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企业要围绕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去构建终端大场景。
(1)用户消费场景分析。
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目标用户人群特点,对用户的消费场景进行分析:哪些是消费者的核心消费场景(如购物中心广场、家居建材城等)、哪些是消费者的即兴消费场景(便利店、社区店等)、哪些是消费者的碎片化消费场景(如电商、网站、微信等),在用户消费场景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端大场景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和落地。
(2)终端布局选址规划。
终端选址原则——要选择目标人群最集中的黄金地点。实际上,并不是人流量越大就越是好位置。有时候,人流量大,可能只是别人的最佳位置,要找到自己的黄金位置,就要思考目标用户人群在哪里经常出没。
盒马鲜生并非一味以人流量大作为唯一选址标准。对于具体选址标准,盒马鲜生会借鉴淘宝和支付宝的用户数据,以社区型Shopping Mall为主。以上海外环以内为例,门店中心3公里半径范围内有30多万消费人口,盒马鲜生会通过大数据,了解目标客户的整体用户画像及线上购物活跃度,并希望Shopping Mall的停车位数量越多越好,以满足消费者停车需求。综合来说,盒马鲜生在选址时会事先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人群质量、地产方的配合能力、物业特点等做整体考虑,而不是单纯看重位置和流量。所以,选址的时候,既会选择商超多的繁华之地,也会选择相对偏僻的地方。
某厨电企业在开店选址时,几乎都选在新楼盘附近,投入了大量的店面装修费用,结果门可罗雀,来体验的用户很少。分析原因时发现,新楼盘入住率不高,只有业主在装修时才会来到店里,而平时小区里是没有人的。体验店原本应开在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附近,应该在类似大型Shopping Mall或大型生活超市旁边开体验店,结果却开在新开楼盘旁边,变成了集客店。这里所犯的错误是典型的以销售为中心而非用户为中心。
(3)按照不同的消费场景构建终端形态。
从消费者角度看,企业无需区分是线上顾客还是线下顾客,消费者的需求是复合多样的,不同场景、不同品类会选择不同的购物渠道。周末时间充裕时,和家人逛实体店,发现新商品,参加亲子活动,工作日生活节奏快,就会选择社区便利店或电商平台,省时省力。线下门店的可逛性和新奇性,线上服务的方便与快速,这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形成闭环留住消费者。
在终端形态的构建上,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建立不同终端类型的建设标准。
如果在二线城市的购物广场开一个大店,就要知道消费者来购物广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以娱乐和社交为主,那么大店的定位就应该是与消费者体验互动,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展示销售。终端布置就应该按照娱乐化的互动场景进行布置,通过互动场景将品牌元素、产品元素植入其中。
而在某些场景下,如下班回家路过社区便利店时,消费者就是去买东西的,不是去娱乐的,就要组织大单品,吸引目标消费者购买;而有些终端消费是便利性购买型的,就需要提供配件辅助性产品供消费者购买。所以,要根据消费者在不同商圈的消费场景来决定其终端的构建和终端商品的组合。
其次,定义不同类型终端的功能。
核心商圈终端,功能定位为社交、互动,应该优化体验,推广和提升品牌;如无印良品、优衣库等,在核心商圈都有终端布局,有点像小宜家那种片段的组合,让消费者进入这种场景的时候很快就有IP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一是社区便利终端,要起到便利购买、贴近服务的作用。
社区商圈便利化、有效覆盖、取量,让快消品的深度分销网点继续发挥作用。
二是电商虚拟终端:通过复购提升效率。
线下实体店加上线上的外购和配送,同样的面积可能产生双倍或三倍的营业额,终端在一次获客后,消费者通过来店体验看看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好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后续的高频复购不需要来店,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完成,如此可以大幅度提高终端坪效。
三是线上线下整合,构成完整闭环。
在终端的线上线下整合方面,小米无疑是佼佼者。其策略是选址人气商场,线上集粉、线下体验、口碑落地。基本上,其粉丝都是线上过去的年轻人,直接奔店里去,直接买,买了就走。小米的粉丝基本都是新生代的85后和90后,黏性本来就很高,有了实体门店之后,实现了将线上粉丝在线下实体店激活,口碑得以落地。
四是构建1+N立体渠道模式,实现全渠道的覆盖。
建材、家具、婴童产品等终端营销型产品,其消费不是场景冲动型的,而是场景启发型的,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会很理性。终端构建一般采用1+N的模式,即大店场景加上各种细分渠道覆盖的模式,如装修公司、设计师、分销、异业联盟导流、社区体验等,通过几种渠道向一个核心渠道导流。像顾家沙发、老板电器、马可波罗、欧派橱柜等都是这种1+N的模式,一个大店加上N个隐形渠道进行有效导流,当然也包括互联网导流。
传统电商纯导流、纯价格PK的模式吸引不了中产阶级,必须通过O+O和1+N两种终端形式进行全局覆盖。O+O是便利性的购买,适用于标准性产品销售;1+N是差异化产品,辅助性半成品的组合销售。用两种终端形式进行构建,实现终端的补全和虚实相结合。