后人来解决。我们想一想一百年前的情况,西方列强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里哪会给你这些面子?日本人更不用说了,直接就跟你开仗,甲午一战把你的北洋海军给灭掉,然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后遗症一直留到今天。总之,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哪里谈得上平等谈判、公平外交呢?

“农用八政”之次第,从“一曰食”到“八曰师”,全是依据治国安民时的轻重缓急而设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在治理社会、治理国家上面,其主次条理如何?权衡标准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了解中国古人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总之,“农用八政”的基础是领导者的正心诚意,目标则不出社会教化、百姓安养这两点。古人在社会治理上,提出以仁者爱人之心为出发点,通过礼乐文化,制订出一整套社会礼法制度来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从而把这个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古往今来,虽然在对“八政”的理解上,现代人跟古人好像有一点出入,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个治理格局在几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还可以推测一下,往后的一百年、一千年,治理人间社会这个格局,仍然是不会变的。因为这八个方面,是人要组成群体社会所必须具备的。

“农用八政”是对前面所讲的“五行”“敬用五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大家理解这些基本框架就行,因为时间关系,细节上我们就不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