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业绩层评估

取得业绩,是培养项目最重要、也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具有最强的说服力,但同时也最难衡量,最难说清楚。这个层次的评估要区分来看,综合考虑学员群体性质和是否能通过直接量化指标来衡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更容易操作业绩层评估,否则则可能需要更长期的跟踪和观察。

图7-12 业绩层评估可行性分析示意图

针对销售经理群体的胜任提升培养,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假设行之有效,在外部市场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逻辑上销售业绩会有提升,那这种情况下用销售数据是否提升作为业绩层评估则相对合理。如果是创意设计、产品研发、服务管理这类的人群,在短时间内通过培养实现岗位业绩产出的明显变化似乎不太现实,但这并不能说明培养无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同样如果是针对梯队人才的培养,多个部门选拔的梯队人才,培养后再次散落回到各个部门,对业绩的影响将更加难易直接衡量。

虽然业绩层的评估有适用的场景,但这并不影响将它作为评估培养项目是否有效的终极衡量。一方面是导向指引,任何培养项目的终极目标都是支持业绩达成,要求项目设计之初,就要始终围绕这个方向,另一方面,任何项目都要去寻找和设计那个可以衡量自身价值的业绩指标。同时也需要提醒,业绩是终极衡量,但也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都要“一刀切”的要求取得业绩成果,评估也需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